胃肠镜治疗8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用常规胃肠镜治疗对照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舒适度。结果: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较对照组92.5%无明显差异,且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中位值18.2d较对照组20.5d无明显差异,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5%较对照组30.0%明显较低,且P<0.05。在舒适度方面,观察组92.5%较对照组75.0%明显较高,且P<0.05。结论:常规及无痛胃肠镜均可对消化系统病灶予以准确诊断,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不良反应,还能提升舒适度,因而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镜;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2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长,其生活习惯越来越不规律,而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也逐渐增多。目前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胃肠镜检查是十分重要的方法【1】。而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常规胃肠镜检查可致使患者产生一些不适感和疼痛,且会引起患者抗拒心理,因而极易导致治疗被延误【2】。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式,无痛胃肠镜的检查日趋广泛【3】。因此本文即对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做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6.3±5.7)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34-67岁,平均年龄为(47.2±6.3)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观察组,术前需叮嘱患者禁烟2w,以防吸烟致使痰液、唾液等分泌。术前禁食>8h,禁水>4h,以使肠道保持高度清洁。在检查前,若患者存在胃潴留、幽门梗阻等,需防止食用难消化食物,且前天晚上需洗胃。注意对患者加强心电监护,并提供吸氧操作,注意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及时检测等。检查前,对患者行表面麻醉,即给予盐酸利多卡因,5min后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鼻导管吸氧,采用(1.5±0.25)mg力月西和(88.5±53.5)mg丙泊酚分别经经生理盐水等倍稀释后,经静脉缓慢注射。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待其全身肌肉松弛,无睫毛反射、入睡后,插入镜身,采用适量丙泊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追加,注意操作前准备好肾上腺素和麻黄碱,检查后观察30min以上。采用常规胃肠镜治疗对照组,即术前相关事项同观察组。行局部表面麻醉,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胃镜润滑胶浆进行,术中加强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术中注意持续供氧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舒适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为舒适和不舒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住院时间对比
,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较对照组92.5%无明显差异,且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中位值18.2d較对照组20.5d无明显差异,且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5%较对照组30.0%明显较低,且P<0.05。见表1。
2.3 两组舒适度对比
在舒适度方面,观察组92.5%(37/40)较对照组75.0%(30/40)明显较高,且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目前胃肠检查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常规、无痛等胃肠镜检查,两者均可对胃肠道情况以及患者发病部位予以有效判断,且能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治疗,但各自又存在一定利弊。通常而言,常规胃肠镜检查会造成患者面临较大痛苦,但其优势在于检查费用低。而无痛胃肠镜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但其可有效减轻患者检查痛苦。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其不仅能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且还能减少其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可作为消化内科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4】。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由于其痰液较多,因而使用期间风险较大,因此临床需对患者痰液加以控制,待其消失后在实施检查【4】。本文的研究中,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较对照组92.5%无明显差异,且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中位值18.2d较对照组20.5d无明显差异,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5%较对照组30.0%明显较低,且P<0.05。在舒适度方面,观察组92.5%较对照组75.0%明显较高,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常规及无痛胃肠镜均可对消化系统病灶予以准确诊断,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且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因而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李青,哈西.分析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149.
赵兰.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94例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34+36.
马立东.消化系统疾病的胃肠镜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7):152.
何亚军.胃肠镜治疗15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08):59-60.
邓晓锋,白慧荣.无痛胃肠镜治疗4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