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预后评估
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3)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速度以半小时内滴完为准;溶栓治疗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周;其余治疗方法同对比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并进行预后评估。
1.4疗效评定标准
冠脉再通评定标准如下:(1)患者治疗2h内,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的导联较快回降50%以上,胸痛症状减轻80%以上;(2)胸痛症状治疗3h内消失;(3)治疗3h内,房室传导阻滞的现象明显改善,室性自主心律加速改善;(4)血清肌酸激酶(CK)的酶峰提前在发病6h内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酶峰提前在发病14h内,具备2项以上包括2项的患者确定为冠脉再通,除(2)与(3)组合;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与完全不通,再通率一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脉再通率
研究组与对比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91.68%、47.6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预后评估
研究组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次行静脉溶栓治疗,无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组所有患者治疗无效后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出现血尿4例、反复室性心律失常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研究组的预后评估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冠状动脉血流,使心肌梗死的面积得到有效限制与缩小。且经本研究及以往文献分析得知,快速、早期且持久性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有效再灌注,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尿激酶应用效果确切,可与血栓纤溶酶原有效亲和,起到较强的溶栓作用,且不需皮试,应用方便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应用足量的阿司匹林,且发病到再灌注的间隔时间越短,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越显著。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可作为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上一篇: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效果研究
下一篇:心肌细胞增殖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