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法律文书 >

论法制现代化中的法律文化融合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现代法治观念的引入和培养,必须以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的法制现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使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真正能够操作和实现。因此,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模式,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法律文化;法律传统
 
    一、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的思路把握
 
    (一)法律传统的内涵
 
    法律传统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存在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它与传统法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法律传统体现了从过去沿袭传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与法律文化,作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性因素,它经久不衰,成为现代人们法律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传统法律却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建构的法律制度及所形成的法律规范,是过去特定时间限度内客观存在的法律文化,而在现代条件下它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
 
    (二)法律传统的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变化,法律传统逐渐形成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深深地扎根于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心理、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之中,成为社会成员信仰和认同的载体。所以,法律传统不仅构成了新社会法律发展的历史起点,影响着当下社会法律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制约着一个社会法律文化的长期发展进程,有形或无形地左右着该社会法律的未来走向。
 
    (三)对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共通性的探究
 
    从法律的可移植性来看,在法律文明包含着一些一般性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要素,从法律文明的共通性来看,法律制度作为人类文化的形式之一,彼此间进行相互交流、融合和移植是可能的。因此,既不应忽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关注它们基于人类共性的相通性,并努力在人类文化的差异中寻求各种可能的互补,最终经由理解和化解而达于会通。法制现代化是以现代法治社会为价值取向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法治价值不断扩展的趋势。
 
    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融合
 
    (一)和谐价值取向下的纠纷调解机制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均倾向于调解解决。由于调解机制可以为当事人节约纠纷解决的成本,减轻当事人以及司法部门的讼累,又可以防止矛盾激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产生出对商业交易尤为重要的信任感和减少风险的作用,因而成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的“社会资本”的宝贵部分。当代中国所独创的人民调解制度甚至还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甚至在1980年9月拟定了《调解规则》草案,中国人独创的人民调解方式已被联合国法律组织接受为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之一。
 
    (二)通过加强人权的保障,实现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先秦时期文化仍可以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人权包括人道精神、大同精神和法治精神。人道精神、大同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缺乏,而且相当丰富,中国缺少的法治精神,有待于从传统法律文化的人道主义、大同精神催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虽然没有法律权利的概念和法治精神,没有形成人权的概念,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寓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义和和谐观念,相信人的理性和判断,尊重人的价值。儒家思想中的人人爱我,我爱人人,道教中的“道”为天地人主宰的思想,佛家呼吁“泛爱众”普渡众生,这些不仅对推进人权,推行守法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统一和提升人权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提高人们的人权意识。儒家主张道德教化,尤其是对掌权者的道德教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说明道德教化的对象首先是统治阶级,然后推及普通老百姓,才会形成推己及人、上行下效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仁”、“礼”、“道”等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与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良好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必将能使人权理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现代法治中建立切实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择其要者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当前,在刑事立法上,采取了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改善监狱环境,提高刑事罪犯的服刑改造条件。在民商事立法上,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增加可执行性和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款,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弱化弱势群体的举证责任。在诉讼程序上,则强调程序的公正性。在刑事证据立法上,立法对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的关注,加大律师查阅、介入案件的权利等等。
 
    (三)注重道德教化,强调社会综合治理,重视犯罪预防
 
    在中国传统法制中,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包容的,法律受道德的内在支持,道德几乎成为法律的化身。刑罚实施的目的是实现道德教化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法治主义的轻视和怀疑,也为法律领域中人治主义倾向提供了可能。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诚实与正直、善良与正义、安全与和谐以及社会福祉理想的追求。同时,它作为一种评价人们行为合理性的尺度,借助人们认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在现代社会起到法律规范的补充作用,使道德约束和法律主治彼此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机能。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培志,赵福江,王秀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建构[J].河北法学,2005(5).
    3、聂火云.传统伦理与现代法制的冲突和协调[J].求实,2005(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法制 融合 现代化 法律 文化

热门排行

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高二生物组 王晓洁 本学期,本人

建筑企业订立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中铁六局呼和浩特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文章阐述了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智能卡表系统运用的法律思考(仇聪君)

TRS_AUTOADD_966380436812{MARGIN-TOP:0px;FONT-SIZE

沙尘灾害的法律防治(常纪文)

近年来,我国西北部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一些地方沙进人退的速度加快,部分地区甚至产生了灾害性

能源法——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韩晓平)

由中央15委部局联手,发改委主任、国家能源办主任马凯亲自担纲起草组长的《能源法》制定工作已经拉开序幕

浅谈供用电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浅谈供用电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事业的进步,依法供电不仅是社会各界对电力企业的要

企业国有产权界定法律观点探讨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是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明晰国有资产权属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是国

《中国建设报》:水业管理有尴尬,尚待法律协调

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中国水日论坛的讨论中,水业管理的相关法律问题被与会者所关注。就我国实际情况看来,自

《学习时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赵建军)

TRS_AUTOADD_1222224883468{MARGIN-TOP:0px;FONT-SIZ

公检法三个规定自查自纠情况总结报告三篇

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学习讨论,交流了学习心得。三个规定出台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