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3例临床分析。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患儿73例, 对照组患儿175例, 其中实验组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 对照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无肺外损害。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同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中, 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数最多, 占总患者数的42.47%, 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患儿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儿痛苦,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防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损害。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的临床常见病,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患儿呼吸系统的疾病, 同时可引起患儿出现血液系统、心肌、消化系统及皮肤的损害,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研究报道[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患儿数量也随之增加。患儿的发病早期因症状不明显, 增加治疗的难度。本文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进行分组,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患儿73例, 对照组患儿175例。实验组患儿中男性35例, 女性38例, 年龄为2个月~13岁, 平均年龄为(4.82±1.09)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86例, 女性89例, 年龄为1个月~13岁, 平均年龄为(5.21±1.35)岁。两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及采用咽拭子培养、血清检测Mp-IgM等检测诊断均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排除先天心脏病、呼吸衰竭、肾功能感染等病症。两组患儿的以上条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阿奇霉素静滴, 5 d后, 改用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口服剂量为10 mg/kg,服3 d停4 d为1 疗程, 连续使用4个疗程, 同时实验组患儿根据出现的相应的肺外损害进行对症治疗, 主要包括:利尿、提高免疫力、保肝、抗组胺药物等。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 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 x-±s)
组别例数症状缓解时间(d)住院时间(d)
实验组737.3±1.916.7±2.8
对照组1754.1±2.412.1±2.1
t 2.172.53
P 0.0180.021
2.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情况 实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中, 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数最多, 占总患者数的42.47%, 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为病原微生物, 为独立生存微生物, 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支原体可以在除呼吸系统外的系统增殖。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公认同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 产生毒素和免疫介入密切相关[3]。肺炎支原体发病多见于儿童, 且近些年呈现出患儿年龄低龄化的趋势。研究显示[4], 肺炎支原体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 因此,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已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引起广泛的重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 可导致患儿出现肺炎、呼吸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 同时可导致患儿出现肺外感染。文献报道[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0%以上的患儿会引发肺外损害。肺外损害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等方面。小儿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同直接侵入及免疫损伤相关。
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中, 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数最多, 占总患者数的42.47%, 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 占总患者数的26.03%, 泌尿系统损害, 占总患者数的19.18%, 心肌损害, 占总患者数的8.22%, 皮肤损害, 占总患者数的4.11%。
综上所述, 肺炎支原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的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增加, 家长应提高警惕, 患儿出现症状应尽快入院治疗,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尽早确诊, 同时避免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同其他疾病误诊,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杨韬滔. 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3,18(4):645-646.
[2]庞学问.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6):851-852.
[3]雷加萍,李远西,何亚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肺外损害相关实验室检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 2013,34(2):287-289.
[4]卫艳.儿童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诊疗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13(3):370-371.
[5]徐震. 68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20): 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