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理念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
材料的文化展现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木材、竹材等一直被当作主要的建筑材料。从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虽然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点,就是都是利用本土原生材料,依据地区生活习性发展而成,这种建筑材料是当地人们从小接触和运用的,是充满感情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进行空间的设计能够展现特有的地域特色,增加场所的归属感。
存在于彩云之南的傣族竹楼便是利用本土原生材料的绝妙例子。竹楼用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用竹篾或者木板,屋顶铺草。建筑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又迅速,结合干栏式的建筑样式,形成云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在竹楼的整个建造过程中,没有产生不利于环境的有害物质,没有影响到生态的平衡,而是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建筑与环境共生的典范。所以在该地域进行空间设计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竹楼要素。
(二)空间规划和建筑细节的地域性体现
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规划思想和建筑特征,这种思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历史久远,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门窗、柱檩子、梁(柁)、槛、椽以及隔崐扇等均为木制,而墙面都是用石砖修葺而成的。门窗、梁头、檐口采用油漆、彩画,没有宫殿华丽,但是也极为丰富多彩,并且多蕴含吉祥之意。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在空间设计中运用这些规划设计和建筑细节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这种场所精神的表达是每个地域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二、公共空间的环保设计
公共空间的设计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为标准,同时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但在现阶段还有很多公共空间的设计过分追求单一商业化,一方面缺少了对使用者心理体验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装饰材料对环境和人的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工作的有效进行,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环境日益恶劣的现代社会,“生态环保”成为各领域创新的突破口,在空间设计上同样如此。因此,在考虑分布合理空间功能的情况下,加强对“人文精神”“生态环保”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空间环保设计中材料的选择
传统的装饰材料主要以消耗资源为主,成本比较高,循环利用率也低,这些因素更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因此,寻求有利于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成为构造生态空间环境的重中之重。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废弃的建筑材料依然具有美学价值,作为建筑主材料,显然不堪重任。但如果将其用作建筑装饰材料,赋予其全新的利用形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节约、可持续的处理方法。如生锈的金属、破旧不堪的碎砖瓦、不锈钢残段和玻璃碎片等都可以反复应用到设计中。
(二)公共空间的环保设计理念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走过了几个主要的阶段——依附于自然、改造自然、尊重自然。我们提到的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也是基于现代社会的一些开发诉求和利润的回报,有时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坚持“朴素设计”。将景观还原到原本的状态和样貌,从需求出发,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大众,造福于人民。合理控制成本,不能为了环保而环保。
(三)公共空间的环保设计原则
如今,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开始重视对整体景观和建筑的设计,在设计中越来越注重细节的设计和装饰搭配,还有就是在当前这个节能环保的大时代中,设计应致力于材料的环保和回收再利用,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大众的要求也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和交互体验的方向发展。通过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重视科技又不失人情味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环保设计时要遵循三个原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突出和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人文景观的再创造性;设计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
三、设计作品分析——《河北郭家庄广场设计》
郭家庄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南天门乡,是一个深山村庄。该村属于少数民族区域,有发源于南天门乡八品叶村的小河贯穿其中,植被覆盖率高。郭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市人群往来便利,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该村庄的旅游价值,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该村庄进行了空间规划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以满族的艺术为主题,发展特色村庄。南天博院和体验中心的建立,使其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村落又是一个满族村,使该村庄具有深厚的场所精神。第二是将农田景观化。合理运用地形与现状条件,将农田进行设计,使其有序而美观。第三将资源生态化,可持续利用,建立雨水花园、生态明沟、人贮湿地、透水铺装等,保护生态环境,将资源充分利用。第四建立花园式过街天桥,将村北、村南连接起来,打破国道将其分割的格局。
位于村边的满族文化图书文创店是展示该村庄文化的重要场所。入口的长廊周围设立小型竹林,满族文化介绍墙展示了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为人们了解当地提供了展示空间,也增加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竹林营造了较为私密的空间,可以使人的精神慢慢放松。在图书馆园区内,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的小广场,可以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感受郭家庄的历史和文化(图1)。
满族文化图书文创店是一个无形的艺术馆,充斥着当地的文化艺术元素,带给游客们美的享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空间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游客和本地村民给这个广场增添了人气,而且能吸引其他人,带动人们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去,也能引导人们,提升人们对美、对文化的认识。这可以很好地促进人们文化意识的提高,同时展现文化场所存在的场所精神(图2)。
道路铺设均采用透水铺装,有利于维护乡村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良好的防洪排水性能,改善光环境的作用,具有吸音作用,环保并且优化乡村环境,有效治理了河流污染(图3)。
四、结语
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公共空间设计需要轉变,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生活都需要新的定义。未来的生活必然是健康的、生态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公共空间设计不是个性的地标建筑,也不是宏伟的面子工程。公共空间设计要考虑群众的参与性,让它们物尽其用,能为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消费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仅要环保还要具有当地特有的场所精神,其最终目的是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精神,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吴忠秋.舒适感知的建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6).
[2]赵晓燕,史钟颖.基于环保意识培养的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8(15).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上一篇:火炬及火炬回收系统的安全环保控制
下一篇:吃小龙虾是为了环保,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