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涨价的延烧效应
成品油一涨价,国内民航燃油附加费就随之上涨。人们的腹诽和舆论的公议都阻碍不住涨价的风潮,无他,市场因素使然。
可以预料,在风声鹤唳的市场趋势下,凡是和成品油沾边的商品和行业都会顺搭这轮涨价潮。天上飞的喝油,地上跑的也不喝西北风,也要跟着涨价。在此之前,吃、穿、住的价格已然高企有日,衣、食、住、行尽皆登上价格高位,使扰乱现实民生的通胀变得更加凶戾。
据悉,虽然石油占CPI的权重只有1.8%,但是由于其传导作用,用不了多久就会凸显出来。据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的预测,油价上调将推高CPI上涨0.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汽车已经由奢侈品变成通行工具,中国汽车销售量年底可达1700万辆,超越美国历史最好水平。因此,成品油价格的涨跌不再是一个远离民生的“清谈”话题,而和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和“菜篮子”、“米袋子”和“油瓶子”不同,关注成品油的群体属于社会中坚阶层,表达力道远远高于关心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们,因为这个群体既是有车族,也是飞天族和旅游族。故而,也许成品油对通胀的影响是间接的,但由于精英人士的更多呛声,造成的舆论杀伤力更大。
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到最近的早籼稻、棉花、食用油等全线涨价,再到成品油涨价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通胀所带来的焦虑已经弥漫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如此焦虑情绪下,会形成强大的市场惯性,一方面导致投机商的囤积居奇,另一方面造成民意的恐慌。在严冬迫近,年关来临的时候,这种来自民间的恐慌会更加让人担忧。
可以说,春节是个坎儿,通胀带来的民生影响,届时会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犹记2007岁末和2008年年初,暴雪肆虐,交通阻断,从煤电暖到油奶肉,一体上涨,限价、补贴成为当年春节前后的政策导向和民生主题。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有些相似,而且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在央行再次加息的货币政策下,公共政策能否动用多维的民生抚慰手段,以缓释通胀压力和舒缓民生焦虑?譬如日用消费品的限价和对弱势群体的补贴等。关键的是,在价格机制形成机制不健全和不透明的情况下,像成品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品能不能不涨价或缓涨价,以阻断其延烧效应。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http://blog.sina.com.cn/zjw
上一篇:来势汹汹的通胀VS不温不火的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