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发病情况
2013年9月15日,陈某购进70头40日龄左右的仔猪,一星期前后,先后有5头仔猪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发病期间饲养户试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病第三天,突然发生一例高热仔猪,出现精神颓废,皮肤黏膜发紫,粥状稀便恶臭等症状。
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精神萎靡,背毛竖立,畏寒颤抖,不愿动,喜挤一堆,怕冷,叫声嘶哑。较重病倒四肢内侧、腹下、会阴部出现许多紫红色出血斑点。精神沉郁,拒食,怕冷、行走无力,体温升高至40~41℃,耳部、四肢、全身皮肤发绀,指压不退色。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呈黄色、黄褐或灰绿色,恶臭,前期不间断,后期间断。有的睁不开眼,个别的仔猪有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2头病死猪,病变基本相似,全身浆膜、黏膜和实质器官出血,喉头黏膜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胃底部黏膜、膀胱黏膜、肠黏膜均有出血,有的脾表面有丘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心冠脂肪或心内膜有出血点。肝表面有米粒大灰白色环死灶。有的回盲瓣形成扣状溃疡,盲肠、结肠及回肠后段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物质,剥开见底部发红、边缘呈不规则的溃疡面。
4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验,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脾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将病料接种肉汤和营养琼脂作分离培养,分离到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的灰白色半透明小菌落。再把肉汤培养菌液接种到琼脂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分离到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圆整的菌落。生化试验,结果鉴定为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该沙门氏菌为猪伤寒沙门氏菌。通过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取病猪脾、扁桃体触片,猪瘟荧光抗体染色,细胞浆有绿色荧光。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提高猪体抗病力。对已患病的猪只进行隔离治疗,病重猪与死猪深埋。对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病猪治疗,应用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同时应用“百乐美”(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等)注射液注射。大群猪饲料内拌喂环丙沙星,连用3~5天,病猪很快康复。在发病期间新生仔猪全部注射血清,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对猪场所有的假定健康猪,采取加大免疫剂量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大小猪一律接种5头份猪瘟疫苗。空怀母猪在配种前2星期再用5头份猪瘟疫苗强化免疫一次。加大疫苗接种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制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另外,对于全群健康猪,在饮水中添加了氟派酸,按0.2克/升添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生病疾病发生。对重症病猪给予人工补液盐,并增加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的补给,以增加机体免疫力,以尽快恢复正常。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制措施,使疫情探很快得到控制。15天后仍未见继续发病,猪群逐渐恢复正常。
6 体会
畜主是最新购入的仔猪,旅途劳顿、环境改变等造成体力下降,天气转凉,饲料改变等产生不良应激反应,进而造成免疫力低下。另外,未进行及时免疫接种也是主要发病的主要因素。无论购进的猪只多少都要进行隔离观察,并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要及时对购进猪只及生存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以防将外界细菌病毒带入场内。同时制定相应免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实践证明,在猪场发生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时,必须采取加大免疫剂量,以对全群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25~60日龄的仔猪分别免疫2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和5头份猪瘟疫苗,在发病期间对新生仔猪注射高免血清。病猪隔离治疗,猪场彻底消毒等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继续蔓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搞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要控制和消灭猪瘟,关键还要严格按猪瘟免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
上一篇:猪链球菌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