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卡罗拉生理效应的影响
材料,在前期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不同预处理液组合配方对切花月季瓶插过程中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以20 g/L蔗糖+300 mg/L硫酸铝+5 mg/L 6-BA+30 mg/L NS为预处理液,处理12 h时保鲜效果最好。有利于保持切花月季水分平衡,延缓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提高SOD、POD活性。
关键词:切花月季;预处理液;生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498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9.022
Different Preconditioning Liquids on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Cut Flower of Rosa hybrida Kaluola
WU Jing-yan,DONG Ran,DIAO Wu-wei,BAI Xue
(College of Horticultur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Rosa hybrida Kaluola as test materials,verified different pretreatment liquid combination formula on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cut-flower rose during vase perio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liminar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crose 20 g/L, Al2(SO4)3 300 mg/L, nano silver 30 mg/L, and 6-benzyladenine 5 mg/L as preservative solustion, had the best preservation effects. The preconditioning method was helpful to maintain water balance of cut Chinese rose,delay the decline of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increase SOD,POD activity.
Key words:Rosa hybrida; preconditioning liquids; physiological effect
月季(Rosa hybrida L.)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 L.)植物,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其生长环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有150多种。月季位列四大切花之首,成为深受人们喜爱和消费最多花卉。近年来,对于切花月季保鲜的研究越来越多[1-2]。中国鲜切花的主产地,首推云南昆明地区,其次是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江苏、北京等地[3]。北方地区虽然可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设备生产月季、菊花、百合等花卉,但受到夏季降温,冬季加温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北方地区鲜切花产量不高,质量难达最优。因此,将北方地区鲜切花生产、保鲜本土化具有实际意义,优化其采后预处理及贮藏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预处理液[4],其基本成分一般含有蔗糖和杀菌剂。常用的杀菌剂STS和AgNO3中的Ag+还有抑制乙烯的作用。为了防止Ag+污染环境,近年来不含Ag+的鲜切花预处理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纳米银(NS)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5-6],活性高且杀菌能力强。吴志成等[7]研究了NS预处理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效果;黄新敏等[8]研究了NS对切花月季乙烯作用的拮抗效应;程桂平等[9]研究了NS对切花月季的生理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关于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方面的应用NS与其他成分复合配方对切花月季进行预处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月季品种卡罗拉,采自长春市双阳区芳瑞花卉基地。选取长势一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花材,于清晨7点采下,1 h内运回实验室。在水中对月季花材进行修剪,保留长度约60 cm,2~3片复叶。
1.2 试验方法
通过前期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预处理液分别为处理A和处理B,以市面上通用的预处理液可利鲜为SK,蒸馏水为CK,分别进行12 h预处理(表1)。通过蒸馏水瓶插试验,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3枝切花。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瓶插寿命采用目测统计法。花瓣失水萎蔫,或弯茎大于90°视为瓶插寿命结束的标志。
花径变化率=(当日花径-初始花径)/初始花径×100%;
鲜重变化率=(当日花枝鲜重-初始花枝鲜重)/初始花枝鲜重×100%;
称取W1=花枝+溶液+瓶重量,W2=溶液+瓶重量;失水量等于连续称重W1之差,吸水量等于连续称重W2之差。水分平衡值=吸水量-失水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显色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1.4 数据处理分析
用WPS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和作图,用DPS软件进行数据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预处理液对瓶插寿命和花径变化率的影响
由图1和表2可知,处理B的瓶插寿命显著高于CK和SK,比CK延长了22.65%。处理A的瓶插寿命与其余各处理的瓶插寿命差异性均不显著。不同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花径变化的影响见图2。经过不同预处理液处理的切花花径均在前期急剧上升,之后缓慢上升接近平缓。各处理的花径变化率均高于CK,尤其处理B上升幅度大于其他处理,说明处理B对于花径增大效果最佳。
2.2 不同预处理液对鲜重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从图3看出,花枝鲜重变化率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A和处理B鲜重在瓶插第四天开始下降,而CK和SK在第三天开始下降为负值。处理B的花枝鲜重增幅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表明处理B对花枝鲜重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水分平衡值的变化体现了切花月季吸水量和失水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吸水量大于失水量时,水分平衡值是正值,吸水量小于失水量时,其值为负值。如图4所示,所有处理的水分平衡值均呈下降趋势,CK和SK在第二天出现负值,而处理A和处理B在第三天下降为负值,即失水量大于吸水量,表明处理A和处理B起到了改善切花水分平衡状况的作用。
2.3 不同预处理液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从图5、图6可以看出,经过预处理的切花月季在瓶插初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瓶插第三天后,各处理和CK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组始终高于对照。处理B下降趋势相对稳定,且在瓶插9 d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和CK的可溶性蛋白质在瓶插初期有上升趋势,随后下降,处理B和SK始终呈下降趋势,但处理B和处理A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CK和SK,且处理B好于处理A。说明处理B能抑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
2.4 不同预处理液对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如图7、图8所示,不同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花瓣SOD、POD活性的影响不同。各处理的SOD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同。所有处理均在瓶插第三天达到峰值,处理A和处理B分别比CK高20.62%和19.48%,不同处理对切花月季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与SOD活性相似的趋势,即先上升后下降,在瓶插第五天出现峰值。处理A和处理B分别比CK高4.96%和17.97%。说明处理A和处理B均能提高SOD、POD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切花衰老。
2.5 不同预处理液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MDA)是植物衰老的产物之一,可以反映切花月季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从图9可以看出,各处理MD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MDA含量不断上升。瓶插前4 d,MDA上升幅度小,较缓慢,之后CK的MDA含量急剧上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不同预处理对于细胞膜过氧化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且处理A略好于处理B。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切花月季的预处理配方为:20 g/L蔗糖+300 mg/L硫酸铝+5 mg/L 6-BA+30 mg/L NS,处理12 h能有效保持切花水分平衡,抑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提高SOD、POD活性。
水分代谢是切花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自身分泌物及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导管堵塞,导致切花吸水量减少,植株失去水分供给,花瓣失水萎蔫[10-12]。切花采后的两大主要代谢为呼吸作用和大分子物质降解[13],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通过外源糖的补给提高切花体内糖含量以延缓衰老[14]。同时,植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是植株衰老的重要指标[15-16]。因此,选择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指标衡量切花采后保鲜效果[17-19]。
宋晓岗等[20]认为,延长贮藏期可考虑在30 g/L的基础上增加蔗糖浓度,而李兰等[21]认为切花月季对于糖的浓度比较敏感,高于15 g/L的糖浓度易引起叶片烧伤。本试验结果介于二者之间,可能是由于品种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各因素的复合所引起的。近年来,NS应用于多种鲜切花的研究。程桂平等[9]研究表明,50 mg/L NS脉冲处理1 h后进行瓶插可显著延长切花月季的瓶插寿命,同时提高酶活性。黄新敏等[8]认为30 mg/L NS处理效果最佳,这与本试验复合配方中NS浓度一致。在前期试验中,分别对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筛选。有研究表明,6-BA处理后的切花月季增加了其耐贮性,但在本试验复合配方中6-BA的作用不明显[22]。用硫酸铝代替8-HQ不仅改善了保鲜效果,也为今后其他切花预处理液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蒋冰娜,谢思宇,卢金枝,等.柠檬酸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6):1373-1375.
[2] 刘书伟,王 燕,黄绵佳,等.头孢菌素处理延缓鲜切花衰老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881-883.
[3] 熊 丽,李 鹏,李金泽.我国切花生产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4] 孙书静.鲜切花的冷藏技术[J].北方园艺,2003(2):42-43.
[5] 刘焕亮,王慧杰,袭著革.纳米银的抗菌原理及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8):736-739.
[6] 曲 锋,许恒毅,熊勇华,等.纳米银杀菌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1(17):420-423.
[7] 吴志成,黄立新,胡耀明,等.纳米银预处理对非洲菊切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1):16-19.
[8] 黄新敏,林启灵,冼锡金,等.纳米银对瓶插切花月季乙烯作用的拮抗效应[J].园艺学报,2012,39(4):735-742.
[9] 程桂平,李 芳,黎婉萍,等.纳米银加脉冲处理对切花月季瓶插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338-1342.
[10] 唐雪梅,高俊平,艾光艳,等.切花月季品种水分胁迫耐性差异及忍耐极性初探[J].园艺学报,1999,26(1):43-48.
[11] 熊 元,孙锐锋,王文华,等.保鲜剂对非洲菊切花瓶插时间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6):30-31.
[12] MAROUSKY F.Recently advances opening bud cut Chrysanthemum flower[J].Hort Science,1973,8(3):220-202.
[13] ARROM L,SEIGI M.Sucrose accelerates flower opening and delays senescence through a hormonal effect in cut lily flowers[J]. Plant Science,2012(8):41-47.
[14] 黄文江,罗 琦,周守标.不同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3(2):141-143.
[15] 白钻义,刘青林.切花月季不同品种衰老征兆及瓶插寿命的比较[J].园艺学报,2001,28(4):364-366.
[16] 苏 军,孙自然,于 梁,等.预处理对切花菊贮藏中含糖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1,18(1):94-96.
[17] 周 燕,谢振财,樊 磊.硫代硫酸银对康乃馨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24):140-142.
[18] 韩春苗,邹 曾,张 琴,等.牡丹鲜切花保鲜效果比较[J].北方园艺,2010(23):164-167.
[19] 马 丽.几种试剂组合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4):135-138.
[20] 宋晓岗,陈 敏,吴雅红,等.切花月季贮藏保鲜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14(1):45-49.
[21] 李 兰.切花月季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4):17-18.
[22] 熊运海,王青春.干藏条件下6-BA对切花月季衰老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2):160-163.
上一篇:论青椒种植与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