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培育的个案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实行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这一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为个案,梳理发展历程,总结建设举措和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认为要培育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其选取与建设要把握国家需求;要把握自身的准确定位与建设目标。重点学科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协调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支撑。

〔关键词〕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1-0088-05

一、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2001年,开办该专业的时间较短。该专业信托地理学科国内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地理学”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四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平台,以及“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分中心等组成的四个科研创新平台,在该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地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的重点建设下,实现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资源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新模式,强化该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特色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

通过对这一特色专业的系统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人才培养效果良好。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成绩优异,评估专家组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该专业经教育部批准被列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3月,在该校组织的专业评估中,本专业的建设举措、成效和特色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1]

二、主要建设措施与建设成效

(一)明确专业建设理念,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该校该专业以“教学、科研、团队协调发展,学科、专业、课程相互促进”为发展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高水平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加强开放、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这一建设理念,该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即“建成国内知名专业,促进GIS(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更大提高,提升该专业的国内外影响力,为北京市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性人才,在国内同类师范院校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二)自身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01年以来,先后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了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师资力量得到补充和加强。在师资团队建设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科研与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团结、进取、实干。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到2010年,该教学团队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5篇,主编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获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22项。以该专业师资队伍为主的师资团队,获2008年“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有3名青年教师出国参加双语教学培训,10名中青年教授出国访学,3名讲师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青年教师主持国家“863”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省部级科研和教学项目20余项,青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培育良好育人条件

该校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该专业的特殊要求,将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即计算机科学类、地理科学类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类。所有专业课、必修课均配备优秀教材,引进和选用外文教材3门。有部分课程采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良好效果。90%课程参加学校课程建设,其中优秀课程20%。90%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主讲,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或做学术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多为博士和副教授;所有教学实验都有副教授及以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积极推进优秀教材建设,力求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理论基础、实验内容技术与方法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体现理论与基础、室内与野外、经典与先进的有机结合。

(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该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并建立了“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传统实验技术与高新技术应用相结合”、“传统实验和创新实验相结合”、“本科生与研究生相结合”、“校内外合作交流相结合”,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四级逐步提高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竞赛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联系高水平的业内人士来做学术报告,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为学生将来就业搭建起人脉网络。学生科研立项和毕业论文依托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等项目的比重逐年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声誉逐步上升。

(五)发挥特色专业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引领其他专业的发展

该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成果已经在国内外同类师范院校、国际知名机构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关村地区28所院校教学联合体”共享建设成果;二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提供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支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活动;三是建立了6个国际品牌的遥感、GIS软件实训基地,促进了参加培训师生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与国际接轨;四是2002年以来,每年与国外大学地理系联合开展中国地理实习,已成为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中外教学团队既是教改的实践者,又是教改成果的共享者和传播者;五是国家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精品课程等一批网络课程资源被国内多所大学所采用。

三、借鉴与启示

从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特色专业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从微观层面做好培育工作提供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特色专业选取与建设要把握国家需求

高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一般专业的价值取向,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所在。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出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2]因此,根据办学实际,特色专业建设要围绕社会需求、结合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人才需求,依据专业所在高校的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突出创新为先、质量效益第一的专业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本单位拟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上,要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研究创新平台,成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典范,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来说,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的把握上,要坚持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要把握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特点,高校只有把握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我国本科生专业目录是由教育部设置的,专业名称多年保持不变,专业的培养目标较为宽泛,难以反映社会对人才在专业方向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变化 ,这就要求高校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确定自身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

其次,要把握行业或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因其发展历史,无论是高校管理体制,还是专业设置,都具有浓厚的产业或行业特征。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起,国家大力实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的归属由行业主管向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转移,但众多原来行业主管的高校及其专业设置,都与原有主管行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众多原有行业主管高校人才培养去向主体仍然是原有行业或产业。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这一现实状况,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需要结合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以适应于相关产业或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不同时期,尤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因时而变,在具体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适应于这种转变,保持在相关行业或产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地位,为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第三,要把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人才培养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从人才培养的供给来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激剧增长,使得用人单位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从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虽然有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上岗新员工有培训的职能,但大多希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以减少人员培训费用,因而在人才的需求上,希望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直接为其所用。而各用人单位随着自身的发展,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人的需求量和要求都有其差异性,这就需要高校要把握主要用人单位对相关岗位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把握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人才的特殊需求,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相应人才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要把握人才培养供给和人才培养需求二方面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在人才培养供给与人才培养需求上形成一种平衡,通过强化专业特色的建设,形成自身在同类专业中的优势地位和竞争力。

(二)特色专业建设要把握自身的准确定位与建设目标

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特色专业的定位是一个决策过程,需要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只有在充分调研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特色专业的特色定位。

特色专业客观准确的定位,需要开展两方面的分析工作:一是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影响高校特色专业培养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教育系统内其他竞争者等,具体来说,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政府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状况等。二是对内部条件的分析。在影响特色专业培育的内部因素上,主要包括高校的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内其他专业、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要明确特色专业的定位,除开展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还需要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本科生专业目录由教育部统一制定,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将专业数量由原来的504种调整到249种。专业数量的减少,难以适应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现状。各高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把部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这就需要在选择特色方向时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另外,要提炼特色。特色提炼并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现有优势,包括办学历史中已经积累的特色基础,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

(三)重点学科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应大学办学实力和水平,是大学竞争的焦点所在,更是提升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专业是一所高校为发挥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是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交叉的产物,体现了专业其作为知识划分中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有属性。而学科作为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载体及其更为宽泛的建设内涵,成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条件。不同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起点与环境。依托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专业,凭借重点学科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相关专业的建设起点高,更容易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同。同时,学科建设成果和优势转移为本科专业优势,为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协调发展的核心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只有具备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特色专业建设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生命力。该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年龄、职称结构,该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依托高水平科研基地,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以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培养了一批科研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能够充分把握本学科学术前沿,积淀丰厚的学术成果,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本科课程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使教师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和运用得到内化与提升,通过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这些教师有能力通过主干课程教学,达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认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同时,这批具有丰富科研背景的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将本学科领域科研成果或自身研究成果提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或将科研项目中的子项目作为本科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选题题目的重要来源。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专业建设责任人的责、权、利,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专业建设责任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相关制度的设计上,一是完善专业责任人遴选制度。高校要高度重视对专业责任人的遴选制度建设,专业责任人的品德、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职称、学历、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等作为学校遴选专业责任人的重要因素,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选,通过完善遴选制度挑选合适人选作为专业建设责任人。二是从制度建设上明确专业建设责任人的责权利。专业建设责任人作为学科建设方向的引导者,是促成学科专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建设者、组织者和协调者。通过其领导的专业建设团队,把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引领专业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重要位置。专业责任人在教学科研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有能力站在更高层次驾驭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资源,引领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要给专业建设责任人明确的权力。专业建设责任人负责确立本专业整体发展建设规划,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负责本专业教师队伍引进与培养;负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负责本专业建设相关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三是完善对专业建设责任人的考核制度。考核应严格按照建设计划书中的内容进行,尤其是对具有阶段性成效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对专业建设责任人的工作成效作出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对于考核情况优异和良好的专业建设责任人,在年终考核时予以奖励;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专业建设责任人,在年终考核时予以惩罚,扣减其年终奖金;对于个别完成情况较差的专业建设责任人,除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外,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更专业建设责任人。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

强化特色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就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大体遵循了“三类课程组合模式”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一类课程以学生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知识,不同专业差别不大。第二类课程因不同专业所依托的学科基础、学术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等各不相同,专业特色差异很大,是体现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重点所在。第三类课程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及时吸收、整合、提炼所依托学科的学术成果,把握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发展方向。同时,要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适时修订并完善培养方案。要注重前瞻性和专业特色的有机结合,将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学科建设成果体现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设置之中,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服务。

(六)实践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支撑

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也是关系到特色专业能否为社会所认同的关键所在。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撑,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有研究基地的支撑。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

高校要以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兼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研究基地的系统建设。一方面,按照“系统规划、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好包括校内外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支撑特色专业建设。只有加强这两类平台的系统建设,才能切实改善人才培养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宫辉力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jy/zhmx/znmz/tsjy/200710/t20071025_504603372.html

(责任编辑:郭德侠)

O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Case Study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epartment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LIANG Chuan-ji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run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ook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epartment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it suggests that choos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 of our country.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st grasp its own location and objectives. Key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High-level teaching staff training is the cor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s the important point; and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and research base is efficient support.

key work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ase study; teaching staff; cultivation model

推荐访问:个案 高等学校 培育 特色 研究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