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教学考试 >

铁路轨道教学教案模板

|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师: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2006年7月青藏铁路才正式通车运行。这中间经过48年的时间,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让我们跟着筑路工人一起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三、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由读1-4段,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让学生说出句子。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师: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适时板书:造福

3、师: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贯穿全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贯穿全文,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不管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战胜困难的时候,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就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请你在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交流。

(一)交流遇到哪些困难。

生:自由说。

适时板书:

冻土低温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师: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生: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个别读、全班读)

(二)交流困难怎样解决。

生:自由说。

师:凭什么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低下了高傲的头”?

适时板书:意志 智慧

师: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C、指导读这句话。

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他们呼喊出了一个心愿就是——?

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此时此刻,同学们面对这一群突击队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

1、师:同学们,铁路工人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无限的智慧,最终把铁路修到了拉萨,下面让我们共同见证青藏铁路通车!

(出示微课)

2、给这条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五、作业:

课后习题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训练

一、词语填空

( )装( )裹

( )( )以待

( )( )而飞

( )水车( )

( )以( )日

废( )忘( )

七( )八( )

( )家( )户

( )功( )绩

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我们怎会忘记老师对我们六年辛勤的培育?

三、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严阵( )待

争论不( )

夜( )继日

( )经

始料不( )

物( )必反

( )取

( )别

改过自( )

杯水车( )

釜底抽( ) ( )陈代谢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一声(令 今)下,阵阵(暴 爆)破声响(砌 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遂 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赴,(跨 挎)过巍(饿 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高原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1、用"/"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辨字组词

跨(

) 阵(

)副(

垮(

陈(

)幅(

胯(

陆(

)福(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屋脊"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词语填空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不)(翼)而飞

(杯)水车(薪)

(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七(嘴)八(舌)

(千)家(万)户

(丰)功(伟)绩

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拟人)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设问)

3、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

(疑问)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5、我们怎会忘记老师对我们六年辛勤的培育?

(反问)

三、词语填空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不)(翼)而飞

(杯)水车(薪)

(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七(嘴)八(舌)

(千)家(万)户

(丰)功(伟)绩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一声(令 今)下,阵阵(暴 爆)破声响(砌 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遂 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赴,(跨 挎)过巍(饿 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高原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1、用"/"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辨字组词

跨( 跨越 ) 阵(一阵

)副( 副官 )

垮( 垮台 )

陈(陈列

)幅( 一幅画 )

胯( 腰胯 )

陆( 陆地 )福( 福气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解释说明

5、"世界屋脊"是什么意思?青藏高原

6、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青藏铁路的起止点及其重要性。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本文是关于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在修建中遇到哪能些困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课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理解银装素裹、严阵以待、不翼而飞、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逞凶等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自读导读,提出要求。

(1).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能些困难,是怎样的克服的?

二、初读课文,感读大意。

1.听录音朗读,划出句子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2.播放青藏铁路图。(边放边讲述)

这是一条伟大的青藏铁路,它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2.在修筑这伟大工程的时候,筑路大军遇到了哪能些困难呢?请用~~~线划出来。

a)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b)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不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3.修筑大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放弃呢?(没有,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

学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它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4句)再看看这个句用了一个什么符号(!)表达修路工人的什么?(决心)这四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1).当他们准备开凿风火山隧道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当他们在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当他们面对风火山恶劣天气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当他们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极度缺氧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面对这一切困难,他们凭着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难题,创造奇迹,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呢?

(1).“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三、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四、布板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困难克服方法: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找到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建立世界上最大型制氧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在修建中遇到哪能些困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课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理解银装素裹、严阵以待、不翼而飞、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逞凶等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自读导读,提出要求。

(1).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能些困难,是怎样的克服的?

二、初读课文,感读大意。

1.听录音朗读,划出句子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2.播放青藏铁路图。(边放边讲述)

这是一条伟大的青藏铁路,它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2.在修筑这伟大工程的时候,筑路大军遇到了哪能些困难呢?请用~~~线划出来。

a)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b)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不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3.修筑大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放弃呢?(没有,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

学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它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4句)再看看这个句用了一个什么符号(!)表达修路工人的什么?(决心)这四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1).当他们准备开凿风火山隧道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当他们在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当他们面对风火山恶劣天气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当他们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极度缺氧时,他们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面对这一切困难,他们凭着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难题,创造奇迹,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呢?

(1).“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三、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四、布板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困难克服方法: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找到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建立世界上最大型制氧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切理解詹天佑起伏的人生与国家命运、时代背景休戚相关,同时也生动具体地再现了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内容涉及的时代跨度较大(晚清到民国),历史学科术语较多(十三行、五口通商、洋行、幼童出洋、保路运动等),工程专业术语难懂(帮工程师、气压沉箱法、直井施工法等)。建议教师要对有关名词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必要时最好通过图表、动画等形象化的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詹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难点

晚清铁路事业受阻的原因;
詹天佑的个人业绩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00多年前,中国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他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周恩来同志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他就是——(生齐答:詹天佑)

(师出示投影并板书课题) 回忆一条铁路,牢记一段历史;
缅怀一位伟人,激发一种精神!这节课,让我们穿越百年的沧桑,一起去领略这位伟大人物的风采吧!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这句话概括了詹天佑的两个特点--杰出、爱国

(师板书:杰出爱国) 二品味“杰出”

1 师:你怎样理解“杰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才能成就)出众。

2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思考: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哪些事具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生:开凿隧道,“人”字线路

(师相机板书) 3 研学“开凿隧道”部分

(1)师: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开凿隧道”的情况?(第5自然段)

(2)师: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点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用什么办法克服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3)生读文后,汇报交流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八达岭--“隧道长—干—百多米”,采用“中部凿井法”。

(4)师:那么什么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做一名少年工程师,到黑板上来画呢?(生画图,师巡视)

(5)师:这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生:增大了工作面、缩短了工期

(师引导体会: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为什么这样画?两种方法互换一下行不行?八达岭的山顶多打几个竖井,不是工作面更多么?„„) (6)师: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形,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胆创新,科学精神) 4 研学“人”字线路部分

(1)师:詹天佑真是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啊!他创造性的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任务。当铁路修筑到青龙桥附近时,新的难题又出现在了眼前。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在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坡度太大) (师出示青龙桥地形图)

师:大家请看青龙桥的地形图,火车为什么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提示:要去的方向是哪里?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火车沿着“人”字铁路一直走下去,是什么方向?)

(4)师: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呢?请你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哪位同学来读,老师和你合作演示一下。

(5)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演示,请大家来观看并体会一下,“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减缓坡度,增加动力,改变方向)

(6)师:詹天佑又一次发挥了他杰出的创新才能,巧妙的克服了地形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一设计思路,也在随后的各国铁路设计中被广泛采用,沿用至今。

三感悟“爱国”

1 师:修筑铁路,千难万险;
内忧外患,难上加难。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用自己的杰出才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的杰出令我们叹服,他的爱国情怀更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你想知道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修筑的吗?请大家默读课文

2、3自然段。

2 师:读完了这两段简短而又沉重的文字,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生气,愤怒,痛恨„„

3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语句。

(1)“阻挠”

A、理解“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B、师:我们中国人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修筑一条铁路,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横加“阻挠”呢?

生:“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出示投影简介背景)

(2)师:“阻挠”的结果是几个国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帝国主义国家又使出了什么样的手段? 生:“要挟”

师:谁知道“要挟”的意思?

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师:在课文中是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我们中国的什么弱点,强迫我们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的弱点,强迫清政府答应自己修筑铁路的要求。

师: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弱点呢? 生:缺少工程人员。

(3)师:帝国主义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工程师来修筑京张铁路,当得知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的消息后,外国人又是怎么说的?

生:“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这句话是外国人对我们的什么? 生:“嘲笑”

师:为什么帝国主义国家这样嘲笑我们?这条铁路就那么难修吗? 生:“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出示图片)在这样艰险复杂的地理环境中修筑铁路,连外国著名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难不难?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要挟,嘲笑,难不难?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贫民弱,人才缺乏,设备落后,财力有限,难不难?既然这么难,京张铁路还修不修?(生:一定要修!) 4 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詹天佑也和我们一样感到无比的愤怒、万分的屈辱和深深的担忧。詹天佑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句子。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1)师:国外是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
国内是朝野上下的殷切期望,接受修筑任务的詹天佑可以说是——“忍辱负重”。(师板书)

师:是什么力量支持詹天佑敢于忍辱负重,勇挑重担呢?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再读第4自然段,画出句子。

(2)师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3)师出示提示,进行感情引读

A: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每当想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无理阻挠,卑鄙要挟和疯狂嘲笑,他总是想······

B:当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难题,面对山高岩厚的居庸关,绵延不绝的八达岭,坡度极大的青龙桥,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时,他总是想······

C:当他在风沙中跋山涉水,奔波一天,拖着疲惫不堪身躯回到简陋的帐篷中,在油灯下又开始画图计算时,他总是想······

5、师:这就是一位伟大工程师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一丝不苟,不敢懈怠;
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身先士卒,不顾危险;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可以说,爱国情怀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为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是他非凡智慧的源泉。让我们怀着对詹天佑爱国之情的敬仰一齐来读这一段!

四、理解“杰出”与“爱国”的关系

1 师:爱国力量的激励,加上詹天佑杰出的创新才能,终于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了,举国欢庆,扬眉吐气!让我们用自豪的心情一齐来读这段话吧! (师出示句子:“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回击”如何理解呢? 生:受到打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

2 师出示语句

A: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告诉全世界:(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是好样的!我们完全有能力独立修筑一条外国工程师而不敢轻易尝试的铁路!) B: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还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师:詹天佑用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国家一个响亮的耳光!他用杰出的才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也让我们知道了,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和杰出的才华才能为国争光!(师板) 总结升华

1 师总结板书。(板“集中体现”“力量源泉”)

2 师:假如此时此刻,我们一起来到了青龙桥,瞻仰着这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塑像,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把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写在课本上。

3 (生写感言,师巡视指导,指名读感言。)师:同学们的精彩感言如涓涓清泉流入了老师的心里,也感动了在坐的领导和老师们。

4 师:穿越一个世纪,回首沧桑百年;
感受历史风云,铭记伟人风采! 师: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堂小结

詹天佑早年留洋刻苦求学,中年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晚年维护中国铁路路权,依然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一生都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事业,无愧于“中国铁路之父”的称号。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推动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我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财富: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

课后习题 思考:假如你是导演,准备拍一部关于詹天佑的电影,主要突出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应放大处理哪些镜头,请列出简案。300字左右。

板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铁路轨道教案模板(共19篇)

道路运输教案模板(共4篇)

铁路道口工作汇报(共3篇)

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工作总结(共17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共6篇)

推荐访问:轨道 教案 铁路 模板 教学

热门排行

张祖庆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课前谈话:1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举手。2 你喜欢怎样的动画片?3 你有没有想过

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教学

武汉市武昌区是全国新课改实验区之一。我们不敢说武昌区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代表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三篇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一篇近年来,市城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平田小学曹文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

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问题探讨

摘要:在学校中,武术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然而,武术教学与其他课

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强调生活化。关键词:音乐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

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13篇

夹杂多种声音,未经官方证实就经微信、微博等公文微信公众号途径广泛迅速传播,往往言之凿凿、先声夺人,使

2022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导语】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一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人生每一步十九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