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教学考试 >

张祖庆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 来源:网友投稿

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 课前谈话:

1.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举手。 2.你喜欢怎样的动画片?

3.你有没有想过从动画片学习作。

一、动画片引入

1、《世界的另一端》

好看吗? 好看。

哪个吸引你。

一个蚯蚓被吃了,变大便。我觉得好看。

两条蚯蚓顶开石头吸引。

蚯蚓画出宏伟的地洞。

2.我们光知道有意思不行,要知道讲了什么? 出示图片:五幅图片。给排排序。

生1说。

讲清楚了没有?

讲清楚了。教师随机标上序号。

谁能根据排序把故事说一说? 生1说。

有没有讲清楚,基本上讲清楚了是不是?是。这就是写作文的顺序,我们可以一步步写清楚。

4.讨论心情。刚才你在看的时候,你心情也在起伏吧?现在老师这里有色块,讨论将色块和情节连在一起。

生1:第一块平静

白色

第二块

粉红色

第三块

绿色

第四块

红色

被大鸟吃 气氛紧张。

第五块

黑色

同伴被吃,心情黑暗。

生2:

1. 白色

2.粉色 希望

红色 看到了另一端

绿色 焦虑

黑色 沉重 张老师这样选的:

黑色

粉红色

温馨

绿色

明媚

红色

发生流血世界

灰色

心情灰色

现在张老师这样拍排,你有什么感受?

生:表现出心情跌宕起伏。故事就是这样的,情节曲折离奇,才精彩。

继续看。

下面故事让你做编剧,你会怎样发展呢?现在我们进入第一次头脑风暴:讨论故事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头脑风暴就是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自己的见解,但不否定别人的想法。

1.讨论。

2.交流。我们现在先不说,写下来。用关键词写一个有创意的结尾。关键词摘录留住思路的方法:我的结尾很平淡,我先用关键词说一下,蚯蚓惊恐——逃离——回到原点。

出示:根据动画片所提供的线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请给故事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结尾。

构思时间:五分钟

独立思考——关键词记录——分享讨论。

指导:虽然是创意,但是你要注意,你的结尾是不是经得住推敲。

3.两分钟时间继续分享讨论。

4.两名学生上台交流。还有没有愿意的?又来三位。哪位觉得自己字写得漂亮的有没有,他们说了,你板书,请了两名学生。

生1

鸟捉蝗虫

蚯蚓安全

逃脱

生2

复仇版

钻进鸟的肚子

再钻出来

蝗虫啄死鸟

蚯蚓得救 生3

越狱版

生4

蝗虫有毒鸟死了

一条复活

两条生活在一起 生5

死了,在另一世界团聚了 生6:
鸟去追赶蚯蚓

被石头卡住

蚯蚓去救鸟

后来鸟和蚯蚓成好朋友

另一只蚯蚓没死,也从肚子中出来了。(选择的人最多。)

你最欣赏哪个创意?上台打五角星。6最多 为什么喜欢这个?

生1 想别人没想到的。

生2 赞扬了蚯蚓,追求美好的品质。

生3 有“以德报怨”的美德,最后皆大欢喜。

5也很欣赏

虽然都死了,但也很有看头。吸取别人的建议修改建议更好。

继续看结局。

你的结局好不好?

生1:好,让我们思考有没有被吃,可以让我们开放式遐想。

生2:这个故事跟题目温和,故事好像又发生了。

开始第二次头脑风暴:如果你就是那条蚯蚓,你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吗? 1.小组讨论。

2.交流。

生:我不会后悔,因为我发现这个世界就是危险,我只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个世界除了

生:不后悔,因为离开死去同伴的地方,痛苦少一点。

生:后悔,我想要感受世界美丽的一面。

生:不后悔,圆梦。

生:后悔。因为“好死不如烂活着”。

对他的观点发表意见。

生:活着就是创造,要去感受世界,这样碌碌无为有什么意思。

阅读推荐:我与世界面对面

《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赋》 人生的最高境界

儿童写作的最大问题:为别人而写

写别人的话

人是一颗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创意才能与生俱来 激发创意天赋 教材:无序

无趣

无儿童 班级创意写作新课程 《一只想飞的猫》 《5月35号》

写作知识揭秘:声音 动作 色彩

线条五上“项目读写课程” 六上“博客写作课程” 幽默来描述

篇1:穷人 张祖庆 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读准“嗯”、“熬”等多音字,会写“虑”等12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叙事诗改写成小说的高超写作技巧;
创生语境,迁移习作,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流程预设】 第一板块 溯“穷”,整体感知

2.介绍两个作家的关系:《穷人》是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 4.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借助情节图,梳理小说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第二板块 扣“穷”,研究表达

a 恶劣的天气环境;

b 家中的陈设和衣食起居;

c 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忐忑心情;

第三板块 品“穷” 以写促悟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富于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

a 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

b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

c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

„„

(创生写话语境——摹写人物内心——分享与交流)

1 自选作业:

a.★★作业:阅读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

b.★★★作业:续写《穷人》,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作业:阅读“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穷人》(列夫·托尔斯泰著);

d.★★★★★作业:尝试将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写成小说(或自选一首叙事

用心发现财富

——《穷人》课堂实录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16上午

执 教:浙江杭州下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张祖庆

预热板块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人(出示:莫言头像),他是谁?

师:莫言是谁?

师:看过莫言的书吗?

师:好看吗?

师:为什么好看?

生:因为里边讲的农民非常辛勤地劳作,我看了非常敬佩!

师:莫言的代表作还有什么?

师:张艺谋是谁?

师:说得太对了!同学们,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当初并不是很出名,张艺谋把它改编成电影,莫言的小说也一下子出名了。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出示:改编),改编让一件艺术品变成另外一件艺术品。

上课!

第一板块 《穷人》溯源

师:同学们,大家再看一个人(出示:雨果头像)。

2

师:这两人有什么联系?(众多生举手)

师:预习得充很分!是的,法国大文豪雨果写了一首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这首诗,深受感动,于是,把诗改编成了小说,题为《穷人》。

师:同学,你把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给忘了呀!

(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桑娜 渔夫 五个孩子

第二板块 穷人真穷

师:同学们,都说《穷人》写得很精彩,可张老师读完了整篇小说,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生点头)那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认真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的?默读圈画,画出一处地方标上1,画出第二处标上一个2,标好了之后,选一处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然后小组分享,等会请同学上台交流。

(生静读圈画)

师:(生细读1分钟后)也许这 “穷”字藏某个词语中,也许这“穷”字藏在一个标点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一组对话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对环境的描写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某一处细节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

(生继续默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分享,大约7分钟)

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老师。

生:我从第二段的第三句看出他们很穷,因为课文说“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小老师: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中说“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光着脚”说明他们连买鞋子的钱都没有,而且吃的是“黑面包”,黑面包我从课外了解到,不像白面包那样很软很好吃,是很硬的,没有水的话,根本吃不下去的。

师:每天都吃鱼,吃得都要吐为止,而且只能吃那些卖不出去的小鱼,是不是?我想请教小老师,课文第一段说“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我觉得可能是偶尔出去的吧?

生:谁来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全场爆笑)

3 师:我们回到第一段,好不好?你是继续上课还是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小老师示意让)好,谢谢沈老师!谁愿意当老师?

小老师:我是郑老师,我希望下面找到的“穷”隐藏在环境描写中,而且要在那位沈老师提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面,能找到吗?(众笑)

小老师:我说的是穷,不是环境恶劣,再想一下吧!

师:老师,我有意见!环境恶劣难道跟穷没有关系吗?

师:好,郑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做老师。

小老师: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师:(问小老师)接下来的这段教学,我来好不好?如果你有新的补充,你可以上来。谢谢郑老师。

师:这不是画面,这是概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具体的画面?

师:溅起几丈的浪花,你说——

师:同学们,这样的天气随时都有吞没生命的危险,而渔夫此时此刻正驾着一叶小舟在这样的惊涛巨浪当中颠簸着,这不正写出了穷人的“穷”吗?带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张老师读黄色字体部分,同学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煎熬。

师:也就是说从一番心理描写中,你感受到她的“穷”,是吧?(生点头)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

师:你找到的是——

(师问,生不断重复)

师:找到“睡觉还早”这四个字的同学,举手!(众多学生举手)同学们,从“睡觉还早”中,你发现了什么? 4

师:只是十一点钟吗?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关注这三句话,分明睡觉已经“不早”了。你看,23段分明写的“大概是昨天”,可见她们到凌晨才睡。

(生齐读屏幕上的三句话)

第三板块 穷人不穷

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了穷人的“穷”。

师:阅读就是发现。静静默读,用心发现,也许你会读到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生继续读,圈画,时间约5分钟)师:好,开始交流!最好按照课文顺序来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第八自然段,文中说“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觉得非要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觉得穷人虽穷,但是他们却拥有富人都没有的善良。

生:她说“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上”,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是她把她和西蒙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感觉她就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决定用心来养他们。她觉得作为邻居,拯救两个生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师:说得真好!而且这两个孩子,是刚刚从死人旁边抱过来的,一般人都会忌讳的。但是桑娜没有这么想,救人的本能让她这么做。把孩子抱回来之后,桑娜经历了番内心的挣扎。

【课件出示】:

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5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通过朗读走进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世界?

(生读)

师:谁认为自己读得比她好?

(生读)

师:他刚才朗读的时候跟刚才那位同学有哪些细微的区别?

师:嗯,内心挣扎着,是不是?内心里也许有自责,也许还会有什么?

师:是的。同学们,桑娜内心非常纠结。如果你刚才把声音放得低一些,也许会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知道了这段话写出了桑娜非常勤劳,因为他说“外面又黑又冷,可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写出了桑娜非常勤劳,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

师:请你把“勤劳”写在“善良”的边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对屋内的描写。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不写渔网,不写渔具,不写鱼竿,不写蜘蛛网。

师: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让人感觉到——

生:温暖

【课件出示】:

温暖舒适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

干干净净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食具发亮 起着风暴 心惊肉跳

安静睡着

(课件屏幕左边红底黄字,温馨热烈;
右边黑底白字,冰冷凄惨。左右对比强烈)师(指着屏幕,深情地):外面是那么冷,那么黑;
小屋里是那么暖,那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有感情读第一段) 师:我们回过头去读第一段,又读到了很多很多。是啊,母亲身旁安静地睡着五个孩子,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母亲身旁睡着的两个孩子。我们再次把目光投注到西蒙死去后的场景描写,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6 生:我读到的是“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生:我能不能先给她补充一下再说下去。

生:“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们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这里“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说明母亲还是很爱他们的孩子的,这里看出了伟大的母爱。还有后面“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

师:让你感到吃惊了!来,请在黑板上写下“伟大的母爱”的字样。

生:我也发现他们的屋子里非常小,“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说明屋子特别小,对着门就是一张床,旁边就没什么家具了。

师:难道西蒙在临死前,她就未曾想到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也许同学们没有深入地去想过这个问题。同学们,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请大家用一段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死前可能的心理活动。写的时候适当运用省略号。

【课件出示】:

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

(写后,交流)

生读:她望着身边躺着的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着不舍,但犹豫矛盾„„她沉思着„„上帝呀,请不要带走我!„„我还有两个可怜的孩子,我需要照顾他们„„如果我死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希望有人会发现我的孩子领养他们„„

哎„„邻居桑娜是个好人,如果她发现我的孩子一定会照顾好我的孩子们的。

生:孩子们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呀?可以把他们托付给桑娜一家吗?„„不,不行!„„桑娜一家的五个孩子已经让他们忙不过来了„„我的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但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不能让他们这么小就跟着我去天国,我死了,到底该怎么办?

生:我的病已经很重了,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怎么办?„„也许我可以把他们交给桑娜„„哦,不行!她和渔夫要养五个孩子,再加上我的两个孩子,他们能熬过去吗?„„让我再摸一摸你们的小脸蛋,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呀!

生:孩子啊,你们的妈妈最后一次看到你们了„„下次„„下次„„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如果我去了,你们将无家可归,我其实很想将你们托付给桑娜。

师:妈妈的自责,令人心碎!

生读:我就要离开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两个孩子了,把他们托付给桑娜?„„也许可以„„不行!他们家也很穷!„„他们不会收下的。

师:同学们,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是百感交集的,我们在读《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可怜的母亲。

7 师:同学们,在刚在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孩子们安静而甜蜜的睡着”这两处描写,发现了穷人身上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处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师生一起寻找课文中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共找到4处)。

【课件出示】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师:同学们,读到现在,你们还说,这些穷人身上真的仅仅只有穷吗?

生:穷人不穷!(改写板书:穷人不穷)

第四板块 发现财富

【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让我们记住维克多·雨果写的长诗——

生:《可怜的人们》

师:让我们记住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改写的小说——

师:是啊,内心贫穷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托尔斯泰当时所处的社会,沙皇统统治,贵族阶级道德败坏,贫苦农民却葆有高贵的精神。托尔斯泰看到社会现实,深有感触,于是将雨果的诗歌改写成了小说。当然,我们还要感谢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草婴先生,是他最先把托尔斯泰的很多文章介绍给我们的。同学们,无论是维克多·雨果的创作,还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改写,草婴的翻译,他们都是用心创造财富。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要用心发现财富。

张祖庆教学实录一——《詹天佑》

张祖庆教学实录一——《詹天佑》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00

张祖庆教学实录一——《詹天佑》 一、初读,整体认识詹天佑

(前让学生听成龙的《真心英雄》,由成龙引出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学生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包括人物事迹、颁奖盛况、颁奖词等)

师:刚才我们聊了“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话题,重温了2003年让我们感动的十种精神,领略了十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年度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一次经受了洗礼。其实,不仅2003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世纪人物”呢?

生:(自由发言,有的说容国团,有的说黄继光,有的说毛泽东,有的说孙中,有的说钱学森……)

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题。

师:每一次读《詹天佑》这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就让我们通过读,与詹天佑近距离接触,充分领略詹天佑的风采吧!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从字里行间与詹天佑零距离接触,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屏幕出示: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学习建议:抓事例体会,抓句段朗读,画图或演示。

友情提醒: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
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
第六自然段以模拟演示为主。

师:请同学快速找到直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那一部分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一部分过程从略,第四自然段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朗读指导举例如下)

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
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越岭,勘测线路;
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具体略)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
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跋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画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了中国。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演示为主,请同学模拟乘坐火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以这“高度的创造才能”感动了中国。

(以上为第一时,以下为第二时)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师:上节我们抓住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一事情中的言行,领略了詹天佑的动人风采,詹天佑的感人的言行,象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只要一提起詹天佑这个名字,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请大家结合上节学过的内容说说。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他勉励工作人员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的是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的是他在峭壁上定点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的是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的是他请教农民的画面,态度非常诚恳。

师:是啊,这桩桩,这点点滴滴,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

师:同学们,上节,我们正是从詹天佑自身的言行中,充分领略了他的风采;
接下,就让我们去读读别人的言行,让我们从别人对待京张铁路的不同态度中,探究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读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心灵去聆听字背后的声音!(大屏幕出示研读体验题目)

读着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这一条条波浪线,就是你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开始读书!

(学生边读边画句子,师巡视)

师:我从大家凝重而愤怒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先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说的时候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把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说出。

生: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时,我非常愤怒,因为修铁路本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有什么资格出指手画脚?而且一再的阻挠,他们的野心就是想控制我国的北方!真是欺人太甚!

师:是啊,帝国主义者的嘴脸多么丑恶!你能把这份愤怒的感情读出吗?

生:“当时……解决。”

生:当我读到“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时,我感到非常屈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狗眼看人低!

师:说得好!请你把的原话改成你刚才说的: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目前还没有!那一种说法更让你愤怒与屈辱?

生:里的这句话更让我愤怒和屈辱,那些帝国主义者分明在说不只现在,就是再过几十年中国也没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真是太瞧不起人了!

师:这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他们看不起的仅仅是中国工程师吗?

生;
他们看不起所有中国人,看不起整个中国!

师:是啊,这是对中国国格的侮辱!让我们无比愤怒地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当我读到“原从南口以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这话时,我感到有些担忧,因为那里的环境太恶劣了,加上我们国家当时科技落后,没有经验,詹天佑能完成任务吗?

师:请把你的担忧读出!(生读)

(另外五位学生类似的发言和老师相继的引导及朗读从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

(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
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学生接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份舍我其谁的豪迈,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詹天佑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最后一段。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生1:很激动!

生2:很兴奋!

生3:很自豪!

生4:真想喊詹天佑万岁!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让我们无比激动自豪地地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

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师:同学们,这两节,詹天佑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可以推想,他的事迹肯定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世纪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他颁发特殊的大奖。

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要写得朴实而真挚。(屏幕出示中央电视台在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给杨利伟、成龙的颁奖词,提醒学生可以仿照;
也可以把当中的一些词语用到颁奖词里去)。

学生在写颁奖词的时候,老师播放刘德华的《中国人》这首歌,以烘托气氛,调动情感。

师:好多同学已经把颁奖词写好了,先有感情地在组内交流。(学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现在开始为詹天佑颁发迟到的大奖。(指名宣读颁奖词前,屏幕出示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以包含深情的语调和庄重的神情,宣读颁奖词。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与时俱进。(笑)

生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坚强。他以顽强的毅力,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他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应为意志),给祖国一份永久的光辉。他,就是詹天佑,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他饱受外国人的讥笑,还担着(应改为肩负)修筑铁路的重任。可他不吭一声,默默工作,为中国赢得了久违的胜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中国的豪杰(应为骄傲),他是中国胜利的希望!(掌声)(为了保持学生情感的连贯性,在学生读颁奖词时,即使学生用词不太恰当,也没有纠正。)

师:尽管开头套用了给巴金的颁奖词,但非常贴切,你的颁奖词也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

生4: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詹天佑,他留下的伟大工程,使人们赞叹不已。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使多少人记忆犹新;
他不顾环境这样恶劣,风沙这样猛吹,依然带着学生和工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事迹在历史中留下了灿烂、美好、辉煌的一页。他使多少人震撼,使多少人激动,使多少人自豪。他使中国永远骄傲,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掌声)

师:这样完美的颁奖词,只有铁道部部长秘书才能写得出!(笑)

生: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
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逢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给你提两个建议,第一:太小气,只奖28两银子,太少了哦!第二,少了两个字——钦此!(笑)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充满魅力、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

备注:学生所有的颁奖词除了个别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之外,其余都按照原。

附:

《詹天佑》学习指南

学习任务——品读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学法建议:

1、抓事例——体会(演示、画图)

2、抓句段——朗读

友情提醒:

1、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

2、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

3、第六自然段以演示解说为主。

学习任务——抒发真情,为詹天佑写“感动中国颁奖词”。

学习建议:颁奖词要写得朴素而真挚,以情动人。

友情提醒:可以仿照“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也可以适当用运本所学的词语。

此于2004年4月23日上午为“西湖之春——全国新标、新堂语教学观摩”所上

(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题目)原地址

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2010-12-22 19:2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整理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小学 吴晓敏

第一板块 聚焦单元提示 交流背景资料

师:请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快速默读。(1分钟)

生:我读明白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前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和 中华儿女保护家园的故事。

师:对!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这一段抗争的历史,都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

(出示课件图片)

师:在**广场中央,高高地矗立着一座丰碑,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可以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回到单元学习提示,请同学关注,单元学习提示里边告诉我们哪些学习方法。你看懂了吗?

生:我还看懂了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还关注到了,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师:很好!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你们都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呢?

生:我是通过电脑来搜集资料的;
我是通过查书籍来搜集资料的;
我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师:听别人述说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学习。有没有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生:看过。

师:对,看书、上网、看电影、访问,这些都是查找资料的途径。查了之后,你们怎么办?

生:我们把它整理成一张资料卡。

师:你们是怎么整理资料卡的?

生:我把重点的抄下来。

师:好! 张老师还告诉大家一个查资料的好办法。那就是,围绕着关键词查,

比如这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这一些关键词来查资料。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

(师生大概用了五分钟左右时间,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狼牙山”等资料做了交流。师或补充,或点拨。——具体从略)

师:狼牙山边上还有一条河,叫做什么知道吗?

生:那条河叫做易水。

师:提到易水,就会让我们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讲的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皇,他的朋友高渐离前来送行,击筑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有人称易水这个地方为“易水千古悲壮士”(板书)。

第二板块 板书壮士姓名 范读整体感知

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被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所深深地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就写在课题的边上。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师: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请大家拿起语文课本,张老师为大家全文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心感受:文章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的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师朗读课文,在最高潮处,配乐读,读毕,全场掌声)

师: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生:第三自然段,最让我震撼。因为第三自然段提到,没有人阻止他们转 移的方向,为了不暴露主力转移的方向,他们偏偏走向了棋盘陀的方向。

生:第二自然段让我震撼:“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师:你的声音也仿佛在喷射着满腔的怒火。

生:第六自然段这个地方让我震撼,“说罢,他把从敌人那里多来的枪砸碎

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说明他很爱国,不给日本人留下一个零件。

师:一枪一弹,一个零件都不给他们留下,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里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气壮山河,他们弹尽粮绝但也不向日本人屈服!

师:你体会得真好!弹尽路绝。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

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师:谁能把这一组词语读准确?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正确。但是我相信你读得能更自信,好不好?

(生再读。这一遍读得更响亮)

师:为他的进步喝彩!好,第二组词语我也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指名读)

师:读得很不错!全体男生读第二组词语,全体女生读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预备齐——

(男女生分读)

师:我想问一问男生,读着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
我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师: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力量对不对?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 一想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生:我认为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勇敢的五壮士的。

师:对!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

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第三版块 细读三次考验 走进英雄内心

师:同学们,读英雄的故事,张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

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快速默读浏览,想一想,五位战士面临着哪几次重大的考验?快速浏览。

(学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教师点拨)

师:非常好,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

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同学默读文章的第一段,拿起笔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想一想,你特别从哪几个词语当中读懂了这是一次考验?这,就是用心感受,圈圈画画。(学生默读圈划)

生:我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体会到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结果说出来,还要和大家分享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觉得,因为日寇“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 这一带,所以说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嗯,只讲了1个词语。

生:我从“一个多月”这里读出,他们打仗很辛苦。

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日寇一定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 定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师: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大举进犯”这个词语想到的。

师:真好!你看,这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你站起来,向大家推 广一下。

生:就是根据重点词语,将电影情景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像他 想象得那样。当时的日鬼子甚至比你想像的还坏,我们看——

出示资料《党史博采》——《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里边所记载的战争背景。)

师:请同学们关注三个红色的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进一步读懂了什么?对课文这一段话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生:我从这几段话和这三个红色的数字里,知道了,这一次日本人,他们的军队是非常猖狂的,是我们的游击队的多700多倍。

生:我知道要转移的人是很多的,但是那些敌人也多,但是我们打仗的那些人很少,相当于这三四万人要在他们一个人对抗700个人的时间里全部转移。

师:对啊,体会得多好!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些任务,

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想一想,哪些词语应该稍微强调一下。1941年秋,预备齐——

(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是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考验?

(生默读课文)

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三个词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了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他们的背后不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我联系上下文感觉到因为有两条路,他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又斩钉截铁地说了,说明他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

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我们来看这段话。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还有一面是敌人。

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

生:五位壮士虽然希望自己活着,可是他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班长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这句话,班长能不能这样说:“同志们,我们还是走吧。”行不行?

生:不行!

生:这样显得不够坚决。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却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紧跟着而上”。

(师生合作读,第一遍孩子们跟得慢了点。)

师:停,战士们绝对不会跟得那么慢,再跟一次。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展开了顽强的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

师:(指一位同学)你找一个同学和你搭档,你读写五壮士的,你(另一个同学)读写敌人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一边写战士们一边写敌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读。读到马宝玉用石头砸向敌人的话时,生读得不够有力,师动情范读,全班同学一起读。一生接着读,将“雹子”读成了“包子”。)

师:等一下,同学们,“石头像雹子一样”,雹子,就是冰雹,一块又一块很大很大的冰。而包子?„„你再读这句话,顿时——

(生再读,可是气势还是不够。)

师:听张老师读这一句话。

(师范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雹子句。学生继续分句子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生1:我认为不行,因为写了敌人更能衬托出五位战士的决心。

生2: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加了写敌人的句子更能证明敌人他是杀人不吐骨头的,然后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勇气。

师: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敌人的话就显不出五位战士的英勇奋战和他的勇气。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来一起把写敌人的句子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写敌人的句子,生齐读)

师: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于是把这些写敌人的句子写下来,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没有写出那五位壮士是怎样打败敌人的。

师:还有谁补充?

生:这样体现不出我们八路军打仗的辛苦,仿佛一下子就把他们打败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他们也是很残忍的,所以我们要„„那个„„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张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微带几句,就可以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可以运用。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把五壮士跳崖的这一幕刻成浮雕的话,你觉得哪些画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抓关键词语,用心感受,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

师:面对老师的问题,要深入地,好好地想一想。这一幕,哪些画面可以定格成浮雕,刻入历史的深处,让人们敬仰、凭吊!将关键词圈起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生再次入文)

师:提醒:读书切忌在匆忙,潜心涵咏滋味长。

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战士们“眺望”的画面,可以表现雕刻在浮雕上面。

师:你把句子读出来。

(生读句子“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远去的方向。”)

师:你为什么觉得把眺望的姿态可以镌刻成浮雕?

生: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地掩护了主力部队和人民的转移,显得很自豪。

师:同学,你能不能再深入地想一想,他们眺望的仅仅是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吗?他们仿佛孩子眺望着„„

生:他们还在眺望着往上爬的敌人。

师:往上爬的敌人他们可以很轻蔑地望望。

生:他还可以眺到自己的家乡。

师:眺望着自己的家乡,仿佛在跟亲人们依依话别。

生:我觉得他们还可能在眺望着看着未来的新中国,没有日本鬼子的新中国!

师:眺望着胜利的图景,是不是?

生:我觉得他们眺望着的是蓝蓝的天空和洁白的白云。

师:(深情地)蓝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但是,美丽的家园有日

寇铁蹄的践踏,眺望中有心痛,是吗?说得真好!你看,这个眺望有那么多的内涵。我们再来关注,跟“眺望”相对应的的一个“望”是?

生:回头望望。

师:这个望望有很多潜台词,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个望望„„

(一学生佯装咳嗽)

师:你站起来,你这样“咳„„咳”仿佛在?„„不屑一顾,是不是?你 的肢体语言告诉了我你的理解(生点头)。

生:我认为他们回头望望可以表达出他们对那些敌人的轻蔑,对敌人的憎恨!

师:憎恨、轻蔑!

生:我从这个望望看出他们对敌人的藐视!

师:嗯,说得真好,藐视!尽管你们有飞机大炮,尽管你们有3500人,我们5个人足可以把你们搞得团团转。

生:我从这个“望望”知道了,这五位壮士的决心就是杀死日本鬼子,为中国人民报仇。

师:好,同学们,这句话内涵丰富,让我们通过朗读用心感受。

(生齐读)

师:这一幕,的确可以雕刻成浮雕,留在历史的深处。来,还有哪一幕,也可以把它雕刻成浮雕?

生:我觉得五位壮士跳崖的情形可以雕刻成浮雕。

师:你把这几句话读出来。

生读“说罢,他把从敌人拿来夺来的枪砸碎了„„”

师:请坐。我相信有些同学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说,老师,我能把这 一幅浮雕般的画面给读出来。谁来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

(出示课件)

师:看张老师写“屹立”两个字!注意什么偏旁。

(师板书“屹立”)

师:什么偏旁?

生:“山”字旁。

师:看到“山”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生:我会产生雄壮而高大的联想!

生:从这个“屹立”我还会想到,狼牙上是那么的陡峭难,要站在上面是那么的不容易。

师:顶天立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生:这个从“屹立”体会出,他们站在那里笔直,就算是刮风下雨都不能将他们吹倒,就算是下雪,他们也跟大山一样不会去躲藏。

师:还是傲然挺立在高高的山上。山还会给你们怎样的联想?

生:我还会想到,他们像大山一样很雄壮的立在那里,好像什么来都不能让他们动摇!

第四板块 镌刻屹立群像 升华壮士精魂

师: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近了,走近了,最后一次凝望着他们屹立在顶峰的样子。

(学生看着课件——人物插图放大)

师:这是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就 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艰难的掩护任务,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英勇的杀敌的光荣任务,文章有一段话,集中地写到了五位壮士并肩战斗的画面,哪一段?

生:第二段。

(课件出示第二段)

师:来,让我们用深情朗读,一起重温他们当时战斗的画面。

(师生合作读。老师叫出名字,学生接下去读。)

师:这,就是他们并肩战斗时的浮雕。而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这样五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让我们走近了细细地看!

(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师: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么写呢?

(师给学生分组分角色写。播放轻轻的背景音乐,练笔5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浮雕: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生1:班长马宝玉的衣服已经破破烂烂,可他那紧握的拳头,他那坚定地眼神告诉中国人民:胜利的一天必将到来!

师:如果你能将你的感情融入进去一定会更好!

(生动情再读。)

生2:班长马宝玉皱起了双眉,瞪圆了眼睛,双手紧紧地握紧了拳头,恨不得一拳向敌人打去!

生3:副班长葛振林屹立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眉毛斜竖在历经磨难的脸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头昂得高高的,破碎不堪的衣裳在满身肌肉上飞扬,双脚呈人字形,稳稳地站在悬崖上!

生4:副班长葛振林,屹立着,握着拳头,衣服破了,到处打着补丁,他抬头望望蓝天,仿佛在跟老百姓告别!

生5:胡福才瞪着眼睛,抓紧了拳头,仿佛在说:你们日本人牛什么牛,就算你们有飞机大炮,我们照样可以将你打倒!

生6:副班长葛振林挺着胸膛,手里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生7:战士宋学义站在狼牙山顶峰,眼睛藐视敌人,脸绷得紧紧的,手握紧拳头。

生8:胡福才和胡德林他们昂首挺胸,威武地站着,我从他们的衣服好像知道了,他们生活得很辛苦,几乎穿不上新衣服。我还从他们的眼神中知道了,他们下定决心要好好保护祖国。

师: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第五板块 还原鲜活史实 引发多元思考

(师板书诗句,学生齐读后,课件出示余药夫的亲笔书信)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这句诗,不是张老师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叫余药夫的狼牙山人,

在2003年为五壮士所题写的一句话。余药夫是何许人也?

出示课件

“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选自《党史文汇 》2001年第01期 第13页《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一段话。你一定会有很惊奇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并没有死。

师:同学,请把你的“并没有死”换一种说法。

生:并没有牺牲。

师:“并没有牺牲”也换一种说法,他们?

生:并没有捐躯„„

师:应该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没有死”和“幸运地活了下来”那是两种感情,难道你希望„„?好,这是你的第一个发现,第二个发现是?

生:第二个发现是,写这句话的那个人他救了两位英雄。

师:嗯,把你的两个发现整合在一起就是,余药夫把他们救了,是吧?第二个发现呢?

生:第二个发现是,日本鬼子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甚至列队行礼。

师:张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请同学们深入、独立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来有可能重新编写教科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结尾,该不该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和敌军向战士致敬的细节,写进去?思考一分钟。

生:我觉得应该可以写进去。因为也能体现出日本人也有一种良心!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而把它写进去?是不是?我 想说你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表达出来!如果写进去是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我宁可你不要写。想到了吗?先站着,让大家帮你想一想。

生:我认为应该写进去,这样写出了连敌人都被他们的事迹给感动了,这样 就更加能写出他们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师:嗯,不是说被感动了,是被他们震撼了,折服了。一个感动还太轻了,是不是?说得好!

生:我觉得也应该加进去,这样能体现出他们当时跳崖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连那些没有良心的日本人都给折服了!

师:一刹那间,良心发现,残暴的敌人被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折服了。是啊, 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真正的胜利,是不是?

(师转身问刚才站着的学生。)

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好,请坐。写进去,不是为了表现他们有良心。有没有不同意写进去的?

生:我觉得两位战士幸存的可以写进去,日军敬礼的细节可以不写进去。

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感觉那五位战士帮助了日本人一样。

师:帮助日本人,就让人感觉日本人没那么坏的,容易误导。好,这是你的观点。

生:我觉得吧,这两位战士幸存的就可以不用写进去了,呃,这两位战士本 来和他们那三个很好的朋友一起跳崖的,他们五个人全都已经抱着一起死的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心情去跳崖了,根本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只想过,为将来的新中国献身是一种很骄傲的事情。

师:嗯,你的意思就是说,他们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要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一种义气。但是,活着不好吗?更有力量为革命做贡献!再说,难道活着就不是壮士了?我们来看看老师和编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依次呈现如下材料)

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味;
在悲壮中,结束行文,给小读者留下探究的空间。

——某学校王老师

将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课文,有美化日本人的嫌疑,且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不吻合。

——某学校郑老师

课文是根据报告文学《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节选的。文学创作,可以不用将史实全部写进去。

——某编辑部编辑

屏幕继续出示

五位壮士,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

主动放弃活着的希望,

选择绝路的一刹那,

他们就成为了豪壮之士。

而弹尽路绝之际,

镇定从容地跳下悬崖,

更是那样地悲壮。

他们,无愧于壮士的称号!

两位壮士幸运地活着,

只能证明生命的顽强。

而日军向我们致敬的细节,

不正告诉我们:

赢得敌人的尊敬,

才是最大的胜利? ——张祖庆 师:究竟,你觉得谁的说法有道理?不用忙着下结论。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思考!

(屏幕定格为)

我思,故我在。

——【法国】笛卡尔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手记

学习阅读的策略和文本的表达形式,当是阅读课的要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如何阅读“红色经典”以及如何从读写上做出一些探索。

革命传统课文,亦称“红色经典”。这类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孩子们

很难真正与文本共鸣。因此,学习此类课文的一个重要策略,要让孩子们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儿童心理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看电影,查阅和抗日战争、狼牙山有关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查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查阅?怎样查阅?查阅后怎么处理?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试图在这几个关键点有所渗透,进而让学生初步查阅资料。

革命传统课文,还有一个特点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情景,经受严峻考验,进而凸显其崇高形象。因此,学习本文时,要带领学生关注三次严峻考验中的战士们的一言一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光辉形象,是教会学生阅读革命题材文本的又一重要策略。

以上侧重于读的思考,接下来从写的角度探析。

首先,革命传统课文,经常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英雄的形象。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写五壮士,处处不离写敌人。且所选用的词语,从感情色彩上考量,贬褒对比非常强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充分关注对比的写法。在

四、五两个自然段“顶峰歼敌”的教学中,我着力让孩子们通过研读描写敌人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适当地描写敌人的表现,有助于凸显英雄人物的形象。

其次,这篇课文有别于其他革命传统课文的地方,在于人物群像的成功刻画。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五位战士群体行动的总括,又有对五位战士个体行动的细描。同时,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班长这一人物形象。群像中突显个像,个像丰满了群像。这样的写作特色,也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读文本第二段,领略群像刻画策略;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文字定格英雄的“屹立”群像,迁移写作策略。

另外,《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教科书的编者根据新华社记者沈重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改编而来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担心一些史实细节误导学生,因此教材编者甚至连在教参中都不敢提及。在此课的教学中,我将这些珍贵的史实引入课堂。努力在课堂上创设思辨情景,让孩子们站在写作的角度,试着去思考:假如有机会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以及“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教科书?引导他们从写作目的和材料选择的角度,去想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这既是理性思辨的过程,又是直面历史的尝试,更是儿童视野、历史视野与教师视野的融合。

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创意教学法心得体会

创意美术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创意美术教学流程心得体会

读余映潮教学创意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创意 心得体会 教学 张祖庆

热门排行

张祖庆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课前谈话:1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举手。2 你喜欢怎样的动画片?3 你有没有想过

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教学

武汉市武昌区是全国新课改实验区之一。我们不敢说武昌区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代表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平田小学曹文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

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问题探讨

摘要:在学校中,武术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然而,武术教学与其他课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三篇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一篇近年来,市城

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强调生活化。关键词:音乐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

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13篇

夹杂多种声音,未经官方证实就经微信、微博等公文微信公众号途径广泛迅速传播,往往言之凿凿、先声夺人,使

2022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导语】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七年级仁爱版英语上册教学工作总结舍得乡中心学校谢成基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