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 要】目的:探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500例。经检查HPV-DNA为阳性的患者为实验组,共250例;HPV-DNA为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50例。对这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查找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原因,将所得资料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1]。结果: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主要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卫生习惯有关,也和其社会背景、分娩次数有关。结论: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分娩次数多、营养不良等是患人乳头瘤病毒的危险因素,脑力劳动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可能性较少[2]。
【关键词】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危险因素
生活水准较低的地区,妇女患宫颈癌的概率较高。而宫颈癌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就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4]。在最近几年,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个别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数在逐年升高,进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病率上升[5]。由此我们展开了对感染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危险因素的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500例,其中经检查HPV-DNA为阳性的患者,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作为实验组,共250例;HPV-DNA为阴性,也就是未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50例。所有病人均自愿参加此次试验。
1.2 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对照研究法。有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整理,主要调查参与试验人的学历、工作、收入状况,检查其身体的营养状况、卫生习惯以及分娩的次数。
1.3 标准 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判断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6]。调查内容的标准是:每月有23天以上(含23天)吃早餐,则为有早餐习惯;进食高蛋白食物的频率分每天一次,1~3天一次,每周1~3次,每周小于3次,偶尔一次,从来不进食;自行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如维生素与叶酸,频率分6等,每周服用4~6天,每周服用1~3天,每月服用1~3天,每月有1天服用,偶尔服用,从不服用;家庭年收入分为4等,小于1万元,1~5万元,5~10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学历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或更高;卫生习惯分双方每次性生活前后清洗,不定时清洗,从不清洗[7]。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因素相关性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宫颈病变患者有500例,患者年龄在22~7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8]。高收入群体,文化程度高,卫生习惯好的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概率小,而多产多孕的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概率大,以上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危险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的病因较为复杂,生活中潜在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HPV感染,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多婚、不洁性生活等是HPV感染的主要来源。不良性行为会导致女性接触到HPV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有的女性过早开始性生活,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使得此时女性在年轻时感染HPV的几率大大增加。已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若性生活不洁,也会导致细菌滋生,感染HPV。而宫颈癌的发生也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发病率,生活环境贫穷落后、文化程度低的女性要比生活环境好、文化程度高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概率大。这是由于不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而条件优越的女性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主要侵蚀人的上皮细胞。这种病毒在生存选择上会有很高的特异性。人乳头瘤病毒就是只在人体寄生的乳头瘤状病毒。这种病毒有8000个碱基对,在其基因排列中E7和E6上的基因能够刺激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因为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同正常细胞内抑癌因子产生拮抗作用,令正常的细胞增殖变为癌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高危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养成性卫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到医院体检。防患于未然,才能预防感染人乳头瘤病毒,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总的来说,宫颈癌病变有多种因素引起,就目前分析,主要的因素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导致了宫颈病变。而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防止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协同关系。

参考文献
[1]郝敏,王静芳,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405.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9:899-904.
[3]刘瑶 , 童晓霞 . 广东省 外来务工妇女和本地妇女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J].湖北预 防医学杂志,2009,15(4): 71-73.
[4]李健 , 薄莉 , 门新华.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J] .中国性科学, 2005,14(6):12-13.
[5]冷丽佳,王莲红 , 景存仁,等.宫颈高危疾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3(3):701.
[6]戎寿德,陈汉,吴令英,等. 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36(l):41-43.
[7]赵方辉,胡尚英,王少明,等.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7):565-570.
[8]陈凤,曾转萍,刘彬,等.山西省阳城县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0,19(4):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