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的鉴别诊治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在临床上表现为黏膜性或黏膜出血性下痢。
1 临床症状鉴别
1.1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多发于2~4月龄仔猪,具有传染性,流行季节不明显。
临床表现与猪痢疾很相似,体温高达41~42℃,食欲废绝,下痢,粪中混有血液、假膜。剖检可见大肠肠壁肥厚,黏膜有坏死,覆有伪膜如麸皮样,剥去伪膜可露出糜烂面。
但不同于猪痢疾的是本病具有败血性症状,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病例眼有脓性分泌物,粪呈淡黄或灰绿色、恶臭,慢性型灰白色。剖检肝实质可见糠麸状细小黄灰色坏死点,脾肿大呈暗蓝色,坚硬如橡皮,被膜有小点出血,白髓周围有红晕。肾皮质苍白,偶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软而红,如大理石状,全身浆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椭圆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冠状病毒引起,相似之处是体温高达39.5~40.5℃,排水样带血腥臭稀粪,口渴等。但不同于猪痢疾的是在寒冷季节广为流行,且传播速度快,夏季发病最少。新疫区所有猪都发病,10月龄以内的仔猪几乎100%死亡,呈地方性流行。
架子猪腹泻呈喷水状。剖检可见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脾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心肌软、呈灰白色,肾包囊下和膀胱有出血点,肠系膜内乳糜管内无脂肪样物质,为其典型病变特征。
1.3 猪轮状病毒病
本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7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率降低。患猪腹泻,迅速脱水,食欲不振,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但剖检病变在胃,可见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灰黄色或淡黑色的液状。
将胃冰冻切片或用胃内容物涂片经荧光抗体处理后,用荧光显微检查呈阳性。
1.4 猪流行性腹泻
由流行性病毒引起,患畜呕吐,水样腹泻,严重脱水,粪便呈灰色或黑色水样,与猪痢疾极为相似。
但其病程短,约1星期左右,多发于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轻,成年猪仅呕吐、厌食。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率均高。剖检症状在小肠,肠绒毛可见明显萎缩,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由正常的7:1降至3:1。将病猪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处理后接种实验仔猪,试验猪发病后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查即可作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2.1 镜检
取带有血丝黏膜的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于高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长约6~8微米,直径约0.3微米,两端尖锐,有4~6个弯曲呈双燕翅状,两端尖锐的菌体,即可怀疑感染此病。
2.2 分离培养
取新鲜病料,用生理盐水10倍连续稀释,每个稀释度取0.05毫升划线接种于添加多粘菌素B200微克/毫升的鲜血琼脂平板上,42℃厌氧条件下培养,见有明显的p溶血环。
2.3 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猪大肠病变部位组织制成切片,用维多利亚蓝染色,可见染成蓝色的螺旋体大量存在于坏死组织碎片、活组织表面以及黏膜腺囊腔内,有时数量多到堆积成网状。
2.4 感染试验
取病猪大肠病变部位附着的黏膜和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用0.65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做兔回肠结扎试验。试验兔回肠段可见臌气明显,液体增多,肠黏膜肿胀充血,并有黏膜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大量和发病猪中镜检到的形态一致,似蛇样活泼运动的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3 防治措施
3.1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由于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首先要防止从疫区购入带菌猪;其次,购入猪只需隔离观察和检疫,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上。平时还应加强卫生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处理好粪便。可以用消毒药彻底冲刷圈舍,粪便深埋发酵处理。
3.2 发病猪群做好隔离和消毒
定期进行病原的监测,当发生该病时,可根据情况进行隔离消毒。病猪最好全群淘汰,由于治疗后容易复发;最好不留做种用。发病圈舍彻底消毒后空置1~2个月,再引进新的健康猪。
3.3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满足猪只的营养需要,哺乳母猪和仔猪应该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避免饲料原料发霉、变质;避免高植物性蛋白饲料大量应用,保持动物、植物性蛋白的合适比例。同时做好仔猪补饲工作,从仔猪出生1星期起至哺乳期结束,保证每头仔猪每天摄人饲料量在0.75千克以上,让仔猪胃肠功能得到充分锻炼,以增加猪群自身的抵抗力。
3.4 药物治疗
链霉素、杆菌肽、新霉素,每吨饲料内加140克,连喂3~5天;土霉素,每吨饲料内加100克,连喂3~5天;泰乐霉素,每天注射200毫克,连用3天。同时由于腹泻导致黏膜吸收机能障碍,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容易造成脱水、酸中毒、高血钾,所以注意对症治疗,补充体液、营养物质、矿物质。需要指出,该病愈后易复发,须坚持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用药时注意控制用量,防止中毒。
上一篇:妊娠合并梅毒产褥期的家庭安全防护
下一篇: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