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乐器演奏嘴型及其练习方法的探讨
铜管乐器演奏嘴型对演奏的准确性及技巧的提高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铜管乐的教学中加强演奏嘴型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铜管乐演奏的基本嘴型及其相关技巧进行详细的阐述。
1.基本嘴型及要领
人在自然状态下,嘴唇与牙相互贴着,上下牙是自然不说话的状态。铜管乐的演奏者要注意这种状态,保持收拉,适当的微笑,形成良好的嘴唇紧张度。当紧张度足够后,气流呼出形成振动,吹奏出美妙的音乐。因此,铜管乐的吹奏者必须要保证嘴唇处于收、拉的平衡与协调状态下。
2.嘴唇收缩力与拉力平衡
嘴唇对铜管乐演奏者来说就像歌唱家的声带,吹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关键在于嘴唇,而嘴唇收缩力与拉力平衡产生的紧张度是决定音高变化的主要因素。嘴唇肌肉越发达,演奏的技能就越好,就会呈现出更加完美、准确、清晰的发音,满足听众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上嘴唇肌肉的下绷练习,目的是加强上嘴唇肌肉的紧张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将上嘴唇向两侧拉紧,缩小唇与上牙间的距离;然后是锻炼下嘴唇的肌肉,使其活动自如,便于吹奏的顺利进行;最后是练习上下嘴唇的收缩力与拉力的平衡,提高吹奏的基本功。
3.将上下嘴唇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所谓平面就是指上下嘴唇不能出现一方压着另一方的情况,要保持平行,这是决定气流方向准确性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减轻号嘴压力,达到固定号嘴位置的目的。这一练习十分重要,不仅影响气流的方向,使其可以笔直向前,吹奏出圆润丰满的声音;同时也会影响双唇的振动情况,使其振动平均,进而吹奏出浓厚宽广的音质,给听众带来听觉享受。另外,上下嘴唇形成完整的平面也有利于减小号嘴的压力,稳定号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下唇形成完整平面的重要性,这一效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例如吃饭的时候可以通过下嘴唇辅助牙齿进行练习,适应下颚前伸,使其平衡。
4.下巴的最佳状态
上文提到下颚前伸以实现上下嘴唇形成完整平面的效果,其中下巴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下巴向下紧绷的同时向外拱,避免上唇压着下唇。在练习过程中,嘴唇要呈现自然闭合的状态,然后下颚前伸,下巴向下,拉长下巴,放松。反复练习,达到目的。
5.风口形状
上文中所提到的诸多练习都是为了使演奏者获得一个准确的椭圆形风口形状。所谓风口,就是双唇间的缝隙。从当前吹奏者的情况看来,风口形状大都不够标准,常会出现圆形风口与扁平形风口两种错误口型。圆形风口发出的声音迟缓、显得虚弱且黯哑;扁平形风口吹奏出的音乐声音过于尖细、音准过高,影响吹奏效果。因此,准确的椭圆形风口必须自然形成,下颚自然向下,使上下门牙分得大些,让下巴下拉,下巴尖向前,形成U形,形成准确的风口形状,吹奏出动人的音乐。
6.嘴唇风口大小的变化
在嘴唇的形状、风口都准确的前提下,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进而获得不同音区的音高、音量,这也是提高铜管乐演奏者技巧的关键。改变风口大小的根本就是改变嘴唇振动面大小,根据音高低的变化而调整嘴唇的肌肉,扩大频率,根据规律不断地调整风口大小。
7.口腔的形状变化
随着风口形状的改变,口腔的形状必然发生转变。一般我们可以将口腔形状分为“e”、“u”、“o”三种,相对应的就是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口腔形状的变化就是上下门牙距离的调节,主要是为了打开口风。
8.控制好号嘴的位置
作为正确口型的构成部分,号嘴的位置也十分重要。吹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若要将号嘴置于正确的位置,上唇占三分之二,下唇占三分之一。一旦位置不当,必然导致号嘴下滑,影响唇的功能发挥,限制音量,很多音无法发挥出来,必然影响技巧的提高。这一比例因人而异,但上唇多于下唇是原则。
结 言
综上所述,铜管乐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通过以上的练习就能学成,要不断地创新,反复地练习,提升嘴型的准确度,提高演奏技巧,弹奏出丰富多彩的迷人音乐,为听众呈现出完美的听觉盛宴。
上一篇:我国的民族乐器
下一篇:打击乐器进课堂,班班都有小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