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管理应用产妇访视对产妇产后情况的影响
【摘要】 目的:对应用流程化管理模式对产妇实施产后访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施产后访视;观察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模式实施产后访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访视前后产妇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流程化管理模式对产妇实施产后访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流程化管理; 产后探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141-01
为使孕产妇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使产妇康复和婴儿健康成长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管理,具体说就是由上级医院负责产妇的产前保健、住院分娩的工作,由产妇居住地的一些社康中心或社区医疗机构负责进行产后访视[1]。本次研究对产妇产后应用流程化管理模式进行访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7例;年龄18~41岁,平均(28.3±1.6)岁;孕周35~42周,平均(40.1±0.4)周;观察组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6例;年龄19~43岁,平均(28.5±1.4)岁;孕周34~42周,平均(40.3±0.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施产后访视。观察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模式实施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1)产妇保健:通过一对一和面对面的形式对产妇进行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2)手把手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照顾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够独立照顾婴儿;(3)给予产妇科学的恢复性指导,使其机体功能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使产妇心理负担和家庭负担减轻[2-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访视前后产妇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不良情绪情况
对照组经常规模式访视管理后在产后出现抑郁情绪9例,焦虑情绪10例,紧张情绪13例,恐惧情绪9例;观察组经流程化模式访视管理后抑郁情绪2例,焦虑情绪2例,紧张情绪4例,恐惧情绪1例。两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产妇访视前SAS评分为(63.64±3.15)分,访视后为(56.92±4.02)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前SDS评分为(64.71±3.08)分,访视后为(55.36±4.1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访视前SAS评分为(64.08±3.63)分,访视后为(42.16±3.68)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前SDS评分为(63.37±3.24)分,访视后为(41.14±4.01)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前两组产妇SAS和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孕产妇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关键性人群,应该将孕产妇、新生儿与社会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其提供以预防保健为主要目的和宗旨的社区医疗服务。实施流程化的产后访视管理,在产妇出院后仍然能够有机会面对面的进行传授指导,可以使产妇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使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因而该项访视制度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4]。
参考文献
[1]黄秀良,庄小星,黎秀琼.护患行为模式对剖宫产后母亲行为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4,26(7):592-593.
[2]许晓阳,姚珍薇.产后性问题与产后保健服务[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9(11):359-360.
[3]宫巧红,王斌,唐高红.产后性健康宣教对产妇产后性问题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08-909.
[4]张丽萍,刘巍.加强产褥期健康教育预防产妇恶露异常[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7(7):65-66.
(收稿日期:2013-03-27)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办好职业教育,助推现代社区服务业
下一篇:刍议锦州社区医院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