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韩贸易发展中的中国因素
摘 要:中韩两国都是彼此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密切,中韩的经济合作度、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本文探究韩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因素,来寻找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为中韩经济继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韩国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影响中韩经济合作
1、韩国经济发展现状及中韩经济合作现状
1.1、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但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是世界第7大出口国和第9大进口国,2013 年的人均GDP已达到25973美元。
1.2、中韩经济合作现状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而韩国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151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出口在韩国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呈上升态势,并且远高于对中国进口在其总进口中的比重。也即中国在韩国外贸中的地位远高于韩国在中国的外贸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地位更重要,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是十分紧密而有发展前途的。
2、韩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因素
2.1、中国经济增长的自然带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一发展所带来的对外经济交流的需求,自然是会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带来新的、重要的合作伙伴。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以来,经济的交流愈发紧密,仅相隔一个海峡的韩国,在中国高速发展、两国建交的情况下,自然会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惯性带动。
从中国角度看,对韩的投资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而继续稳步增加;中国的劳务输出也将继续在韩国国内保持较高比重,尤其是韩国目前对中国的劳务输出持接纳、充分运用的态度。
从韩国角度看,韩国要想在东北亚地区实现其国内传统产业的转移,籍此延长其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以获得更多的产业升级与更新所需资金,中国成了它最理想的投资国。中国所具有的廉价而高效的劳动力成本、技术、质量控制、基础设施和毫不动摇的改革承诺等因素而造成的。
举例来看,就金融服务业而言,仅有五千万人口的韩国社会已很难为具有成熟技术和理念的韩国保险业提供充足的展业空间。建立在大数原理和风险不确定原理基础上的保险业务在参保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以提高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和风险,或提高投保人费率为发展的前提,这是韩国保险业界先天性的缺陷。目前韩国每个家庭的投保率已经超过86%,属于饱和状态,显然,固守国内的保险业将陷入停滞不前的绝境,而地理位置的相近并且经济能力今非昔比的中国城市人口,特别是目前中国仅28%的平均投保率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展业空间。
因此,韩国一方面以对中国的产业投资为战略,另一方面以中国市场为新的营销对象,将为韩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2.2、中国政府经济政策
中国的政府经济政策对韩国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政府为两国企业提供的服务,二是政府的政策对两国企业经营的影响。
从服务角度看,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政府职能越完善,政府为企业做的事情就越少。因为越发达的政府,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体系就越完善,企业自己通过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目前韩国的政府职能已经愈发完善,但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却仍有许多要提高的地方。韩国的外交官曾经这样说:“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政局也很稳定。我想,当中国进入发达国家后,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来大使馆寻求帮助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由此可以推测,韩国对中国的政府职能提高也应是充满信任和期待的。
从政府政策角度看,首先国高层领导互访密集,两国的人员交往得到了增强,使得两国经贸发展有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就中国层面而言,中国国内实施了十五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措施,对中国吸收外资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扩大。包括中韩合作在重庆建立规模巨大的“韩国城”都是这一影响的体现。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两国的经济往来受到国家制度的差异的阻碍将进一步减小。
作为最直接作用于经济的政治因素,中国当前所实行的种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开放的经济政策,是中韩经济合作重要的助力。
3、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因素
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比较近,彼此互为近邻。而且两国之间的文化也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同属于儒家文化。中韩两国同为东亚国家,在文化背景和对一些问题的基本认识上有很多相似和共同的地方。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与文化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研发周期,降低商品成本及市场风险。也能够扩大交易及投资的可能性。自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与经济上都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得不说中韩建交后两国经贸的快速发展与地理位置接近和文化的相似性有很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韩国角度看,韩国的“韩流”文化,正在不断地扩大影响。当然,除了亚洲以外,在其他欧美国家还没到“ 韩流热风”的程度。但是至少对于中国而言,“韩流”所带来的娱乐业风潮已经大大冲击了中国的娱乐业市场。同时,在韩剧、韩国歌手的影响下,韩国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更多的潜在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服装产业以销售“韩版”服饰为策略,为所有的服装都附上“韩版修身款”的字样;中国地方电视台大量购买韩国娱乐节目版权,将“爸爸去哪儿”、“我们结婚吧”等韩国节目借鉴过来;国内韩餐厅大量出现,既包括韩国人经营的,也有中国人经营的;韩剧的收视率已经在国内电视台达到了惊人的比重,以至于国家广电总局颁布条文限制国外节目的播放。这一切都是韩国大打“文化牌”的结果,中国市场对于“韩流”的需求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姜慧.韩国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2]刘蕊,汪洪涛.中国因素: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动力[J].社会观察,2004年10期.
[3]彭化英.韩国参赞:中国是韩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J].新财经,2008年01期.
[4]姜慧.韩国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5]林炳燮.“韩流”的意义和在中国的“韩流”[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