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80例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分别各40例,分别行常规手术方法(A)和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B),针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B组明显优于A组(P<0.01),B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斜颈等级与术后疗效之间有正相关性。结论: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比常规手术治疗效果较优。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 两种手术 比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96-02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颈部畸形,以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头面颈部向患侧偏斜的畸形之一,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引起颜面不对称,眼裂变小,对患儿的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1-2],故对肌性斜颈宜尽早治疗。对于每一位患者给予多方面的评价与查体,包括头颈活动范围、颈部有无可触及的肿块、出生史有无臀位产及难产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大多数病人即能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法和术后的一些处理[3]。本文就先天性肌性斜颈两种手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了解其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 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其中48例男性,女性患者32例;年龄1.5-12岁,平均6.23±2.68,其中1.5-6岁61例(占76.25%),6-12岁19例(占23.75%);其中左侧31例,右侧49例,均为单侧斜颈。侧11例,右侧18例,20例体检时触及患侧瘤样包块。斜颈程度分级参考程俊文[2]分级法.:I级16例,II级52例,Ⅲ级12例,均排除精神性斜颈、颈部淋巴结炎、骨性斜颈、随机分成二组,A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共40例,分别为I级8例,II级26例,Ⅲ级6例;B组采用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共40例,分别为I级8例,II级26例,Ⅲ级6例。
1.2手术方法:
1.2.1 常规方法:患儿行全麻,取平卧位,采用肩部抬高头向健侧旋转位,暴露挛缩之胸锁乳突肌,采用锁骨上缘一横指处作弧形切口约3-4 cm,逐层切开皮肤、颈阔肌,肌膜外游离胸骨头及锁骨头,并充分向近端游离,止点处切断胸骨头及锁骨头,并切除2 cm,松解所有挛缩的组织,术中避免损伤颈浅静脉、臂丛、肺尖及锁骨下动脉。由麻醉师将病人扶正,并向左右被动侧屈颈部检查是否有限制颈部侧屈活动的纤维束带,并充分松解上述组织,经上述处理仍不满意则加行乳突头切断,充分止血,手术离断挛缩的组织部位放置皮片引流。
1.2.2颈神经1-6 (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切除头夹肌颈夹肌后,在头半棘肌外侧分离显示C1-6横突孔后缘,游离C1-6神经后支,用神经刺激器证实后,电凝切断。
1.3 术后处理:术后置引流管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三天内垫高肩部,头部后仰固定位置,从健侧向患侧旋转,术后第四天,采用病侧高枕侧卧位。
1.4疗效判定:优:颈部部沽动完全正常,两恻胸锁乳乳突肌长度均等,肌外形满意;良: 颈部活动正常或稍微受限,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在1cm内,肌外形尚可;差: 颈部活动有改善,但仍受限,面部有不对称畸形,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长度在1cm 以上,肌外形消失[3],以优和良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指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后疗效与斜颈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进行分析,,以P<0.05或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如表1所示,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B组明显优于A组(P<0.01).
3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最常见的病并且发病率高, 国外学者[7]指出如果手法治疗持续6个月仍然存在头部倾斜、颈部向一侧歪斜>15。,肌肉紧缩或有硬结等表现,应该及早接受手术治疗。国内学者报道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可以提前到8个月甚至更小,不能机械约定为1岁以后,1岁以后的患儿如出现先天性肌性斜颈纤胸缩乳突肌维化后应尽早选择矫正手术,以防出现难治的面颈部畸形。目前公认的手术最佳年龄是1-4岁[8]。有学者[8]报道早期综合干预方法是治疗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有效办法,研究得出肌肉功能性恢复的治疗时机是疗效的关键,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新生儿期就开始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重症病例治疗,要赶在纤维化发生前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可以加快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剥离,促进了肿块的消散,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1岁以内的肌性斜颈有自愈的可能,非手术法亦可能取得满意效果[8]。
本组病例中,从目前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统计出的结果来看,针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常规手术方法和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进行了相关比较,后者在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治疗效果均优于前者,即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能有效缩短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提高斜颈的治疗效果,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患者的分级越轻,治疗的效果越优。
作者认为斜颈患者颈部畸形及头面部等继发畸形病变程度各不相同,即使接受同种斜颈矫正手术彻底矫正,术后颈部畸形及头面部等继发畸形的恢复程度也不相同,手术疗效与此密切相关;术前颈部畸形较轻者术后恢复快不会出现继发畸形,手术后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术前颈部畸形较重且己有继发畸形者恢复慢或不能完全恢复,手术后形态与功能恢复肯定较前者差;手术疗效与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也紧密相关,上述各种疗效评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完全认为是矫正手术结果,即手术后形态与功能恢复是由包括手术在内的多种因素决定。
参考文献
[1]彭冲,易传勋,冯晓玲,等.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的美学探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
[2]程俊文,周志康.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6
[3]王大武,张德文.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
[4]汪沁,黄东锋,刘鹏,等.标准化手法牵伸干预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活动受限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5
[5]张德文,刘正全,唐盛平,等.局部注射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80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1
[6]刘景超,周丽,黄国玉,等.29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
[7] Cheng JC, Wong MW, Tang SP et al.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the outcome of manual stretc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eight hundred and twenty-one cases. J Bone Joint Surg Am 83:679–687
[8]刘玉献,周光辉,范彦伟.超声指导下早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 (3):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