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式教学法在胃镜带教中的运用
对照组2组,各38名。2018年1—6月期间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方法,2018年7—12月期间的研究组采取流程式教学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5.36±4.14)分、实际操作成绩(94.13±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81.22±8.68)分、实际操作成绩(80.64±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带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带教中运用流程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带教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流程式教学法;胃镜;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a)-0133-02
隨着饮食方式的改变,我国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胃镜是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随着医疗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精密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胃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与完善[1]。胃镜带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护生对胃镜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胃镜带教中运用流程式教学法,在胃镜日常操作中形成带教规范与流程,可以使带教工作事半功倍[2]。为探讨流程式教学法在胃镜带教中的运用效果,现对2018年1—12月期间的76名医护生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6名医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的不同,将76名医护生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8名。2018年1—6月期间的对照组男5名,女33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5±0.84)岁;专科26名,本科12名。2018年7—12月期间的研究组:男4名,女3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4±0.86)岁;专科27名,本科11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每周开设3节理论课,系统化学习胃镜的相关知识,结合理论讲解、教师示范的教学方法;协助带教教师为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从旁观摩,学习相关操作技巧,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带教教师请教,以便于教师现场解释、亲身示范。
研究组采取流程式教学法。①熟悉胃镜检查的基础知识。重点是内镜消毒处理、维护保养措施以及内镜器械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举办专题讲座,讲解胃镜操作的要点、消化道的解剖特征以及常见疾病的生态学变化。②胃镜操作技能培训。教师讲解内镜操作技巧,医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废旧的胃镜开展操作培训,讲解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成败,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医护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渐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3]。让医护生负责胃镜检查某一阶段的操作,如可以让医护生负责将胃镜通过咽喉部位、进镜至食管之后,教师再继续完成胃镜检查,也可以让医护生负责进入幽门、十二指肠降段的操作,以提高其操作技能。③医护生独自操作。医护生为患者实施胃镜检查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从旁指导,及时矫正不规范、不达标操作,遇到内镜过度扭曲、找不到腔等特殊情况时,带教教师需立即处理。④练习操作技巧,逐步提高病变识别能力。经过前面的学习,医护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可逐步提高操作技巧的难度,如了解小肠镜、超声内镜等技术,并注意培养提高医护生对病变的识别能力,如内镜下识别息肉、溃疡、肿瘤等,以便于发现早期病变,提高胃镜检查的效果[4]。
1.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别用率、(x±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
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际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带教效果
研究组的临床带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的创新,当今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做好临床带教工作,提高医护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5]。胃镜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加强对胃镜带教工作的重视,提高医护生对胃镜知识的了解及胃镜技能的掌握,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准确的胃镜检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对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胃镜带教工作中运用流程式教学法,重点在于:(1)入科前教育。①讲解胃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相关病变表现的相关知识。②重点强调不伤害内镜、不伤害患者两个“不伤害”。不伤害内镜:内镜价格昂贵,为提高其使用寿命,日常使用过程中必须爱护,并要小心保养;不伤害患者:胃镜是一个侵入性检查,在看清病变的基础上,应尽量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减轻检查过程中对胃肠黏膜造成的损伤。
(2)胃镜操作过程中的带教。①取内镜。注意保护内镜,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悬挂内镜时注意手法轻巧。②胃镜检查前与患者做好沟通,询问既往情况、加强人文关怀。询问既往情况: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脏疾病,评估是否会出现心肺不良事件;有无传染病史,评估是否会出现出血风险,适当增加内镜消毒时间,避免交叉感染;近期是否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有无胃镜检查史等。人文关怀:患者,尤其是初次检查者普遍对胃镜检查存在不安、恐惧的心理,因此,检查前,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6]。③胃镜操作。按照胃镜进入顺序,开展流程式带教。先掌握消化道的生理特征与解剖结构,了解胃镜结构特点、各部件与旋钮的位置及作用,明确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的变化,认识胃镜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带教教师实际操作的时候,医护生从旁观看每一个动作,对操作屏幕、内镜、手进行“三点一线”的观察。
(3)胃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胃镜检查后,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主要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尤其是全麻者,应观察20~30 min,患者苏醒后无不适后方可离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嘱咐1 h内不可进食,检查当前不可开车、高空作业等。
(4)制作流程图卡,建立胃镜带教规范。胃镜带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以入科前教育、日常操作帶教、胃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为主要内容,制作流程图卡,建立胃镜带教规范,可以让医护生更加清晰、明确地掌握胃镜检查的操作流程,有利于简化带教流程。
该研究发现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5.36±4.14)分、实际操作成绩(94.13±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81.22±8.68)分、实际操作成绩(80.64±8.42)分。这一结果说明,胃镜带教中运用流程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医护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该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的学习兴趣提高率92.11%、学习负担降低率86.84%、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率89.47%、问题解决能力加强率94.74%、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习兴趣提高率73.68%、学习负担降低率65.79%、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率71.05%、问题解决能力加强率68.42%、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率73.68%。这一结果说明,胃镜带教中运用流程式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医护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降低护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流程式教学法在胃镜带教中有着理想的运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建,张晓丽,牛晓桂,等.护理程序教学法在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7-79.
[2] 邱健静,朱细妹,李凤梅.多种教学法联合应用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2):167-169.
[3] 裴华利.程序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1):37-38.
[4] 刘斌玉.程序教学法在血液净化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7(2下旬刊):163-165.
[5] 王莉,沈新伟.流程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生技能实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122-123.
[6] 庄昆海.流程式教学法在胃镜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90-91.
(收稿日期: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