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语教学思辨性研究
总结全场发言等。推理则强调对信息的鉴别,对于己方要制定站得住脚的论点,并筛选有利可靠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对于对方的数据和论点,需要推敲其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并进行反驳。评价具体体现在对对手论证过程的评判,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知标准的提升。“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认知标准和辩论中评价辩手发言质量的标准有着相通相近之处 。该理论模型中要求的清晰性和相关性在辩论中体现为对辩手最基础的要求,即表述清晰易懂,阐述内容切合主题,详略得当,不受对方辩手的干扰使论述脱离主题。而认知标准中的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则是辩论中对辩手较高的要求。逻辑性主要在辩论中体现为辩手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逻辑链,避免产生逻辑错误(主要包括循环论证、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等)。深刻性则要求辩手的观点不停留在表层,需要有内涵和深度,了解问题的本质,观念也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得失上,还要考虑国家、社会的发展、价值倡导等。至于灵活性在辩论中的运用,则主要是由于对方辩手发言的不确定性,辩手必须灵活应对场上的各种突发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由此可见,认知标准和辩论标准密切相关,英语学习者选择通过BP辩论的方式来提升认知标准不失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
3.情感能力的提升。在BP辩论赛中,辩手需要对辩题涉及的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和搭档明确分工,团结协作。自己发言时需要沉着自信,对手发言时则要仔细倾听,赞同有理公正之处,质疑无理偏颇的观点。比赛结束后辩手还需结合评委点评,改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进步。在这整个过程中,辩手的好奇、开放、自信等情感无疑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结语
英语教学缺乏思辨性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依旧是一个难点。本文主要基于文秋芳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以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为例,探讨了运用英语辩论赛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思辨性的可行性。然而,思辨性的提升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笔者希望本文可以给英语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一些启示,将英语辩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并加以完善,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思辨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Paul,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与外语教学,1998(7):1,19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B].外语界,2010(1):11-16
[4]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5]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105-10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资助(201510500015)。
上一篇: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