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8m4m5ix3M<M7M6O<M6^4O`M4_}ըky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首次提出情商的概念,以至于人们认为情商决定了一个社会人的生活成就,有人曾经说情商要占人的成功要素的80%,等等。再后来,人们又认为意志品质很重要,叫意商。细究今天我们所倡导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大家可以看到,在教育的功能里面,人们越来越强调的不是什么知识、聪明和智慧,而是情感、道德和意志品质。这也意味着,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德育的地位越来越高了。所以,西方现在整个教育的重心都在转向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他们把这种获得成功的能力称作“坚毅”(Grit),认为这才是教育应该培养的人的最关键的要素和品质。这里提的“坚毅”,指的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取得成功的性格特质、健全人格、心灵力量和意志品质。这一研究再次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指向人的德性的成长。

我们从教育的历史来看,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是怎么出现的呢?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此以后,“三立”说成为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和君子追求的一个至高道德境界,成为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朴素道理。“树人”这个词语最早在西汉的《管子·权修》里面提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里的“树人”乃是道德修养的概念,意在让国民形成礼义廉耻的道德品质,属于治国安邦的范畴。所以,古人所讲的“立德”和“树人”都属于道德修养的范畴。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很多人把立德树人当作德育的概念,如果这样来理解,我认为我们对于立德树人这个战略方针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就显得太窄化、肤浅了。立德树人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毛主席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基本上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都没有变,但是在2007年、2012年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中,党的教育方针有了重大的调整。党的十七大首先提出了德育为先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理念。至此,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立德树人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这就决定了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多种价值观并存,而青少年学生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立德树人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要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效果。第三,除此之外,我认为立德树人还有另外一个重大意义,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德不立,行不远;德不立,人的整个发展水平不可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我当年在研究创新教育时提出过一个观点,叫做“有大德,才有大智慧”,我把它看作创新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强调德性成长是人才成长的根本保障。所以,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在这里,我把英国教育战略学者巴伯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课程公式介绍给大家:WE=E(K+T+L),其中WE表示良好的教育,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L代表领导才能,E代表道德品质。可以看出,将括号里的三者加起来还不够,最关键的还需要道德品质驾驭它们。这个公式表明,课程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核心是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所必需的道德品质。所以,德育在整个教育当中应该是处于核心培养地位的。

三、德育生态论

关于人的道德培育问题,我坚持德育生态论。今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常常提5+2=0的话题。所谓5+2=0,是指学校辛辛苦苦教育孩子守规矩、懂礼貌,但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离开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回归原形了。当我们讲5+2=0的时候,我们自然地想到人的德育是系统化的、社会化的、整体性的,因此我们不得不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认识人的道德培养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资深教育家劳伦斯·A·克雷明创造性地提出教育生态学理论。他之所以提出教育生态学,是因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急剧变动,民众对教育的状况很不满意,对教育的指责非常多。这种情况跟今天的中国差不多:老百姓一方面对教育充滿了希望,另一方面对教育很不满意;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变化很大,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教育的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投入水平、教育装备和教育条件都在改变,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教育仍然不满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克雷明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这一观点指出,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体系自身的事情,教育和它赖以存在的社会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认为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整个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考察教育问题,必须要坚持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全面地、有联系地、公正地来看教育。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今天需要学会运用教育生态学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第一,我们需要坚持德育协同论。我想强调,德育的主体不仅包括校长、教师和家长,而且包括这个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影响他的所有人。所以,我们需要这些不同的主体之间能够协同配合,发挥教育的合力。第二,我们需要坚持德育环境论。所谓的德育环境,既包括儿童得以容身其中、迈开双脚行走的物理空间,也包括在他生活当中接触的所有人和他之间所构成的社会交往空间,这两种环境构成了德育的生态环境。第三,我们需要坚持德育系统论。就影响孩子德性成长的因素来说,成长的要素是整体的、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我们天天哀叹5+2=0没有用,必须要看到所有的因素都构成了儿童品德成长的环境。第四,我们需要坚持德育和谐论。这里所谓的德育和谐论,是指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倾向性。第五,我们需要坚持德育开放论。我们无法把孩子封闭在一个纯而又纯的环境里,必须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面,让孩子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实现真正的成长、健康的发展。

推荐访问:德育 思考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