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习得,引导生命自治
材料,将课前习作转变成新的课程資源进行重组,如此才能在学生从一篇篇习作中发现各种层面、角度和方法的时候,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作为一个情绪的素描练习,给予的角度、方式越多样,推动学生的修改就越有可能,越具备操作性。而这样的情感素描做得越多,学生的习作思维和习作能力就越强。
3.修改必须显性呈现
习作教学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呈现二次修改和润色,在课堂上展现出教师指导后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习作的素材、氛围营造、情绪激发做得丰富饱满甚至天花乱坠,但在进入真实的写作情境,在学生写得不够真切、不够具体、不够生动,呈现出五花八门的习作问题的时候却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使得习作课堂虎头蛇尾,激动了一下子,却没能实实在在提升习作能力。
所以,真正进入习作之后,最艰难也最有效的,就是给学生们提出恰切的修改建议,并且在充分进行修改之后,让他们自己都能感觉到自我习作的增量。描绘一种怒,在梳理出这些层面、角度、表达方式之后的修改润色中,每个学生都努力从别人的语言当中摸索出修改方向,相互学习借鉴,甚至启发自己创生,又能够联系、贴合当时情形,说得恰如其分。在这样的修改润色中,有的是对原本自己初次习作的语言材料进行了梳理、删减和增添;也有的是聚焦自己习作的直白寡淡,增加更多角度和层面、方法,使当时的情境更加生动;还有的是找到了更加合适的角度和方法,以及更加恰切的语言。如此一来,自然使每位学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也为他们今后在其他习作中如何写得更加具体、生动、精彩提供了思路。
4.探讨引导生命自治
教学的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愤怒的文学、愤怒的诗歌,以及愤怒的宣泄方式。这个过程就是想渗透一种理念,给予学生们一个出口,或者说一种引导——可以用文字和诗歌表达自己的愤怒、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下的儿童,愤怒的产生和表达愤怒的方式,尤其是适时抑制愤怒的能力都非常欠缺。情感的稀薄无依、沉重的学业压力,使他们很容易愤怒,然而沟通交流的不畅又让这些愤怒无从宣泄。所以如果能给学生比较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是愤怒的表达方式,比如高强度运动,在空旷地大吼,或者像这样的习作素描,让语言表达成为情感宣泄的一种可选方式,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绪宣泄和表达的可能性,这也是对他们生命的一个自治、自愈的过程。其实很多作家如史铁生、余华,他们的写作不都是为了不至于困住自己吗?村上春树的写作也是为了造一个房间,可以自己跟自己聊天。所以你会发现,习作,最高的期待就是成为情感宣泄的出口,成为自己和自己讲和的方式。
实录整理:浙江杭州市申花小学 吴畅婧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上一篇:景在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