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李斯特菌感染的检验与防治
最近媒体报道了在美国发生的较大范围的食源性李斯特菌感染的消息,数百人因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甜瓜而患病,20余人死亡。在我国由李斯特菌引起的散发性感染或局部流行也时有发生。但人们对李斯特菌感染并不熟悉,常放松对它的警惕
李斯特菌属内有8个菌种,其中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是重要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食源性感染、食物中毒、败血症及脑膜炎等严重疾患。故该菌为食品检验的重要细菌,进出口的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必须经严格的细菌检验,证明无该菌分布,才能放行。
产单核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的小杆菌,也可有球杆菌、双杆菌或短链状存在。在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血液中可存在于单核细胞内,故名为“产单核李斯特菌”。它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生存能力很强,在1℃~4℃的环境里也能生长,所以即使将污染该菌的食品放在家用冰箱内,仍可繁殖,人们食用后照样会发病。因此它被称为“冰箱内的杀人细菌”。在高温情况下,即使温度达到42℃以上也能繁殖,甚至常用的巴氏消毒法也难以将它杀死。而且它对一般的酸性和碱性环境都能适应,更增加了人感染的几率。
产单核李斯特菌可污染任何食品,如肉类、蛋、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和瓜果等。人们不小心食入被污染的食品,可发生消化道感染。感染的潜伏期比其他肠道菌感染的时间长一些,大约1周左右,平均发病需3周时间。发病时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发生菌血症、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内膜炎、淋巴结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和眼内炎等。孕妇感染除本身发病外,还会引起胎儿的流产或死亡。所以,对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感染不容忽视。
该病的检验诊断主要靠从患者的粪便或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中进行细菌培养。在细菌的培养基上根据有狭窄而透明的溶血环、有翻滚的运动能力和生化反应等重要特征来鉴定该菌。患者食用过的食品的细菌检验也是确定该菌感染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保留和检验可疑食品更为重要。
预防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的基本方法是防止病从口入。人们必须注意食品的净制,放入冰箱前和取出后均应洗净。在加工食品前要洗手,生、熟切板要分开。肉、蛋、禽类、海产品和乳制品等一定要熟食。不吃未洗净的生、冷食品,尤其是瓜果蔬菜等。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重点防范的人群,尤应注意。
上一篇:莫名头痛是何因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