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的引智特色
多年来,郑大高度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从1979年开始聘请第一位外国专家,到目前年聘请长期专家100多人,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聘请了4人,尤其是弗朗斯瓦·马蒂院士的引进,更是开创了郑州大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先河。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郑大高度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从1979年开始聘请第一位外国专家,到目前年聘请长期专家100多人,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聘请了4人,尤其是弗朗斯瓦·马蒂院士的引进,更是开创了郑州大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先河。可以说,郑州大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外国专家与智力的引进。
引得来:
外国专家聘请多样化
不断拓宽聘请渠道。利用有限资金,扩大对外交往,多渠道聘请外国专家来校工作。一是借助于政府部门搭建的有效平台,如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二是通过国外团体,如与美国英语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及时聘请到高水平的语言和专业教师。三是通过国外友好学校,如莫斯科国立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每年向学校派遣一名优秀的俄语教师。四是通过本校师生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接触国外著名专家学者,邀请其来校工作。
不断拓宽聘请领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把聘请领域从单纯的语言教学拓宽到其他学科,如化工学院、环境与水利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基础医学院等聘请的相关专业外国专家,不仅进行教学活动,还参与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
不断提高聘请层次。除了聘请一般的语言类外籍教师以外,学校围绕重点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以本校优势学科作为学术交流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引进学术地位高、影响大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工作,如法国院士马蒂教授、英国院士尼克教授等。
留得住:
外国专家服务人性化
加强外国专家来华后培训。外国专家到达学校后,依照“重视培训,计划在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国家法律法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编辑发放《外籍教师手册》,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文化差异,安心工作。
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与外国专家交朋友,注重感情投资,多办实事,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帮助他们解决小孩入托、就医等生活难题,圣诞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多种形式的慰问,做好他们来往信函的收发工作,等等。对于这些 “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持之以恒,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们,就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定期组织外国专家参加各种活动。组织专家参观旅行、观看演出或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省政府国庆招待会、商都友谊林植树活动等。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对我国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了解。
确保外国专家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依据外事、公安及国家安全方面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安全防范管理规定,如《外国文教专家在郑州大学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同时,确保针对外国专家的安全保卫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强化外国文教专家住所的安全保卫措施等。
做好外国专家的评先评奖工作。近年来,学校共有两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多名外国专家获得河南省“黄河友谊奖”。校内部不同学院也设立了相关奖项,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给予表彰,进一步调动了专家的工作积极性。
管得好:
外国专家管理科学化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相关外国专家管理制度,如:《郑州大学聘请长期外籍文教专家管理办法》、《郑州大学聘请短期外籍文教专家管理办法》等。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郑州大学外国专家聘请手续流程》。在具体管理中,不同学院也建立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如升达学院建立了《外教工作管理制度》、《外教安全管理制度》、《外事人员工作制度》、《外教来访人员制度》、《外教楼管理人员规定》、《外籍教师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专门将《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节选(中、英文)、《外教管理制度》(中、英、日文)公告于外教楼内。具体管理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合同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较好地维护了外教的利益。
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对于教学层次的外国专家,他们的招聘、解聘、日常管理、工资发放、业绩评估等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一管理。对于引进的外国院士等高层次外国专家,他们的聘请、接待、住宿安排、生活和工作条件等由学校人事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相关院系协调管理。
建立完善监督考核制度。把外国专家编入相应的教研室、研究组等,明确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并与相关院系密切配合,通过网上评教、学生座谈等方式做好对他们的绩效评估工作。同时,还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要求他们参加教研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使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
建立外国专家助手制度。对承担重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外国专家配备一名助手。该助手的主要任务是为外国专家提供一些辅助性工作,担当与学校管理部门及有关院系的联络人,为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出效益:
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在聘请大量语言教师的同时,学校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和深化引进外国专家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聘请高层次研究专家及世界顶尖级学术大师,逐步奠定了学校的学术地位,争取到来自世界高水平的科研组织的合作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马蒂院士是法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多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曾任法国化学会主席,是世界著名磷化学专家。经吴养洁和赵玉芬两位院士的引荐,2005年学校成功引进了弗朗斯瓦·马蒂教授来校工作,并建立郑州大学磷化学研究中心。2007年4月,经马蒂教授牵线搭桥,郑州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同年9月,马蒂教授国际磷化学实验室在郑州大学正式启动,这是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在马蒂院士的积极推动下,郑州大学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郑州化学论坛,先后邀请了多名世界著名化学专家。马蒂院士的到来,为郑州大学在国际实验室建设、有机磷化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推动了河南省化学、化工和医药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河南省科技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又如,学校于2005年聘请玛丽女王-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尼克·莱蒙恩教授为客座教授,启动了有关肿瘤病毒治疗方面的国际合作课题,并开始筹建中英第一个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心,旨在将当今英国分子肿瘤学研究中最先进的技术平台转移到郑州大学,使其成为该校申请各种研究基金的一个载体,为组织实施联合研究项目及项目技术专业培训等提供支持。2007年11月,莱蒙恩教授访问学校期间,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会见了尼克·莱蒙恩教授,对两校在医学研究方面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省财政为该研究中心提供500万人民币财政支持。
上一篇:心安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