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葡萄主要病虫绿色防控现状及措施建议
陈玉霞.龙泉驿区葡萄主要病虫绿色防控现状及措施建议[J].南方农业,2014,8(1):40-42
摘 要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简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葡萄生产主要病虫种类及其为害特点、主要病虫绿色防控现状,认为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病虫防治,还应与栽培模式、水肥管理、套袋、修剪等技术相结合。提出“采用新的种植方式;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好种植时期并搞好修剪等工作;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搞好果实套袋;搞好冬季清园;推广物理防控;重视生物防控”等建议措施。
关键词 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6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1-040-03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郊,区内生产的以水蜜桃为主的伏季水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的生产面积由最初的几百hm2上升到现在的3000多hm2,成为了龙泉驿区四大伏季水果(水蜜桃、枇杷、梨、葡萄)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水蜜桃的又一大宗水果。虽然种植面积大,规模有所提高,但由于受传统种植技术影响,大部分农户在病虫防治上还是按照老办法去做,既不绿色也不环保,更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当前龙泉驿区葡萄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作了一些调查,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1主要病虫种类及其为害特点
众所周知,一般在葡萄生产中,病害的危害性总是大于虫害,而病害又分为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龙泉驿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种植葡萄开始到本世纪00年代初,病理性病害都比生理性病害表现严重,特别是花前的灰霉病、穗轴褐枯病,膨大期的白腐病、房枯病以及成熟前的炭疽病等都是相当严重的病害,如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果不佳便会给全年的葡萄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的灾害。但到了本世纪0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因素,以气灼病为主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迅速加重。以2010年为例,从6月中旬开始,龙泉驿区整个葡萄种植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葡萄果皮先呈水浸状,后致果实凹陷,果肉变褐并腐烂脱落的症状,严重的田块将近80%的果穗都有该症状发生,地处低洼、沟厢不高、种植过密、通透不好的田块发生尤其严重。
葡萄生产上虽然病害的为害程度较重,但虫害的发生也不可忽视。如螨类等,使葡萄叶片被害后产生黄斑,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脱落;蛾类幼虫,通过取食叶片留下缺刻或孔洞,影响叶片、植株生长。
2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做好绿色防控不仅能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在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互动上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可至少减少用药2~3次/年,使农产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确保农产品安全。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绿色防控,减少用药次数,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诱使田间天敌数量增加,同时由于有色板等对蚊、蝇类害虫的诱杀,减少了卫生害虫,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田园城市建设的进程。
(3)有利于一、三产业互动。通过实施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创建农产品品牌,大力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发展,生产高端农产品,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一、三产业互动。
3主要病虫绿色防控现状
当前,龙泉驿区葡萄生产在种植上一般是以“矮、密、早”为主,即矮化、密植、早熟。大多数农户在栽培上都采取厢式、露地栽培的方式,种植密度一般为300~500株/667 m2,有些甚至高达600株/667 m2。这往往造成三年生以上的成年果园哪怕是在生长不是很旺的情况下都极易封园,而封园后的果园不仅通透性不好,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另外也会给病菌的滋生、蔓延创造出非常有利的环境,给病害防治带来困难。另外,在通常情况下,绿色防控措施一般都针对虫害进行,在病害上运用得较少,并且在葡萄生产中,由于受传统防治方法及病虫发生特点(病害大于虫害)的影响,葡萄绿色防控措施就运用得更少。
在龙泉驿区的葡萄生产中,除了政府行为的频振灯杀虫技术、有色粘板杀虫技术及农民使用的套袋防虫等技术外,其他的绿色防控措施都使用得较少。
当前,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葡萄生产作为龙泉驿区的一项重要的农村产业,葡萄果品的优劣直接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大小,因此对葡萄果品质量、安全性起着前提和保障作用的病虫绿色防控,就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被倡导采用。
4龙泉驿区葡萄病虫绿色防控措施建议
绿色防控在葡萄生产中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病虫防治,还应与栽培模式、水肥管理、套袋、修剪等技术相结合。
4.1采用新的种植方式
采用新的种植方式,实行“四改”,即改竹木架为水泥钢丝架、改无主干栽培为有干栽培、改密植为适当稀植、改低位结果为高位结果,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绿色防控的进程。
因为当前龙泉驿区葡萄的种植方式以露地栽培为主,这便决定了葡萄病害发生的严重度与气候的变化直接相关,特别是霜霉病、褐斑病等叶片病害表现得尤为明显。病害发生重,用药次数及剂量则会相应增加,绿色防控的难度也会加大。笔者认为,在条件(包括经济、技术、人力、物力、自然环境等)允许的情况下:(1)栽培上可采用“高、宽、垂”的栽培方式,即高化、宽植、自然垂条。(2)采用设施栽培,如避雨栽培等。(3)在架势的选择上可选择通透性好的架势,如“V”字型架、“T”字型架、“Y”字型架等,这样能为葡萄的绿色防控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在架势支撑柱的选择上可改竹篱架为钢丝水泥柱,抬高结果部位。①能提高使用年限,省时省工;②减少了光滑足距小蠹的活动场所(因使用多年后腐朽的竹竿是光滑足距小蠹发生的有利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虫在葡萄上的发生;③结果部位的提高也可避免因雨水飞溅而传播的病菌侵染果实。
4.2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
结合龙泉驿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和品种特性,同时再考虑市场、交通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宜选择夏黑、金星无核、巨玫瑰、希姆劳特等适应性强的品种。
4.3选择好种植时期并搞好修剪等工作
葡萄定植最好在春季进行。龙泉驿区在4月上、中旬定植,一般密度以200~300株/667 m2为宜。栽植时提倡深沟高厢和使用有机肥改土。
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根据品种特性、架式特点、树龄、产量等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强度及更新方式;夏季修剪主要是在葡萄生长季中,采用抹芽、定梢、新梢摘心、处理副梢等措施对树体进行控制,从而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4.4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树势
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体的抗逆能力。葡萄园一定要做到深沟高厢,特别是地处低洼的田块在雨季时要能及时排水;施肥时要多选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施用化肥时应看地、看苗施肥,适当多施钾肥,并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如镁、铁、锌、钙等,培育健壮树势。
4.5搞好果实套袋
葡萄果袋一般选用白色的木浆纸袋。套袋前1 d全株喷1次广谱性杀菌剂,套袋时要剪除小果、病果,并进行定果。套袋需要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时间不宜过晚,一般选择在葡萄开花后20 d左右,即生理落果后果粒直径达到1 cm时进行。为避免日灼伤,纸袋要全部撑开并隆起,下部两角要开通风口。
4.6搞好冬季清园
冬季修剪后,清除园中病虫为害后的残枝落叶;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虫为害严重的枝梢、叶片和果实,并带出园外集中消毁或深埋。这样可有效地杀灭越冬病虫,减少来年病虫发生基数。
4.7推广物理防控
部分果园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通过诱杀成虫防治葡萄趋光性害虫(如葡萄天蛾、葡萄透翅蛾、金龟子等害虫)。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高度,在灯距离地面1.5~2.5 m以内最佳。灯与灯之间距离150~180 m。有色粘板主要防治蚜虫、叶蝉等,使用时间从3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中下旬。
4.8重视生物防控
要保护利用天敌,如蚜虫的天敌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及丁纹豹蛛等蜘蛛类等;同时还可用以螨治螨的方法防治红黄蜘蛛类。在病害的防治上,则可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如印楝乳油、云菊乳油、灭幼脲、苦参碱、春雷霉素、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嘧呔霉素、阿维菌素等,以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4.9绿色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外,还需注意农药的使用种类、使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以更好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每种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在果树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期间隔30 d,果品中最终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绿色食品规定标准。
果农已习惯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病虫防治方法,在接受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上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因此建议大力宣传,开展绿色防控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丁志祥)
石柱县巧打辣椒牌助推特色效益农业
(1)成立辣椒协会。培育基地业主36个,其中专业合作社35个,会员单位44个。被中国调味品协会授予“中国调味品原辅料种植基地”。
(2)成立辣椒研究中心。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14个,建成28条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被农业部首批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3)引进德庄、小天鹅等6家精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6万t,产值3亿元。“石柱红”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重庆市著名商标”。
(4)制定《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上一篇:黄皮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怀远县晚秋黄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