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英语教学领域,阅读是学习者获取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重要途径。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达不到上述要求。思维导图是由托尼布赞于世纪年代提出,它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将思维过程视觉化的方法。因此,本文试图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揭示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者都很重视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革,而高中英语教师们也在阅读教学方面作了很多的实验与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教师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学重点就是单词和语法,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讲解单词、词组搭配和分析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上面,闽读材料已经失去了它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被教师变成了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釆用这种满堂灌的讲解方式,把阅读课变成了单词课、语法课。教师在阅读课上的导入活动方法较单一,不是简单对话就是图片或视频,这些活动往往会变成形式主义,很少能激发学生去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深入地思考有关阅读材料的各种问题。教师在阅读课上的读后活动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强,这类活动很难能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新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学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不大,把课堂阅读文章当作任务被动完成,在课外很少进行大量的主动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过分依赖词汇和语法这些基础语言知识,在阅读前习惯性的必须扫清词汇障碍才能进行阅读不然就会产生心理阴影,觉得因为不知道有些词的意思,就一定会看不懂文章。学生能看懂英吾文章的大意,但是不会概括文章主旨或段落大意,不知道文章的体裁,不会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采用一些例如略读,精读,跳读,猜测等阅读策略,英语阅读速度慢。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激发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通过以上对高中英语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目标的分析,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的弊端的分析和对高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的长远发展的要求的分析可以得出:高中英语教师要切实抓紧英语闽读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付诸实践,尝试阅读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努力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以满足新课标和他们自身长远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试图为高中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工具,即把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引进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来。对于教师而言,本研究试图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生动的、有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本研究试图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空间智力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完善他们的阅读策略最终使他们能独立主动地进行英语文章阅读。因此,从为高中师生提供一个有效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具备了实际操作意义。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末,思维导图主要用于企业方案策划等方面。在教学中研究使用思维导图的较早的人有齐伟,赵国庆等,但大多将思维导图用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研究居多,而用于英语学科研究的较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思维导图”为篇名进行搜索,其中最早关于思维导图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989年。近些年,在英语学科方面运用思维导图的论文不断涌现,如:魏红霞的《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研宄》、张淳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导图分析》、王小双的《课文背诵与高中英语教学》和陈力静的《背诵输入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我国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主要是指对思维导图的渊源、定义、性质、特点和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对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是指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实践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三,对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是指对基于计算机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的介绍性研究。在这三个研究领域中,尤以对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研究范围涉及了语文、生物、英语、化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然而,由于国内对思维导图的研究仅仅只有数年的时间,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条件不完善、理论创新不强等不足现象,因此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还需要得到学者们的继续关注和不断努力。
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第一,研究课题内容分布不均。有些领域重复过多,研究心理语言学、语篇学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课题比较多。第二,方法比较单一。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以非实证性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性研究为辅,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相当低。第三,研究的效度不高。对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至今并未提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来适合我国广大地区的英语教育,较多的研究是印象式的归纳总结,或从理论上思辨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缺乏效度的实证研究(黄雪英,。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回顾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预见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第一,研究涉及的范围将越来越广;第二,将出现多种方法结合并用的局面;第三,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理论成果对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第四,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将会加大对学习主体的研究。
关于思维导图在辅助教学设计方面的运用。思维导图被认为是“一种出色的工具,能有效地组织和导航网络内容和文档,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支持工具,可以帮助设计者实现预期目标。思维导图能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表征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设计,它不仅可以清晰地表征一项特别任务的序列,同时还可以表征具有类似结构的任务群。这种任务的表征方式可以使设计者以宏观和全局的视角把握设计内容,并且根据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任务、情景和目标的完美结合。在国内,学者们论述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能有效帮助师范生组织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学习进而自主构建教学设计的逻辑框架,从而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把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的结论是思维导图是有效支持教学设计的工具,能有效激发教学设计者的参与意识、宏观把握设计内容、实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与质量。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具有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作用己得到公认。
本研究认为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主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阅读文章宏观结构、总结文章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理解文章观点和态度以及评价文章等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望本文能为今后运用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曹荣苏.问题与问题解决:高中新课程教学英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探析高校英语口语课堂的翻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