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例患者通过血容量恢复、水电解质纠正、降温、吸氧、支持治疗及抗生素治疗、鼻胆管引流、内镜ERCP诊断后腹腔镜手术及外科手术取石、引流等方法,并通过精心护理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为患者的及时救治奠定基础,确保手术成功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心理护理 水电解质平衡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4(a)-0143-0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起病急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1]的特点,属于严重的胆道感染,患者多出现黄疸、高热、寒颤、腹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临床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使患者手术耐受性增强,减少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9例,经过精心护理和及时有效救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34~77岁,平均57.4岁;29例患者腹痛,28例黄疸、19例中毒性休克;8例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9例有胆道手术史,2例存在脑血栓后遗症;梗阻原因中25例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2例为胆道蛔虫,2例为胆管结石合并肝吸虫;查体检查中32例患者体温高于39°或低于36°,24例脉率超过120次/min,22例白细胞计数不低于20×109/L。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积极的抗休克和控制感染治疗并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尽快实施减压引流,消除梗阻现象。
1.3 临床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其突然出现的高热、寒战及腹痛容易使患者产生濒死感,而使患者产生恐惧和高度紧张心理,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表现的冷静沉稳,对患者及家属的问询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案,休克患者实施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及恐惧感,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
(2)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容扩充、营养支持、休克纠正,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脉搏、体温、血压、呼吸、心电图变化进行监测,并对患者心肾和电解质、血气进行定期检测,动态观察患者意识、腹痛程度及性质、面色、尿量、末梢循环及黄疸状况,以充分了解患者重要器官有无功能衰竭及代谢状况,对异常或危险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并协助患者将体位调整到舒适状态。遵照医嘱实施各项处置,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实施低流量吸氧;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使患者机体水电解质维持平衡;术后疼痛者给予镇痛处理;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并及时更换清洗,避免压疮产生;注意保暖、降温。
(3)营养指导及水电解质平衡护理。引流或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的吸收,预防并发症产生,而中后期应指导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性易消化食物的摄入,使患者机体抵抗力提高,并逐渐由流食、半流食向普食过度,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摄入。依据患者口渴程度、体液流失状况、尿量以及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补液并严格控制剂量和补液速度。补液剂量较大时,应对患者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状况进行严密观察,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状况。
(4)引流管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一般均有引流管留置,护理中应注意引流管的消毒清洁,并注意观察其是否扭曲、折叠、脱出,管道是否通畅、周围是否有胆汁渗出,使引流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并用酒精擦拭,若出现引流管不畅则应迅速查明原因并将其排除;若出现渗漏应将引流管及时更换;注意引流量、引流液性质及颜色变化观察和记录,一旦引流液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值班医生进行诊治处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L表格将临床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症状较轻患者通过血容量恢复、水电解质纠正、降温、吸氧、支持治疗及抗生素治疗,6h内好转,继续保守治疗;1例经2次鼻胆管引流后,症状在2~4d缓解,7d治愈出院;10例经内镜ERCP诊断后性腹腔镜手术取石、清阻,症状在2~3d消失,患者7~9d即治愈出院;15例为多发性胆管阻塞、胆管结石,内镜操作失败,经外科手术取石、引流,症状在2~4d缓解。
3 讨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临床常见腹腔急症,是由肿瘤、蛔虫、结石等原因所导致的胆道梗阻以及急性化脓性炎症[2],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患者易出现中毒性休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加重,因此治疗中强调快速、有效,一旦确诊就应立即进行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及控制感染治疗,引流减压并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为患者救治创造条件。
本研究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29例患者中3例症状较轻患者通过血容量恢复、水电解质纠正、降温、吸氧、支持治疗及抗生素治疗,6h内好转;1例经2次鼻胆管引流;10例经内镜ERCP诊断后性腹腔镜手术取石、清阻;15例多发性胆管阻塞、胆管结石,经外科手术取石、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7(16):892~893.
[2]王蕴.重症急性胆管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38.
【收稿日期】 2012-01-18
下一篇: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