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教学探析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释概念,并尝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逐帧动画的相关理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既让学生收获了新知,又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作为教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生动活泼地教给学生,又如何指导学生以何种方法来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下面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确定教学重点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会在Flash中绘制简单图形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逐帧动画的定义和制作方法,是学生刚刚接触Flash中动态信息的一节课,也是学生学习后期动画制作的关键。由此可见,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动画制作的后续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拟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概念和区别;学会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并增强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帧、关键帧及空白关键帧的使用方法
2 示范讲解,理解关键概念
逐帧动画的制作虽然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但其中概念性的内容很多。这些定义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既不感到枯燥又能很快掌握,是本节课的一个突破点。
对逐帧动画的理解 本节课是学生刚刚接触Flash中动态的信息,是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学生能否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逐帧动画制作的要领,关键在于对逐帧动画定义的理解。对这个概念的讲解,笔者安排在导入部分:幻灯片演示一个人走路的几幅连续的静止的画面,并让学生试想将它们连贯起来会形成怎样的画面——一个人走路的动画;学生实物演示连续翻书角绘制的一幅幅静止的图画而形成的动画。示例演示完后请学生谈谈逐帧动画的概念——逐个播放一幅幅静止的画面。
这样学生关于逐帧动画的初步概念就很好地建立了,从而为学生学习这类动画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理解 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是制作任何动画都必须用到的两个元素,可见它们的作用非同一般。对这两个概念的讲授,笔者设计在第一个动画制作示例的讲解部分:制作“鱼吐泡”的动画。第1帧在没有加内容时显示一个空心的圆点,一旦绘制好鱼即变成实心圆点,这一帧就是关键帧(即发生关键性动作的帧),而刚才空心的圆点就是没有内容的关键帧,称空白关键帧。这样就很好地在实例中讲述了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定义,学生也易理解。至于它们两者的区别,笔者将它安排在第二个关键帧处:在加第二幅画面时必然要换内容,这时需要建第二个关键帧,选择一帧右击,是插入关键帧还是空白关键帧呢?很自然地就可以阐述两者的区别了。
3 实践操作,侧重自主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在真正授课的过程中又常常会犯错:满堂灌,喋喋不休,先讲再练……
以前在讲这节内容时,一般是先讲授动画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最后学生完成的作品无外乎都是教师所讲的范例。虽然学生都会制作这些简单的动画了,但是都是模仿练习,完全是一个被动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开始接触动画学习兴趣浓厚,但时间一长就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得以体现,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尝试性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探究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也可以尽其所能,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例如,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三处尝试性操作的环节。
第一,在讲第一个示例时,笔者只演示了两个关键帧的制作,后面的操作就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如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地安排了“观看示例,学生体会,尝试完成示例制作”这样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从一个现成示例动画中找到制作的关键:有几个不同画面构成?需要建几个关键帧?明确制作要领后,学生开始动手尝试制作动画。有部分学生如果不是很清楚,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探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创作作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制作逐帧动画。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看看谁制作的动画更有趣,更有创意,更精致。
这样学生既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逐帧动画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又可以在尝试的过程中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学生的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的可能,就要注重分层教学,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能迁就低水平,让走在前面的学生感到“没意思,没水准”;也不能迁就高水平,对后等生放松要求,甚至“不闻不问”,这样会导致后进生与好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就本节课而言,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的环节是“学生自主创作作品”,也就是学生练习。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制作逐帧动画,可以模仿老师刚才所讲的示例,也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发挥创意,呆会儿看看谁制作的动画更有趣,更有创意,更精致。同时也提供了几个样例供学生参考。短短的几句话中,渗透了“分层”:
第一层,学生模仿课堂所讲示例练习;
第二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样例,进行模仿、创意练习;
第三层,学生自主发挥并创新。
这种分层能够适合各层学生的需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的意识也有利于体现分层教学的效果。
5 合作学习,鼓励自评互评
合理地分析评价学生的作品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等人文素质方面的特点与长处,同时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平台。学生就可以在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弥补不足,使上机操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以自荐和推荐的方式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先请学生自评,再请其他学生点评,最后教师结合该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予以肯定的基础上给出指导性建议。
以上就是笔者对“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这节课课堂教学的分析和探究。当然在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维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文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下一篇: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