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元素教学设计
附件 2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学
科 化学 年
级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教
师
何德平
单
位
东津二中
课题名称
课题 2 2 、元素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理所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从花样繁多的表示方法到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从汉字的构成到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对学生而言接受并不是难点,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元素周期表是重要的学习工具,但对于“周期”二字的魅力学生还无从感受,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通过自主探究找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
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 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阅读教材 P73 资料栏】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73 表 4-3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根据表 4-3,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特点 集体朗读表 4-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同学们能否寻找一些记忆的方法,如:联想、对比等,尽快认识这些元素符号呢?
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元素名称,说出元素符号,比一比,谁说得快。
学生枪答 进一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
Fe (2)3Fe (3)nFe
以具体符号“H”、“N”为例,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加强对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
【投影】
1、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观看、聆听 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16 个族。
培养阅读能力。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
活动形式的建议:
1、 小组枪答竞赛 2、 小组交流后由代表发言。
人人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跟大家说一说。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作业或预习 书后作业
板书设计
一、 元素
二、元素符号 1、 定义
1、写法 2、 原子元素的区别
2、意义 3、 元素的存在
三、元素周期表 地壳中的元素:
1、 结构 生物体中的元素
2、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自我评价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上一篇:班主任课题研究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