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

| 来源:网友投稿

 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

 序号 权力类型 权力名称 权力依据 责任事项 责任事项 依据 责任处室 追责对象范围 备注

  1 1

  行政许可 律师事务所及分所设立许可、律师执业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 6、17、18、19 条。

 1.受理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决定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

 2.审查责任:材料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3.决定责任:作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法定告知(不予许可的说明理由)。

 4.送达责任:在规定期限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证件;建立信息档案;公开有关信息。

 5.事后监管责任:对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行政许可法》第 30、32、34、37、38、39、40、42、44、61 条; 《律师法》第 5、6、10、18、19、21 条。

 派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律师工作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 窗口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 2

  行政许可 司 法 鉴 定人、鉴定机构审核登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3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4 条。

 1.受理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决定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

 2.审查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检测实验室等进行评审。

 3.决定责任: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法定告知(不予登记的说明理由)。

 4.送达责任:制发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书.司法鉴定许可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编制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编制和公告。

 5.事后监管责任:对司法鉴定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违法违纪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6.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它责任。

 《行政许可法》第 30、32、34、37、38、39、40、42、44、61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3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8 条。

 派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 窗口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3 3

  行政处罚 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反《律师法》第 四 十 九条、第五十、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 49、50、51、52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律师法》第 49、50、51 条。

 律师工作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等情形的处罚 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4 4

  行政处罚 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违反《公证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情形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 41、42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公证法》第 41、42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5 5

  行政处罚 对法律援助人员收取受援人及其亲属的钱、物《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第37 条第 2 款、第 45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法律援助条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

 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行为的处罚 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例》第 37 条。

 承办人

  6 6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行为的处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条第 2 款第 2项;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40 条第3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第3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0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40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7 7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

 鉴定机构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行为的处罚 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条第 2 款第 1项;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40 条第1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第1 项。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42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40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

 处

 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8 8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鉴定机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行为的处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条第 2 款第 3项;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12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第4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9 9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尚不构成犯罪行为的处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11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第5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 13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30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10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拒绝接受司法行政 部 门 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1 项;《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9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第5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11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经司法行政部门检查不合格,继续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2 项、第 31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31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12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人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3 项;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5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13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超出核定 业 务 范围,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4 项;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1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14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转委托的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5 项、 第 31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 条、第 31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15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办案人 个 人 委托,进行司法鉴定的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5 条第 6 项、 第 31 条。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15、31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16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未经依法登记擅自设立分支机构行为的处罚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2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17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行为的处罚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3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18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 构 出 借《司法鉴定许可证》行为的处罚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4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19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司法鉴定委托行为的处罚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6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0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违反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10 项;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7 项。

 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管理办法》第 39 条。

  21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机构支付回扣、介绍费,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的处罚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第8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 3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2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同时在两个以上司法鉴定机构执《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1 项; 《司法鉴定人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

 业行为的处罚 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第1 项。

 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例》第 32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

 承办人

  23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或执业类别执业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2 项;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第2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 29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4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经司法行《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

 政部门检查不合格,继续执业行为的处罚 32 条第 3 项。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处

 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5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不执行行业技术规范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4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6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不按规定或者约定时限作出鉴定意见,并制作鉴定文书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5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

 27

  行政处罚 对司法鉴定人未妥善保管送鉴的鉴材、样本和资料行为的处罚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32 条第 6 项。

 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

 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行政处罚法》第 15、31、37、38、39、40、42 条; 《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 32 条。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

推荐访问:司法厅 清单 贵州省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