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优质课件合集
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优质课件汇编
【导语】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课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
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
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
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
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3.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4.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1.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1.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2.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篇二】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㈡能力训练点
1、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建设祖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
㈡难点
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㈢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从而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的特点。
2、难点的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㈠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结合预习与课后思考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记号。
㈢在读议中弄清人民大会堂各处建筑的特点和描写宴会厅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㈣背诵5、6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人民大会堂投影片;
思考•练习2比较句子的投影片;
生字新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北京的人一定回去看人民大会堂的。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的.?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饱览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2)、再读课文,在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再打个?(老师巡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
(2)、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活动卡片。
(三)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参观过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四)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和我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句子。
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
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
比较异同,第一句话加上真是;
把。改成!,读时强调真是,突出感叹,热情赞美的语气。
(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3)、带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思考。
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
板书: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追问:参观完这些地方,人民大会堂给作者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雄伟壮丽)为什么?
1、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时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讲读中比较句子:
十二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十二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
要四个人才合抱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播:这两个句子都是写十二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只写了十二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不仅写了大理石有多少根,是什么颜色的,而且用人们熟悉的可以想象出来的相仿的事物来说明大理石柱子多么高多么粗。这样写得更具体。)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这一段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3、教师范读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⑴哪些是我看到的?
⑵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⑶文中怎样写天花板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这个比喻句把无数盏电灯比作满天繁星,形象地说灯很多。)
⑷通过我看到的和王叔叔告诉我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座位能坐一万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
用途人民代表大会
⑸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指导学生按大礼堂在哪儿,有多大,灯又多又亮,大礼堂的用场的顺序加以背诵。
4、自由朗读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宴会厅的位置;
第二句是说宴会厅的富丽;
第三、四句分别从大厅里的摆设和能容纳的人数,说明宴会听的宽敞。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的观察顺序写的。)
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大皮椅子。
5、自学8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纲: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读议板书:宽敞装设摆设各不同
6、教师小结归纳: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通过作者地描写,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再次有感情的朗读2自然段。
(二)齐读9自然段。
概括:这么雄伟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歌颂了建设者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积极性。
(三)对照板书总结性提问。布置作业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参观了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导背诵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变化。
饰的右半边不要写成市或布。
具容易丢掉一小横,提醒学生注意。
其他生字自己思考,识记。
(三)指导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练习•练习4。
一、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二、板书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
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座位能坐一万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雄伟壮丽
用途人民代表开会
宴会厅: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会议厅: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篇三】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2、参观了哪些地方?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夏夜多美教案
文本解读:
《夏夜多美》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在夏天的傍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在睡莲、蜻蜓、萤火虫的帮助下回到了家。这篇课文让学生不仅感到了夏夜的景色美,而且知道了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教学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他们对这篇童话充满了好奇心。我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
感悟夏夜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图片,这些小动物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1)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1)指名让学生拼读生字 (2)词语、带生字的句子。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感悟夏夜的美
我们的课题是《夏夜多美》那么夏夜究竟有多美呢?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
出示课件
看看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指名说说) (青青的假山 绿绿的草坪 圆圆的荷叶„„)
夏夜太美了,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一遍课题
2、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动物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整个公园静悄悄的,美丽的睡莲刚要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
指导学生读3—7自然段。
出示课件
3、小蚂蚁要回家可是睡莲不能动的,这时谁又来帮助它了呢? 引导学生读8-12自然段
4、蜻蜓和萤火虫是怎么送小蚂蚁回家的?
指名读
13、14自然段。
(1)有了那么多朋友的帮忙,小蚂蚁可以回家了。此时此刻他是多么的高兴啊。就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读一下课文吧(出示课件) (2)小蚂蚁到家了它高兴吗?为什么?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3)“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蜒比喻成飞机,所以加上双引号。
四、结尾点题,情感升华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星星,所以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不仅星星感到夏夜的美,睡莲、蜻蜓和萤火虫它们帮助了别人也觉得夏夜很美(啊,夏夜多美呀!)。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感觉到了夏夜的美(啊,夏夜多美呀!)。出示课件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伸出友爱之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回更美好!
六、板书设计
夏夜多美
景色美
心灵美
原文:
15夏夜多美
夏夜 ,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
“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睡莲说:“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 呀!” 小蚂蚁摇摇头,说:“我得回家。
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 蜻蜓听见了。他问:“睡莲姑姑, 有什么事吗?”
“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办法送他。” 蜻蜓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睡莲问:“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这时,一只萤火虫飞来了说:“我 来给你们照亮。”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啊,多美的夏夜呀!
《夏夜多美》教案
杨家小学王 桂 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优质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课件最新
参观一年级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雀心愿》课件
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上一篇: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