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地震重建工作汇报材料(共合集)

| 来源:网友投稿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
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 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1.95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 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 989.9万元;
拆除城镇安臵板房 3138套,面积 9.25万平方米;
全面完成 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 371.27万平方米;
需重建的 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 3956套、保障性住房 1159套),累计竣工 4633套,竣工量达 90.58%;
为 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 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 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 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 10月 30日, 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 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 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 20个文本含 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了“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与产业空间格局 ,完成了 18个镇的场镇风貌改造和示范段设计,编制了白鹿河谷体验区项目规划。

同时,在认真审视各镇历史文化脉络和正确定位各镇场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 18 个镇 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了深度设计,最终形成了新兴明清风情小镇、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强的规划成果。

(二)优化政策环境。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央、省、成都市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守本求破”的原则,制订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特殊情况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等重建配套政策。同时, 为更好地让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重建,我们将重建方式、补助资金核发、房屋产权改革、抵押贷款和建材供应等政策措施简化,印制了 10余万份“明白卡”、“便民卡”,发放到城镇重建户;
将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 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办公地点、板房安臵点及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展示 。

(三)强化推进措施。 在重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各方重建力量,紧扣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阶段的各项重建任务。

一是破解疑难问题。

我们 多次召开由社区干部和重建户代表参加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建房程序、特殊问题解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讲解。

我们还建立了重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周组织重建各方主体参加,通报上周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针对重点示范镇和重建进度滞后的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镇政府理清重建思路,选定符合实际的重建模式,寻找解决制约住房重建问题的突破口。二是狠抓工程进度。围绕加快工程进度,完善了 场地移交、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管理、建房手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自筹资金催收、示范点建设、进度统计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同时,以居民自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 逐点完善 施工组织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和机械是否配足、日工程增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三项内容, 先后采取“加快前期工作、缩短开工周期、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一系列推进制度, 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三是保证安全质量。

建立了 包括建材质量监督检查、建房质量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监督、民工工资支付、施工秩序整治、安臵点地质隐患治理等多项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及责任人。出台了自建房“限额管理规定”,明确限额上下的质量管理主体,避免了职能交叉。

创新了质检验收方式,采取 分段、分栋、分层验收的办法,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基础及主体结构隐蔽验收,满足了工程进度要求。同时加强了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建住房和维修加固住房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四)打造特色风貌。 结合灾后重建,我们将各镇风貌改造作为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形象窗口, 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优势产业的有力推手,增强场镇辐射聚集能力的有效载体。以新兴、敖平、白鹿等镇的场镇示范段和过境段建设作为风貌改造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倾力打造镇域特色浓厚的风貌改造示范段和标志性建筑,着重打造以蒲新路、彭白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带,从而以点代面,迅速推动风貌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全市已 完成 6.7万 平方米的 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工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 2000万元。

新兴镇海窝子风貌改造示范段项目和军乐镇军屯街风貌改造项目靓点已日渐凸显。

(五)配套基础设施。 在加快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我们按照“量力而行、适度提前”的原则,同步跟进场镇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成立了场镇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组,负责各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指导、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围绕“两个河谷”,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启动”的原则,已正式启动 146个、总投资 5.8亿元的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首批启动的白鹿镇樵人街、新兴镇瞿上街及磁峰镇普照寺正街等 22条示范街道已完成立项和施工图设计,预计 4月上旬完成招投标。另外 134个项目预计在 3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待建行城镇住房重建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招投标程序。

三、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人大领导及各位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推进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场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快。 由于建行 6亿元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贷款资金未落实,导致场镇示范街道、上下水、强弱电、天燃气等项目不能开工建设,影响了重建整体进度。

(二)个别镇居民自建竣工率较低。 个别镇由于前期规划调整、居民意愿、拆迁腾地等原因,影响了居民自建工程进度,虽经后期全力突击,实现了居民自建全部动工,但至今未达到竣工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建补助资金发放整改不彻底。 在发放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过程中,由于一些镇把关不严,随意出具证明材料等,导致补助资金发放出现了错发、重领的问题,虽已进行了整改,但仍有遗漏。

(四)系统单位职工重建意愿不固定。 工业、安监等系统单位职工,经济困难,重建资金有限,既无能力自建,又因保障性住房位臵、价格等原因,不愿选择保障性住房居住,导致重建意愿一直未确定。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在4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紧扣时间节点,抓好重点环节,强化推进措施,破解重建顽症,全速推进城镇住房重建。

(一)全面加快住房建设步伐。 组织 各镇、项目业主和建设责任主体,倒排工期,加快施工,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居民自建住房按进度推进。针对重建进度缓慢的点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推进措施,确保 4月底前全市灾后城镇重建住房全面竣工, 5月 12日前受灾居民入住新居。同时,抓速度质量并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严肃查处不按建筑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等行为。

(二)快速跟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建行商洽,完善各项贷款资料,尽快落实 6亿的贷款资金;
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做好施工用水、用电,管线迁改和拆迁腾地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三)精心实施场镇风貌改造。 以新兴、白鹿为重点,实行资金、技术倾斜,着力打造风貌改造靓点,以点串线,整体推动;
抓好规划落地和施工环节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坚决杜绝规划和风貌“两张皮”现象,精细化组织风貌改造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工法,有序控制工期、质量和造价。

(四)强力整改补助资金发放。 针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对错发、重发的资金,拟采取司法手段,全额追回,力争在 3月底完成补助资金发放整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五)认真 做好保障性住房分配。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制定廉租房、安居房的分配办法。二是召开分房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三是全方位、及时地公布分房方案和流程、房源信息等。四是加强对分房过程的监督,把好“申请登记、审核、公示、摇号”四大关卡。由公证机关全程公证,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聘请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邀请电视媒体全程直播,同时设立分房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严格查处违规操作。

尊敬的市人大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灾后城镇重建是一件关系受灾居民安居乐业、实现场镇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全速冲刺我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最后胜利!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贯彻到下一步工作中去。

谢谢!

灌口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镇辖区的生产、生活、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镇884人遇难,1087人受伤,16人失踪,受灾27340户、60407人。城市房屋倒塌99栋、1447户、严重损坏不可修复482栋、11553户,占全市的50%以上。农村房屋倒塌735户,严重破坏397户,中度破坏146户,轻微损坏62户,受灾率达97%。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占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的20%以上。震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灌口镇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落实“四个优先”,着力推进“四个突破”,紧紧围绕“稳定是大局,重建是中心,党建是保障”三条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住房重建。

1、农村住房重建有力有效。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坚持自愿和“共享性、多样性、发展性、相融性”的原则,采取原址自建(联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异地安臵和维修加固等方式全力推动农房重建。截止目前,全镇农房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原址自建498户已全面完工,万岭村庙子坪、红烟煤统规统建安臵点已完工并分配到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灵岩古街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打造了一个川西民居风格、以农家乐休闲接待为功能的山区精品旅游景点。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对我镇灵岩、百花、万岭共3个村实施土地整理,拆旧地块93块,拆迁户数共339户,涉及人口875人,拟整理农村建设用地306.59亩,新增耕地306.59亩。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建房补助金发放工作。截止2010年5月17日,全镇共计发放农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金2099.9万元,农房自建过渡补助金275.6万元,原址重建未贷款农户奖励补助金86万元,特殊党费农房重建补助金765户,259.6万元,上海援建农村低保户建房补助48.4万元。

2、城镇住房重建快速推进。全镇共有灾损住房1255栋,已完成维修加固和竣工备案1233栋,占98.3%;
臵换协议应签订10413户,已签订10284户,占98.8%;
危房拆除应拆665栋,已拆643栋,完成比例96.7%;
资金发放安全有序,截止2010年5月17日,全镇共计发放城市过渡安臵补助金2026.4万元,完成率97.6%,维修加固补助金7380.4万元,完成率98.2%;
跨区域组合重建出成效,通过全区域组合重建,有效疏解了旧城区人口,整合了城市资源,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全镇组合重建27个点位今年9月30日前将全面完工。

3、古城区建设有效实施。按照“规划先行,群众做主、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分步推进”的工作方式,加快推动古城区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古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已确定,东门城楼、幸福路基础设施配套、白果巷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恢复重建后的古城区将变身为融山、水、城、林、堰为一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居住和谐发展的休闲古城。

二、积极开拓进取,安全高效实施项目建设。

1、大力实施项目用地拆迁。一是先后完成了上海“壹街区”项目、浙江正国项目、台湾爱心家园安臵房、电视差转台、平义三组金桥公司、灵岩4组征地等项目拆迁腾地工作。二是蒲阳干道改造、壹街区项目国有土地收购任务已完成。

2、全力抓好搬迁安臵房建设。城北阳光二期农民集中居住安臵房已完工并分配,共入住577户、1340人;
百花农民安臵点已完工并分配入住;
和谐家园、城北别苑安臵房已完工;
平义六社安臵房主体已完工;
建兴四社一期安臵房(“天福家园”)目前部分已封顶,预计今年8月完工,二期争取在2011年2月完工。

3、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外北街延伸段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二环路扩宽、学府路道路建设已完工,蒲阳干道改造及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城市雨污分流设施,一环路、胡家巷、红庙巷、外北街已全面完工。

4、顺利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灌口中学、北街小学、顶新新建小学、水电十局学校、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阳路派出所改迁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优化城乡环境,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抓班子,加强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灌口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一队”,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城乡环境治理领导机构。二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开展“四个一”活动:镇、社区、居委会开好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向全镇群众发出一封公开信,制定一份公约,装备一辆宣传车。三是抓责任,落实到人。镇党委与各社区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各社区采取分片、分段承包的方法,层层落实责任。四是抓督查,落实整改。镇目督办对城乡综合治理进行跟踪督查,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及时进行督查,督促整改落实。2009年至今,全镇共投入人力5470余人次,资金300余万元,出动宣传车230台次,共清运建筑垃圾1320余车,整治出摊占道2780余处,取缔无证经营摊点1970余家,规范车辆乱停乱放5560余辆,拆除违章搭建、拴绳挂物470余处,清理“牛皮癣”54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1200余处,实施道路硬化4380余平方米,道路绿化14500平方米,通过整治,全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四、狠抓安全维稳,全力实现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落实了综治维稳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了巡逻队伍、“红袖套”队伍、法制宣传队伍等“六支队伍”,妥善解决了城乡房屋救助、损毁房屋拆除、重建项目拆迁安臵等涉稳矛盾。二是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岗位职责,着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了过渡安臵点安全监管、城乡灾后重建项目、危房拆除和地震次生灾害防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拓展合作层次,全力深化上海对口援建。

在“5.12”特大地震后的两年时间里,我镇加强与徐汇区交流合作,徐汇区对口援建工作走在了上海各区(县)对口支援工作的最前列,成为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样板和示范。一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我镇与徐汇区搭建了“徐汇-灌口招商引资平台”,先后与徐汇区旅游局、徐汇区软件基地、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在公共卫生方面,徐汇区卫生局与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援建工作协议,徐汇区康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泾镇卫生服务中心与我镇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搭建公共卫生帮扶平台。三是在教育援建方面,徐汇区梅园中学与我镇十局学校等12所学校分别签署了《友好姐妹学校协议书》,构建了教育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同时,徐汇区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选派优秀教师赴我镇支教,推动我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目前,徐汇区共派出2批共12名支教人员来我镇支教。四是“社区守望相助”活动取得实效。我镇与徐汇区签订了“社区守望相助”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对接活动。下一步,我镇将以社区重构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社区的硬件设施、加强两地社区干部的交流培训、深化社区结对互助等方面开展合作,确保“社区守望相助”活动取得新成效。

六、打造党建精品,全力强化科学重建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镇党委紧扣市委中心工作,以安臵点党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全力打造了“一点两区”党建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了全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突出重点,打造党建精品工程。以安臵点党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成功打造了“一点两区”党建精品工程。一是在6个板房安臵点建立临时党支部,以安臵点“六室三站二堂一店”为阵地,启动主题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利用“流动党校”和安臵点党支部“坝坝党课”灵活机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安臵点党建工作;
二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采取“企—企”共建、“企业—社区”联建的方式在天正物业管理公司、雅缘婚介公司等非公企业建立6个联合党支部,在宏力公司、广大集团、恒创公司、巨龙公司、全特医院等5家非公企业设臵了高产高效、科技攻关、节能减排、优质服务、安全生产5个类型75个党员示范岗,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和发展提速。

2、落实制度,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狠抓党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中心组学习等11项制度,努力提高党委驾驭市场经济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明显增强,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对全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参与课堂教育、实地考察、网络教育、交流学习等各种培训,全镇干部参学率100%、受教育率100%。关心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机关、社区(村)干部职工待遇明显提高。建立了个人人事档案,坚持“一人一档”,实现了干部人事档案“四化”管理,全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两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错综复杂的矛盾、艰苦复杂的工作,镇党委、政府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凝心聚力促攻坚,千方百计保质量,取得了灾后重建阶段性重大胜利。光荣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灌口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带头推进“两个加快”,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为核心理念,奋力实现灌口镇经济社会的赶超跨越和创新发展,为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示范而努力奋斗。

高寨子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城以东10公里处,全镇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5560户,21000人。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3元。

“5.12”地震造成全镇受灾5329户,19114人,22528间村民住房受损,垮塌民房180户455间,重度危房1797户6408间,镇政府办公住房受损40间,罗村坝小学80间教室全部受损;
薛家坝教学点4间校舍全部倒塌,两处手机塔倒塌,桥涵损毁5处,村组道路损坏2.4公里,4座小

(二)型水库受损,堰渠损毁230米,电杆折断5根,倾斜25根。直接经济损失达1.08亿元。经详细统计核实,全镇有“三无”人员1515户2125名,“三孤”人员107户108名,需新建房屋1830户,维修加固3359户。

二、救灾款物发放情况

5.12地震以来,我镇共接收各类救灾物资:矿泉水340件,饮料456件,方便面160箱,帐篷140顶,篷布750顶,彩条布112卷,大米44600公斤,面粉39600公斤,大蒜5袋,尿素4000斤,雨衣5包,食用油20桶,水杯90个,妇女用品313箱,药品阿膜西林600盒。截止目前,所有物资已经全部发放到灾民手中。

专项资金累计支出1978.4万元,其中困难生活补助210.69万元,建房补助 1531.4万元,应急资金支出34.3万元,发放维修补助201.54,医疗救助0.5万元。

在救灾款物发放过程中,一是建立了详细发放台账,严格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登记,统一保管,统一发放。二是严格做到张榜公示,阳光透明。三是经过民主评议,确定发放对象,杜绝了优亲厚友现象的发生。

镇纪委专门成立了救灾物资发放监督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对全镇每个村的救灾物资发放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镇政府门前设立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群众反映的救灾物资发放不公正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查处,保证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应有的救助,使全镇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始终做到公平合理、井然有序。

三、受灾群众越冬生活安臵情况

1、建立安全越冬责任制,确保受灾群众百分之百安全越冬。 为了切实做好群众的安全越冬问题,首先,镇上成立了保障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完成了一般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全镇应维修加固3359户,现已全部完成了维修任务。同时,要求加快灾民建房速度,全镇需重建1830户,现已拆除危房1450户,已重建户1550户,基础完成1500户,主体完成1400户,房屋竣工1200户。其次,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干部大会上与各村签订了“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承诺书”;
全镇采取领导分片包干、镇村干部包户,把受灾群众安全越冬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确保全镇每一名群众安全过冬。第三,镇城建部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集中安臵点的电、水设施的建设、安装的指导;
加强对用电、用火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指导,确保安全。镇上成立检查组深入各村督促、检查受灾群众安全过冬保障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第四,强化考核目标,把群众过冬问题作为年底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制定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处臵。

2、开展全面摸底调查,确保不错不漏一人。

我们围绕群众安全过冬的需求情况,组织开展了群众安全过冬摸底调查,从人员情况、房屋居住、过冬需求、过冬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确保不错不漏一人。调查工作做到一村一册,对全镇所有群众的基本情况和过冬需求建立台帐,做到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做到一户一卡,特别对1830户房屋重户和全镇五保户、特困户做到一户一卡,实行重点管理。要求各村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过冬工作方案,并狠抓落实。

3、落实三项重点措施,确保安全越冬取得实效。

一是加快推进灾民建房步伐。加强对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制定考核方案,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头,全力推进灾民建房工作。为了确保建房过程国建材的供给,我们除加快了本镇境内的砖厂生产进度,还积极联系外地老板,在张家坪投资260万元新建一页岩砖厂,现在,该砖厂已经投入生产。另外,我们还从户县组织调运机砖1400万匹,缓解当前建材紧张的困境。为了解决群众建房资金,我们对已经开始建房的群众,无条件一次发放2万元补助款,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协调建房贷款,截止目前,全镇现已发放灾民建房贷款425户1204万元。

二是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越冬物资需求。首先,对上级分配我镇的救灾过冬物资及时发放到户,全镇共接发放救灾棉被3740床,毛毯950床,棉衣1600件,在发放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各村发放时,均以组进行了公示,并建立了物资发放台账。其次,对救灾粮款及时进行了发放,全镇共发放应急款35.1863万元,生活补助款210.69万元,医疗费0.5万元。

三是号召群众发扬互帮互助风格,对于确已拆除旧房一时建不好新屋的群众,鼓励他们投亲靠友或者租借邻里房屋过冬。

四、突出重点、加快重建步伐

1、把灾民建房放在突出位臵。一是坚持以灾民“自建为主,政府扶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对倒损房屋数量进行核实,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按程序对拟救助恢复重建家庭及救助标准进行公示,并分别建立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补助台账。二是坚持长远减灾与当前需要相结合。灾民建房要求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保质量。规划选址坚持同村镇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农村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在坚持设计、安全标准的同时注重经济实用。为防止因建房增加农民负担,坚持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房安臵为辅。全镇我规划灾民集中安臵点3个,其他均为分散安臵。三是在灾民建房工作中,坚持以镇、村联动,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联系户的办法。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集中安臵点,班子成员每人包建15户建房户,镇干部每人包建10户建房户。

2、加快实施灾受损水利设施。一是对全镇6座小

(二)型水库由县防汛办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逐一落实专人监测;
二是对高寨子村李家坝水库、肖家坝村灯草沟水库座和古城村刘家沟水库等三座病险水库,全部进行了加固除险。三是修建了王家坝河堤150米;
四是对肖家坝2000米灌溉渠道和全镇部分抽水站及农村人饮工程进行了修复,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3、加大了学校和卫生院的排危新建工作力度。安全地拆除了罗村坝学校全部危房,搭建起了临时帐篷学校,新校舍已开工建设。同时,对全镇学校进行了安全排查,确保了全镇所有学校正常教学。镇卫生院迁址新建工作,已完成规划,计划明年开工。

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确保大灾之年经济持续发展。

1、狠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是狠抓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全镇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牵动,政策促动,帮扶拉动,协会带动等措施,推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使生猪饲养实现基地化饲养。今年,全镇通过向上争取、本级财政支助和自筹资金共筹措96万元,投放二元母猪360头,种公猪4头,新建圈舍360间,4200平方米;
全镇1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已达到5户,500头以上的大户10户,100头以上的大户20个。二是加强茶园管护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改造低产、老化茶园3000亩,完成茶园除草、剪枝和追肥4500亩;
加工茶叶达到108吨,其中名优茶64.8吨,实现产值1620万元。三是中药材产业上,积极为种植大户解决生产用地和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单项考核奖励和加分奖励的双奖政策,有力的调动了全镇各村抓中药材发展的积极性。在高寨子村新建高标准的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示范园200亩,在大安沟分别建起了黄连规范化移栽示范园200亩、丹参示范园200亩、白术种植示范园60户、乌药示范园70亩。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861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550亩,全镇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480户。四是积极实施天津援建项目,种植西洋百合760亩。同时,加班加点完成了600余亩的产业工业园征地工作。

2、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全镇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途径。镇上建起了劳动技能培训学校,建立建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务工水平。今年,全镇共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5次,参训人员2200余人次,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874人,其中有序输出183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000余万元。

3、切实做好灾后重建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镇上坚持每10天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归类,专题研究,逐件弄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专人逐一解决。目前,全镇似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存在问题:

1、灾民建房户数多,政策变化太快,前后不一,影响建房补助款发放;

2、本地建房技工、劳力资源有限,影响灾民建房进度;

3、重建工作中因下调地基、划分边界等引发的矛盾增多,影响正常建房;

以上因素大大影响了灾后重建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重建进度。

1、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确保镇内所有转场、石料厂开足马力生产,并继续从关中调运机砖,最大限度地满足灾民建房需要;

2、加大灾民建房结对帮扶力度,镇村干部实行“5+2”工作模式跟班作业,加快建房款的发放,及时协调解决灾民建房中存在的困难;

3、妥善安臵好困难群众过冬生活和临时救济,所有救灾物资优先安排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员,保证全镇困难群众都能安全越冬;

4、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证良好的生产、交通秩序,确保灾民建房顺利进行。

田国胜同志鉴定材料

该同志于2008年7月份到扶风县午井镇工作,挂职午井镇副镇长,主要负责午井镇强家沟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到位之后,根据省委组织部灾后重建工作8项任务要求,该同志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及时到强家沟村认真了解灾情,开展工作,积极和强家沟村党支部一班人研究解决灾后重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并筹措资金,解决该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困难问题,并按时建成投入使用。

在强家沟村“两委”换届工作中,该同志同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和以前卸任的老支部书记沟通,和老党员交流,并和部分群众谈话,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支部换届和村委会换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该村顺利完成了“两委”换届工作。

在挂职午井镇副镇长工作中,该同志积极利用省外办联系国外较广的优势,向国外(境外)推介宣传午井镇,努力推进午井镇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协调安排国外友人和境外客人到午井镇参观考察,引资引项。截止目前,正在落实香港有关基金会捐助建设午井镇中心小学和大官小学事宜,捐助总额预计港币60万元。协调省外办全体干部职工为午井镇强家沟村捐赠了1000余件的棉衣棉被,又协调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为午井镇受灾群众捐赠价值12万元的1000件优质羊

毛衫和200条优质围脖,从外办协调资金6千元,帮助强家沟小学整修了围墙,更换了教室玻璃,使该校师生安全过冬,并协调国外友好团体为午井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儿童娱乐设施。在春节前夕,协调外办领导到强家沟走访慰问,给困难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食用油。目前,正在积极协调美国欣欣基金会为午井镇中心小学捐建图书室事宜。

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该同志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探讨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增收、农民教育、农民文化娱乐等问题。

我县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我县接连遭受三次强台风和一次龙卷风袭击,倒塌房屋 1000 多间,其中倒房需重建数为 137 户 229 间。灾情发生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救灾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把灾民重建家园工作当作抗灾救灾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重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 10 月底,已竣工 25 户 38 间, 112 户 191 间正在施工中。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重建措施有力

灾后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的重建家园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县委、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救灾工作推进重建家园的紧急通知》,为做好倒房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二、着眼全局,强化督查,提高重建实效

我局和各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的认真查灾核灾,为倒房重建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如“卡努”过后第二天晚上,我县就举办了“为灾民献爱心”的募捐晚会,当场募捐善款 3 万多元,并专门在我局设立捐款帐户,仅一个月时间,就接收善款 20 多万元。为了加快重建进程, 9 月中旬我县召开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民政领导和民政助理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把倒房重建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具体部署了重建家园安置灾民的工作任务。会议强调在重建中必须坚持三个“确保”: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药医、有干净水喝;
确保不因倒房出现生活无着、外出乞讨等现象;
确保灾民在春节前住进新房。

10 月中旬,县里抽调县委办、县府办、纪委、民政、审计、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三个督查小组,对全县倒房重建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让倒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陵江镇人民政府

关于灾后房屋重建和抗震加固

安全监管工作报告

5.12地震给我镇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特别是对房屋的破坏尤为严重,全镇有1400余套房屋全倒或严重受损,需拆除重建,有4万多套房屋需加固维修,如此大的灾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安全工作的监管。为进一步落实灾后重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全镇震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的监督管理,着力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注重宣传

5.12地震发生后,镇上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罗镇长人组长,分管领导庞镇长任副组长,镇属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义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地震发生后,全体镇、村、组干部,下村入户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如何在余震还未完全解除前不发生因余震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宣传在震后房屋拆除、重建以及维修加固方面应注意的安全知识,确保了次生灾害不再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镇大量房屋倒塌和不同程度受损,灾后重建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任务十分繁重,安全监管形势十分严峻。加强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事关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镇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村(居)委会、镇属有关部门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预防和减少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各村(居)委会,镇级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亲自抓;
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镇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镇上与各村、各单位(包括城区活动板房安置点)签定了灾后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责任书,向各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农户、单位、活动板房安置点所有住户发放了安全告知书。并要求各村、各单位将本单位就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专题会议记录送镇安办存档,保证了灾后抓安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二)各村委会作为本村农户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他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点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以村(社区)为单位,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情况逐一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台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随时掌握工作动态。三是积极配合规划和建设等有关部门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全程跟踪,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业主切实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镇国土所是全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指导,协调、督促各村抓好了房屋拆除后、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一是组织建筑施工专业技术队伍,协助各村、单位做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工作,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二是严把资质准入关,加强对各类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督促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安全施工,科学施工,严防坍塌、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是全镇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履行综合监管职责,适时组织专项督查,监督、督促各村落实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安全隐患。

(五)涉及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是本部

门、本单位、本户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建筑施工规范,主动接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安全监管,切实加大自主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做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六)镇“5.12”地震灾后房屋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了责任明确,措施严密、工作到位。

三、严格操作规程,科学安全施工

(一)凡灾后房屋拆除的单位、居民、农户严格遵循《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施工技术要点》,认真落实房屋拆除各项安全措施,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拆除,规范拆房行为,不冒险作业、违规作业。

1、拆房户在房屋拆除前首先向所在村组或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组或社区同意后方可拆除房屋进行重建。鼓励有条件的拆房户聘请有专业拆除和施工资质的建筑队伍进行危房拆除;
对确无能力聘请专业施工队伍自行组织拆房的,落实好防护措施,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房屋拆除前,各村和社区督促拆房户聘请有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工匠进行现场察看,根据所拆除房屋的结构类型、危险程度、周边环境等情况,制订拆除施工方案。

3、房屋拆除前,各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对参与拆

除施工的群众进行专题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拆除施工基本要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提了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4、采用人工拆除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作业人员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有安全的放置场所;
人工拆除施工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
作业面的孔洞封闭;
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拆除管道及容器时,在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进行拆除施工。

5、采用机械拆除作业时,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
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拆除框架结构建筑,按楼板、次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
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
机械拆除施工时,按照施工设计选定的机械设备吊装方案进行施工,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供机械设备使用的场地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力;
作业中机械不得同时回转、行走。

(二)凡灾后房屋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单位、居民、农户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建设施工前,必须参加村组或社区组织的专题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掌握施工基本要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严禁聘请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体弱多病及残疾人参与房屋建设施工。

2、村组和社区应当督促业主在建筑材料物资的采购、

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禁止选用“三无”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禁止超限、超载运输和人货混装,储存堆码建筑材料必须规范有序。

3、建设施工过程中,杜绝了私拉乱接施工用电;
开挖基坑、基槽和边坡作业时,必须进行支护支撑防护;
施工操作平台必须设置牢固、科学、合理;
高空作业必须配备安全绳、安全网;
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戴安全帽;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加强应急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镇上根据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实际,建立健全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着力提升应急工作水平,保障受灾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以人的生命为根本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对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从重处罚,若因工作中疏忽、不作为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严格追究领导的责任。这平安的今天凝聚了全体镇、村、组干部的不懈努力和严格的安全监管力度。

二00八年十月

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及有关

情 况 汇 报

2011年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上台阶,大发展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统筹安排全年工作,使我县防震减灾事业有一个较大发展,我局在深入基层、分析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筹备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2011年2月2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杰、市人大副主任杨德明、市政协副主席贺国勤、军分区副司令员王华、县(市、区)政府分管副县(市、区)长、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及县(市、区)科技局长、地震办主任参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震局长郭鹏主持,市政府副市长陈光杰讲话。陈市长在讲话中系统总结2010年工作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会上表彰了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县被评为先进集体一等奖(共6名)。

为了总结我县2010年工作安排2011年工作,我局拟提请县政府在2011年3月初召开我县防震减灾减工作会议,初步安排如下:

1、邀请出席领导:县四大家领导。

2、参会人员: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县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成员单位;
各乡镇、街道办分管副职领导,地震办主任;
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及个人。

3、会议内容:回顾总结2010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11年度全县防震减灾工作。

4、会议议程:

①典型发言:支持、配合防震减灾工作,共同为建设项目做好把关工作的发改委、规划局;
督促下属单位积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教体局、卫生局;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密切关注宏观异常的上集镇、九重镇等单位做典型发言。

②表彰先进:对防震减灾先进单位(20个)、先进工作者(50个)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
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单位进行授牌。

③领导讲话:李晓兰县长讲话。

④会议主持:会议由县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石建朝主持。

二、2011年工作安排

1、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宣传工作

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特殊时段搞好防震减灾科技知识宣传活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和防震减灾宣传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2、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

(1)地震监测:确保地震观测网点正常运行,依法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以现有城区数字化地震台为基础,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争取早日达到省台标准,并入省网。

(2)震害防御:积极配合市地震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管理,贯彻好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90%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率达到100%。开展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新增建至少1个地震安全农居试点。

(3)地震应急: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指导监督防震抗震指挥部成员单位、学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备案。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配备相应的地震应急装备;
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列入城镇规划,在人口密集城镇地区设置1—2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组织指导有关部门(机关、学校、重点企业)开展具有示范意义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年度演练次数2次以上;
基本普及在校教师员工和学生地震应急知识和避难常识。

3、重点项目建设

(1)以渠首地震台网“六台一中心”建设为契机,做好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征地拆迁、水、电、路、通讯和施工环境秩序维护等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完成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顺利通过验收。全力建设好六个台站,和地震信息备份中心。

(2)结合城区老坟岗休闲广场建设,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完善应急避难功能,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三、提请县政府解决的问题

(1)解决经费问题: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一直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对此我局以淅科字2010(13)号文件进行了专题汇报,建议县政府将防震减灾经费固定纳入每年县财政预算。

(2)配备得力人员:我县于2003年在科技局下设了淅川县地震办公室,但仅有机构,没有编制。数字化地震台配备事业编制6人,由于人员调动,目前只剩下2人,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县政府补充地震工作人员,以保障地震工作正常开展。

(3)贯彻落实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适时召开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协调规划、国土、城建等部门共同做好老坟岗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4)召开重点工程专题协调会议:渠首地震台网“六台一中心”将于今年开工,提请县政府在动工前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专题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征地、用电、建设等问题。

淅川县科技局 2011年2月24日

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受其影响波及我县全境,我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震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县政协把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主动作为,认真开展各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城镇及受灾较重的农村的受灾情况,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在深入一线抗震救灾工作中了解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

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妥善处置震后受损房屋。

针对县城95%的受损房屋,60%的危房;
农村79200间受损房屋,24993间危房,7738间倒塌房屋,县城内伤严重,农村外伤严重这一实际,妥善处置县城受损房屋更为迫切,请有资质的单位及时进行受损程度的认定,以及重建、维修、加固等方案设计,成为群众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城区,属危房的已明确拆除重建,但多数受损居民住宅楼,虽有有关部门鉴定需加固维修,群众也愿出资维修,但维修方案尚未确定,更无法尽快实施。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部分居民住宅楼的抗震设防标准和危害程度,仍是悬在群众心中的一个心病。

因此建议,在对震后县城房屋进行受损程度的技术鉴定和认定的同时,明确房屋受损程度,根据有关规定,组织资金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对震后受损房屋进行重建、加固、维修。

2、科学规划城、乡建设方案,优化城市功能。

震后,县城避震场地少;
规划范围内有多处活动性滑坡体,严重威胁和影响下方的机关单位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显现。

因此建议,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治理。在治本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和外援(天津援助项目)治理以卸载县城凤凰山滑坡体为主的险情;
在治标方面,一是科学规划县城建设方案,优化城市功能,增加县城公用广场和公用绿地面积。二是降低县城负荷、容量,科学、合理地将部分单位(如学校等教育机构)向县城周边乡镇迁移。

3、提高抗震能力。

震后,中国地震学专家分析,**在两大地震断裂带的交会处,为了预防百年一遇的灾害,提高抗震等级尤为重要。

因此建议,一是提高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由原来的7度调整至8度烈度设防,特别是学校、医院的施工标准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大地震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密切监测地震及地质灾害活动现象;
三是加强对矿山企业尾矿库和采空区等重点部位的整治。

**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纬31度15分至32度45分,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属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川,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市辖**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其中***乡位于**区西北边远山乡,地处苍(溪)、南(江)、巴(州)三县(区)交界处,距巴城54公

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农业合作社,2395户,1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949人。全乡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破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左右,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区震感强烈,造成境内少数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垮塌、道路桥梁多处受损、山体多处滑坡,损失较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区人大常委会立即号召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各级人大代表紧急行动起来,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的开展抗震救灾。

**区这次灾害与汶川、北川、青川、茂县、理县、平武、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等重灾区相比,虽然遭受的损失是小的、轻的,但却是该区有史以来历次自然灾害中受灾范围最广、受灾程度最深的一次、受灾损失最大最重的一次。就调查的情况看,该区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着十一个方面的困难形势。

一是教学设施损毁严重,复课任务艰巨。全区受灾学校223所,其中,中心小学以上116所、村级小学107所。校舍受损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严重受损近10万平方米,增大了开学复课难度。

二是卫生设施部分损毁,防疫形势严峻。48所乡镇卫生院墙体不同程度受损,面积达2.2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损坏近50台(套)。流行病、传染病高发,手足口病已在该区局部地方出现,加之,地震灾害后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疫情和外地疫病的趁机流入,防疫灭病等公共卫生工作压力空前。

三是居民房屋损毁面宽,恢复难度极大。农村民房受损面达70%,倒塌面15%左右;
城镇民房受损面也较大,特别是修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砂砖结构房屋,不少墙体开裂错位,有的整幢出现险情。

四是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压力较重。这次地震灾害受灾户达16万余户,受灾人口68万多人,其中,重灾户8000多户,3万余人,有不少居民因房屋倒塌,粮食、衣物被埋,生猪、耕牛被砸死,成为无饭吃、无衣穿、无房住的“三无”特困户。另还有因灾重伤7人,轻伤1300人,还有部分至今尚在医院住院治疗,这增大了政府救助的难度。

五是交通、水利设施潜在隐患加大增多,排查治理维修难。从目前形势看,全区道路、水利设施虽没有明显的、突出的问题,但不能说没有隐患,只是目前尚未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潜在的问题将逐步暴露。特别是在这次震灾中受损的61处裂变道路、33座损坏桥梁和部分塘、库、堰等水利设施极有可能进一步暴发险情,隐患增多加大。

六是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避险防控工作繁重。时值余震期间,又处于暴雨季节,随时可能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明电告知,省内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三级地质灾害,该区是其中之一。

七是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劳动力严重缺乏。目前,既要抓抗灾救灾,又要抓“三抢”,劳动力显得十分紧张。如果调剂不好,安排不当,很有可能影响灾后重建和“三抢”工作的进度。

八是受灾群众自救意识不强,等靠要意识较重。很多受灾群众认为这次地震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由政府买单,等待政府,自己不主动出钱出力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而是被动地等待支援,被动地等待领钱领物。这有悖于自然灾害的救灾原则。

九是救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该区是全省出了名的财政穷区,只有吃饭钱,没有办事的钱。从本次灾情看,该区不是全省的重灾区,省上还没有更多的专项救灾资金,目前主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当前资金筹集、调度的难度非常大。

十是受损房屋数量巨大,技术鉴定力量不足。全区各类房屋受损面大,特别是公建设施,急需进行安全等级鉴定,尽管已从市区安监、建设等部门抽派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评估,制定整改方案,但由于专家人手少,其进展满足不了工作需求。

十一是警报一时难以解除,部分群众存在恐慌心态。距地震初发已过去十天,灾情的变化趋势仍然不甚明朗。加之,余震不断,大家普遍感到安全难保,心存疑虑,恐惧不安,客观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为及时传达贯彻区委、政府灾后重建现场会议精神,迅速大面积启动***乡农房灾后重建工作,**区***乡召开乡村社干部和倒房重建户户主共200余人参加的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5.12”大地震给***乡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创伤,不仅交通、通讯中断,乡村学

《5.12地震重建工作调查活动》总结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将永远无法使人忘怀。地动山摇,放眼望去满目疮痍,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更有无数人流离失所。我的家乡广元市,也在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下属的青川县也遭受灭顶之灾,而我所在的利州区也有大量的房屋成为危房,许多人只得入住帐篷。后来由于政府的援助,所有人都入住了活动板房,并在政府领导下开始抗震救灾。与此同时,各地的援助涌来,与本地人民一起齐心协力积极救灾。

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年来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呢?为了探索变化,我和同学来到了但是受灾严重的地方,希望一探究竟。

总体上看,地震之后广元的学校机关、医院和街道到处是危房,街道两旁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与活动板房,维修用的脚手架随处可见,整个城市都在尽力摆脱地震带来的阴影,积极投入灾后建设中。

1.作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火车站是城市的重要建筑设施,对其的维修则显得十分必要。大约半年前,火车站还在维修中时,车站相关设施都转移到了临时搭建的帐篷中,环境不佳,而且很容易受天气影响,阳光直射下容易积累很多热量,阴雨天地面积水,给旅客带来不便。如今的新大厅已经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候车条件,提高车站工作效率,也利于疏导车站过于密集的人员,防止事故。

2.居民住宅重建是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地震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城市随处可见活动板房,其条件简陋;
因为空地资源紧张,建板房时无法顾及地理条件,造成房屋有的过于潮湿,排水性极差,特别是雨天甚至会积水;
夏天由于板房材质等因素,加上通风不良,室内热量聚集,室温远高于室外,易引发疾病。如今我们再走访当时板房聚集区,早已不见了那些房屋的踪迹,大部分土地都开始或已建起高楼。比较大的住宅区位于城市西部,大约可容纳2800户住户,同时周边地区还将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这个居民区大部分是用来安置市区附近乡镇的灾民,特别是离市区50公里远的三堆镇,那里有一家国家级军工厂,人口密度大,地震造成那里生活区居民房无一幸免,几乎全部成为危房,无法进行维修,周边也没有多余空地可以进行修建,于是整体迁移至市中区。这也体现了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关心与爱护。

3.教育设施、医院等机构也是建设重点。地震中包括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内的医疗设施建筑受损严重,患者不得不撤离医院,延误了治疗。而市区内的学校普遍建筑时间比较长,有不少已经老化,导致墙面甚至整体结构出现问题。比如广元中学主楼多处墙体出现严重裂缝,广元市实验小学主楼楼梯几乎完全损毁,结构受损成为危房等等。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需要加固维修就加固,危楼全部重修,有的学校因为原校区附近没有地方可以建设,于是整体搬迁到市里统一规划的教育园区内,环境、设施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市区内所有医院,不但建筑加固重修,还得到了不少援助,更新了设备,使医疗条件改善,服务大众。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变化,还有更多细微之处也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改变,道路交通改善,公共设施升级,无处不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新气象。地震给我们带来灾难,造成损失,而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关爱和温暖,让我们从灾难中站起来,用双手抚平伤口,去迎接崭新的明天。这次活动让我看见了城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促使我们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

乡镇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调查报告2010-06-29 18:21: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调查报告乡镇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调查报告(2)

**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纬31度15分至32度45分,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属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川,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市辖**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其中***乡位于**区西北边远山乡,地处苍(溪)、南(江)、巴(州)三县(区)交界处,距巴城54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农业合作社,25户,1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

9949人。全乡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破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左右,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区震感强烈,造成境内少数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垮塌、道路桥梁多处受损、山体多处滑坡,损失较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区人大常委会立即号召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各级人大代表紧急行动起来,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的开展抗震救灾。

**区这次灾害与汶川、北川、青川、茂县、理县、平武、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等重灾区相比,虽然遭受的损失是小的、轻的,但却是该区有史以来历次自然灾害中受灾范围最广、受灾程度最深的一次、受灾损失最大最重的一次。就调查的情况看,该区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着十一个方面的困难形势。

一是教学设施损毁严重,复课任务艰巨。全区受灾学校223所,其中,中心小学以上116所、村级小学107所。

校舍受损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严重受损近10万平方米,增大了开学复课难度。

二是卫生设施部分损毁,防疫形势严峻。48所乡镇卫生院墙体不同程度受损,面积达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损坏近50台(套)。流行病、传染病高发,手足口病已在该区局部地方出现,加之,地震灾害后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疫情和外地疫病的趁机流入,防疫灭病等公共卫生工作压力空前。

三是居民房屋损毁面宽,恢复难度极大。农村民房受损面达70%,倒塌面15%左右;
城镇民房受损面也较大,特别是修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砂砖结构房屋,不少墙体开裂错位,有的整幢出现险情。

四是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压力较重。这次地震灾害受灾户达16万余户,受灾人口68万多人,其中,重灾户8000多户,3万余人,有不少居民因房屋倒塌,粮食、衣物被埋,生猪、

耕牛被砸死,成为无饭吃、无衣穿、无房住的“三无”特困户。另还有因灾重伤7人,轻伤1300人,还有部分至今尚在医院住院治疗,这增大了政府救助的难度。

五是交通、水利设施潜在隐患加大增多,排查治理维修难。从目前形势看,全区道路、水利设施虽没有明显的、突出的问题,但不能说没有隐患,只是目前尚未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潜在的问题将逐步暴露。特别是在这次震灾中受损的61处裂变道路、33座损坏桥梁和部分塘、库、堰等水利设施极有可能进一步暴发险情,隐患增多加大。

六是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避险防控工作繁重。时值余震期间,又处于暴雨季节,随时可能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明电告知,省内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三级地质灾害,该区是其中之一。

七是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劳动力严重缺乏。目前,既要抓抗灾救灾,又要抓“三抢”,劳动力显得十分紧张。如

果调剂不好,安排不当,很有可能影响灾后重建和“三抢”工作的进度。

八是受灾群众自救意识不强,等靠要意识较重。很多受灾群众认为这次地震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由政府买单,等待政府,自己不主动出钱出力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而是被动地等待支援,被动地等待领钱领物。这有悖于自然灾害的救灾原则。

九是救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该区是全省出了名的财政穷区,只有吃饭钱,没有办事的钱。从本次灾情看,该区不是全省的重灾区,省上还没有更多的专项救灾资金,目前主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当前资金筹集、调度的难度非常大。

十是受损房屋数量巨大,技术鉴定力量不足。全区各类房屋受损面大,特别是公建设施,急需进行安全等级鉴定,尽管已从市区安监、建设等部门抽派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评估,制定整改方案,但由于专家人手

少,其进展满足不了工作需求。

十一是警报一时难以解除,部分群众存在恐慌心态。距地震初发已过去十天,灾情的变化趋势仍然不甚明朗。加之,余震不断,大家普遍感到安全难保,心存疑虑,恐惧不安,客观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为及时传达贯彻区委、政府灾后重建现场会议精神,迅速大面积启动***乡农房灾后重建工作,**区***乡召开乡村社干部和倒房重建户户主共200余人参加的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大地震给***乡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创伤,不仅交通、通讯中断,乡村学

县地震局工作汇报(共18篇)

地震局统战工作汇报(共11篇)

民政局地震工作汇报(共6篇)

科技局地震安全工作汇报(共7篇)

地税 重点工作汇报(共8篇)

推荐访问:合集 重建 地震 工作汇报 材料

热门排行

市融合创新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市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城市社区、农村双域共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

2022年6月党课学习材料5篇

2022年6月党课学习材料5篇2022年6月党课学习材料篇1敬爱的党组织:本人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推荐)

今年以来,**牢牢抓住农村牧区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网格服务规范化+矛盾化解联动化+基层治理融合化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银行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推荐材料

创建省级“文明规范服务单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我行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的有效抓

(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简报15篇

(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简报15篇(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简报篇1 今年以来,XX市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党建领航,着力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

法院系统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剖析材料15篇

法院系统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剖析材料15篇法院系统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剖析材料篇1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的专项工作方案》和党工委工作部署,我

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1:市政府领导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市政府领导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尊敬的苏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请允许我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心得体会9篇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心得体会9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心得体会篇1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党建主体沙龙活动安排在我社区,充分体现市委组织部对××党建引领基层

加强基层支部建设,打造红色物业亮点——xx物业支部委员会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基层支部建设,打造红色物业亮点——xx物业支部委员会党建工作汇报材料&l

法制民主社区材料

民主法治社区 XX社区成立于XX年X月,辖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管辖X个小区和XX个驻片单位,居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