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提出建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的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60例使用抗菌药物,概率为88.89%;有64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概率为40.00%,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60例使用抗菌药物,概率为88.89%;有64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概率为40.00%,其中,25(39.06%)例为使用剂量不合理、20(31.25%)例为使用时长不合理、19(29.69%)例为药物选择不合理。结论:我院普外科存在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临床要加以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82-01
前言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普外科常常在手术期给予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但若是使用不当,有可能产生耐药菌,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高使用合理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我院对2017年7月在2018年8月的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3~74(44.10±6.14)岁;住院天数7~22(13.36±3.41)d;Ⅰ类手术100例,Ⅱ类手术68例,Ⅲ类手术32例。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患者术前无白细胞技术升高、发热等感染症状,术后无感染;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排除标准:手术次数≥2次;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造血系统原发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切口分类、手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种类、剂量、用法、使用时间等。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
2结果
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60例使用抗菌药物,概率为88.89%;有64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概率为40.00%,其中,25(39.06%)例为使用剂量不合理、20(31.25%)例为使用时长不合理、19(29.69%)例为药物选择不合理。
3讨论
普外科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患者多,手术种类繁多,在患者的手术期合理给予其抗菌药物有利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的1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有160例患者在手术期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过高,为88.89%: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判定有64例患者为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使用剂量不合理、使用时长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
根据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对患者造成以下影响:(1)使用剂量不合理.医师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说明书上的标注规定是以剂量的剂量,若是在患者无明确指征的情况下超剂量使用,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实际差异及药物的实际情况,患者容易出现毒副作用。(2)使用时长不合理.部分医生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延长药物使用时间,时长超过24h。有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延长抗菌药物的时间有可能让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加大患者发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的几率,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最好低于24h,若术后无发热等感染症状,不要使用抗菌药物。(3)药物选择不合理.部分医生为了加快手术进展,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在未分清患者实际情况、忽视用药禁忌时便开具抗菌药,虽能杀菌,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比如给予肾功能障碍患者万古霉素,威胁其生命健康。因此,为了提高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科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科室可以定期举办培训,对医师、药师、护士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比如药物种类、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指导围术期正确用药。(2)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组,不定期对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分析,若是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对责任人进行谈话,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医院要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控制药物的使用率,将使用范围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总之,我院普外科存在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临床要加强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