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外科护理教学理念转变的启示
摘要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的实施,给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已提出了新的、高的要求,展望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以后的外科护理教学要求更高。为了使高职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好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必须借鉴传统教学经验,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方可达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等卫生职业学校对护理专业的教育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外科护理》教学要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其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
1 转变外科护理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1.1 充分理解外科护理课程的理念
外科护理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发展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护理学的发展,外科护理和外科学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足各个领域的外科护理,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康复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外科护理和护理理念的发展。20世纪末,基于疾病谱和健康观念的改变,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已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新时期的健康理念即人人享有保健和社区医疗,对外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科护理课程也融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的护理理念,这是培养高职护生树立整体护理观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1.2 准确领会外科护理课程培养对象的岗位定位
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对于我们地处江浙沪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外科护理教师来说,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理清教学思路,明确培养对象的岗位定位,制定全理性的教学计划,以基层卫生机构对护理人才需求为导向,为农村乡(镇)、社区和村卫生所(室)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护理人才。这是高职外科护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并予以重视的实质所在。
2 转变外科护理教学理念的切入点
2.1 重视外科护理课程与整体护理理论的衔接
就读高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护生,绝大多数是年龄小、文化基础知识相对差,理解能力弱、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学习意识不够,终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特别是对外科护理课程与整体护理概念衔接的学习,理解存在局限性、不到位、不深入现象。因此,教师在外科护理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注重外科护理理论与整体护理概念的内涵紧密联系,并向学生讲授清楚,且贯穿在整个教学全过程,方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2 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方法,突出护生核心能力培养
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基础,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性和反馈功能的过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按照护理的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进行的,并具有易操作、规范、科学、求实的特性。外科护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打破外科护理与基础护理、其他临床学科护理的界限,结合现代外科疾病(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护理知识、技术问题,使其与相应临床科学密切联系的同时,从而突出护生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这一核心能力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3 转变外科护理教学理念的施教方法
3.1 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高职外科护理课程的内容是研究现代外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术问题,手术前后护理是其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应该体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身心特点,把握好培养对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和适当拓展的原则,教师授课力争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启发学生,增强可读性,避免脱离护理实际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对理论课的学习,应努力营造创建相关章节的实践环境和氛围,以增加学生的直观学习感,并培养学生护理病人的情感技能。对基本技能的实训和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实践、勤思考,更多地立足于学校基础护理和外科护理实训场景、实习医院相关科室护理岗位场景进行直观、模拟与隐性教学,使学生如在其岗,以便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外科护理教学重视护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护生培养质量是加强高职护理教育工作的核心,护生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职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护理职业活动仅具备一般意义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外科疾病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例,在急救、治疗及护理上需要作出快速反应,这就要求外科护理教师教会护(下转第59页)(上接第38页)生能对相应病例在短时间内获取重要疾病信息,如评估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及判断和决策能力,提出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时配合临床医生制定救治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方案,以维护病人的健康、挽救病人的生命。外科疾病多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且多为集体性工作,这就要求外科护理教师对护生进行组织协调、团结合作、适应转换、口头与书面表达、心理承受和社会责任感等能力的培养。护生所掌握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对其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3 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外科护理课程中强调以护理对象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从护理评估到护理措施、护理评价都渗透了人文关怀与照护,体现了身心合一的整体服务理念。外科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所授的每一章节内容都渗透着人文素质教育。如在进行外科护理个案分析时,要求护生学会分析推理、协作互助、沟通交流,培养护生的理性思维、人际关系和语言文学修养;在进行外科临床护理操作练习时,不但要求护生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教育护生学会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同情患者,用最诚挚的温暖给予患者照顾,使病人对护士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护生深知其护理行为是最有意义、最崇高的。
这让护生在学习基本工作程序的同时,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了职业教育学习的态度。
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课程的颁布实施,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育护生在学习中要树立整体护理观,突出外科护理特色。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地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对护生就业需求的特点,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增强其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发其学习潜能,加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总结传统教学经验,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做到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终点,以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作用,以护理实践情景标准为依托营造外科护理专业的实践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开始职业生涯奠定成功的基础;为我们经济发达地区的等级医院、社区、乡镇医院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技能较强,综合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下一篇: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