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
[ 摘 要 ] 综合素质评价一直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和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秉持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制度及环境,对促进与完善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分析了美、英、日及新加坡等国家在学生日常评价及高校招生录取评价中的做法和经验,以期能为我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关键词 ] 综合素质评价;日常学业评价;招生录取制度;多元化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G45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18)04-0106-07
国外虽然没有明确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提法,但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学业考试与质量监测制度以及比较成熟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视作国际教育大环境下“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一个侧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做法,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1 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育理念
理念是评价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本研究可以梳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亦可为我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供理念支持。
1.1 重视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美国基础教育的总原则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15年,美国颁布了《为了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確保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机会[ 1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中也主张让每一所学校成功、让每一位儿童成功[ 2 ]。日本的第26号法律《学校教育法》明确要求尊重每一个个体,引导个体自然健康地成长[ 3 ]。
在平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发达国家的学生评价逐渐淡化了甄别和选拔功能,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凸现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1.2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育一直是美国社会所倡导和推崇的。美国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纵横贯彻于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等教育体系的各个领域。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调动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提升个体素质。
2007年,英国发布《2020愿景:2020年教与学评议组的报告》,把个性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4 ]。日本于1980年掀起了开放式个性化教育运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另外,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再一次使各国教育界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其主张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尊重学生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挖掘,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5 ]。
1.3 立足时代要求,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是21世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6 ]。核心素养已跃升为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新热点,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核心素养催生了各国学生评价理念的革新;反过来,新的评价理念和标准的构建,又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关键要素。
2 全方位、多元化、过程式评价方法
2.1 日常学业评价
1) 评价方式多元化,重视表现性评价。任何一次考试,或者任何单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无法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因此,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体现表现性评价的理念。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供了如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评价方法;同时,为科学评价学生的研究技能、交际技能、文字表达技能、观察技能、创造技能和思维技能等,要非常重视采用口试与答辩、短文与论文、作品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表现性评价手段。
日本学校也广泛采用实际生活观察、论文、实验操作、自我评价、问卷、面试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出勤、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行为和性格、特别活动、标准测验成绩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全人”评价的特点。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拓展了评价视角,摆脱了僵化的纸上作业,使教师在设计评价时有了更多元、更弹性的选择,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全面性。
2) 强调质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国外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成绩、评语和报告。学生成绩的记录方式非常多样,有分数、绩点、等级、学分、GPA、排名(美国中学在毕业之前不会对学生进行排名。只有高中毕业时,学校才对学生进行排名)等,多角度地展示学生学业水平。除量化的成绩之外,老师还会就学生在本评分期内的表现给出评语,不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达到以评促育的目的。
在英国,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出一份全面的评价报告。每个学生的报告都充满了个性化和写实性,包括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情况、努力程度、取得的成绩等,同时也包含着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努力方向的描述等,这些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准确的评价。
3) 立足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并且关注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不是仅靠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唯一指标。终结性考试不等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由过程性评价积累而成: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考试+过程性评价。
美国中学学生的学科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课堂表现、小测验、课题、作业情况、出勤率等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结果都是最后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学生“平均积点GPA”由各门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计算得到,从而保证了学生最终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