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液灌流为主综合治疗抢救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应用自配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等多法联合应用,对无特效解药、救治困难,且口服死亡率极高的百草枯中毒救治方法疗效观察与研究。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住的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院前超早期泥浆水催吐指导,入院后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自配百草枯排毒液500 ml反复行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等进行综合救治。结果 9例中毒者均一过性出现咽喉肿痛,口腔黏膜溃烂,吞咽困难,未出现脏器衰竭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全部成功治愈。结论 百草枯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剂,口服致死量极低,常规对症治疗死亡率极高,早期有效的阻断毒物吸收,快速清除毒物是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入院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自配百草枯排毒液行全消化道灌洗加长疗程血液灌流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迅速、高效、稳定的,能成功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
【关键词】 百草枯; 泥浆水; 百草枯排毒液; 全消化道灌洗
百草枯(PQ),又名见青杀、对草快、克芜踪、泊拉夸特,为吡啶类除草剂,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分解,遇土壤失活,对环境无污染。但人体吸收后具有多系统损害,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肺组织最重,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常规治疗效果极差,病死率高,无特效解毒剂,早期进行有效阻断毒物吸收,排出体内毒物的综合救治方法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开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用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百草枯排毒液行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取得明显效果,9例病例随诊超过3~10个月,均存活,无严重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住院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4~22岁,中毒量为20%溶液15~60 ml,9例中毒者均确定百草枯口服中毒自杀,口腔黏膜表面变为绿色,中毒后开始呕吐物、洗胃液及所排的大便仍为墨绿色,所有患者均有上消化道烧灼感,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痛,入院2~5 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红肿溃烂、吞咽困难,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生化检验均有不同程度转氨酶、黄疸指数、心肌酶、尿素氮升高表现。所有患者均符合百草枯急性中毒的诊断方案。
1.2 治疗方法
1.2.1 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 这是笔者所在医院及笔者所在科业务特点,笔者往往是第一知情专业人员,在接听“120”电话时就已开始进行确定毒物并电话指导就地取材泥浆水催吐,使百草枯在第一时间失活。
1.2.2 早期反复洗胃 9例患者均于服毒后1~4 d洗胃,方法 胃管头部涂石腊油润滑,小心轻柔插入胃管,纯净泥浆水10 000~30 000 ml+碳酸氢钠200 g留置胃管反复多次洗胃[1]。
1.2.3 全消化道灌洗 在洗胃结束时采用百草枯排毒液行全消化道灌洗。方法:(1)百草枯排毒液配方:20%甘露醇250 ml+生大黄粉30 g+碳酸氢钠20 g+芒硝30 g+枳实25 g+厚朴10 g+生甘草20 g+泥浆水250 ml。(2)将配制好的百草枯排毒液接上胃管注入,通便时间快,30 min左右患者开始排绿色大便逐渐变为泥土和大黄汤的颜色水样便,随时观察患者粪便颜色、性状、排出量,长疗程口服到粪便颜色由绿色转为泥土和大黄汤的颜色为止。通过胃管注入自配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所有患者均有呕吐,可以较好的清洗食道及口腔,注意防止误吸。同时给皮肤弱碱液体擦浴。
1.2.4 早期、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 于患者确诊后立即检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签署深静脉置管及血液灌流治疗协议,预充灌流器,深静脉置管成功后根据凝血功能调整肝素用量尽早(2 h内)开始血液灌流。每次血液灌流2 h,2~3次/d,连续3~5 d,人均灌流次数6~9次。灌流器为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YTS-160型。
1.2.5 其它治疗 (1)一般治疗。(2)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治疗。(3)对抗氧自由基治疗。(4)稳定内环境治疗。(5)对症支持治疗。
1.2.6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生命体征,病变部位演变、血象、凝血、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各项检验指标及肺部CT状况。
1.2.7 治愈标准 随诊3个月后存活,无脏器衰竭。
2 结果
9例患者均存活,存活率100%。肝肾功能、心肌损伤、电解质、凝血变化均为一过性,其中3例于住院4~6 d有一过性肺纹理增重,出院全部在正常范围,随访3~10个月无不适症状,无阳性体征,血检验值及胸片无异常。
3 讨论
百草枯属吡啶类除草剂。对人畜的毒性很强,易溶于水,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具有腐蚀性和中等毒性。可经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后主要蓄积于肺组织和骨骼肌中。百草枯对人的毒性较强,其经口参考致死量为3 g,儿童20%百草枯4.5 ml,成人20%百草枯10~20 ml。百草枯对人具有多系统损害,主要损害上皮组织,尤以肺组织损害最为严重,其进入人体内,主要蓄积在肺,经肺泡Ⅰ型及Ⅱ型细胞摄取,在细胞内被活化为自由基,引起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内渗出、出血、透明膜形成及纤维化导致呼吸衰竭死亡。发生机制:(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使组织细胞受化学性损伤而变性坏死,消化道充血、糜烂、溃疡及出血;(2)影响能量合成。竞争性抑制干扰呼吸链电子传递,影响生物氧化磷酸化,使能量合成减少至停止,增加能量消耗引起细胞衰竭;(3)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百草枯接收电子后,细微粒体还原型辅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催化下产生有毒自由基,造成多种组织损害[2],由于肺损伤最为突出,表现为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进而导致肺内出血、肺水肿、透明膜变性或纤维细胞增生[3],肺纤维化多在中毒5~9 d内发生,2~3周达高峰[4],导致极为严重的难治性低氧血症,此期为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的高峰期,常规治疗效果极差。经口摄入后在胃肠道吸收率为5%~15%,吸收后经血液迅速分部到全身,30 min~4 h达血浆浓度高峰。(4)口服摄入的百草枯不易吸收。百草枯口服输入吸收率为13%,土壤对它有极强的吸附,各种土壤均能大量吸收百草枯。(5)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药。(6)血液灌流清除百草枯是透析的5~7倍[5]。根据以上原理,笔者采用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早期反复洗胃、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取得明显效果,9例患者均存活。
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优点:泥浆水由土壤加水制作,经济、取材方便、迅速,吸附百草枯作用确切,一般可在接到中毒讯息5~10 min完成,使大量毒物失活排出,为下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泥浆水洗胃三大优点:(1)百草枯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和丙酮,水是百草枯溶解的洗胃必备成分。(2)土壤成分可吸附百草枯,使百草枯降解。(3)碱化液可破坏百草枯,使百草枯不稳定而分解。三者合一使胃内百草枯失活并最大限度排出体外,减少其吸收引起体内作用。
自配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长疗程血液灌流的几大优点:(1)大黄、芒硝及甘露醇能快速通便,清热解毒,减少毒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同时可增加胃肠组织间液吸入肠腔,其导泻机制是甘露醇口服后不被肠道所吸收,可将肠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到肠道中来,使肠内溶物容积增大,对肠壁产生机械性刺激,反射性地增加肠蠕动,而使整段肠腔起容积性泻下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中所含蒽醌类化合物可使致肠道分泌物增加,蠕动加强,产生强大的导泻效果;(2)泥浆水能加强毒物吸附,保护消化道黏膜,不进入血液循环;(3)碱性环境能分解毒物;(4)溶液温度30 ℃~36 ℃可减少大量低温液体进入消化道导致低体温危险,同时该水温可增加肠蠕动;(5)全消化道灌洗可达到彻底完全清除消化道毒物,不留死角;(6)文献报道,内科常规治疗死亡率约80%,而加用HP治疗死亡率至58%~37%[5,6]。
采用早期、长疗程血液灌流优势:百草枯无特效解毒药物,血液灌流是确定、有效清除体内百草枯的主要方法,疗效肯定。百草枯中毒后1~2 h达血浆浓度高峰,而百草枯入血后产生毒性作用相对较晚,重新从组织回到血液中的速度相对缓慢。因而早期血液灌流可最大限度清除毒物,减少组织损害,提高救治率。长疗程则更有利于充分清除毒物而活性炭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优于大孔吸附树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文献报道较一致[8]。对于百草枯中毒应积极早期进行综合治疗,需要广大患者及家属提高认识及早就医,可以用电视进行广泛宣传百草枯中毒就医知识,需要医务工作者加强责任心,足够重视早期治疗,做到各个环节及时到位,才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反复泥浆水洗胃、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的综合治疗具有迅速、高效、稳定排除分解百草枯的作用,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效果明显,随访患者3~10个月,9例患者均存活,能参加正常劳动。早期寻找有效的阻断毒物吸收,排除体内毒物救治方法,是患者存活的保障,有效的阻止毒物吸收和排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静脉输液保护肝肾等脏器功能,抑制肺纤维化等治疗措施应综合考虑个性化应用。另外,对百草枯的认识不足,早期治疗不当,医生缺乏信心,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与百草枯中毒的死亡有关。笔者采用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反复泥浆水洗胃、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的综合治疗成功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效果显著,供广大同仁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进,王泽惠.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04.
[2] 王素德,丁超,胡晓华,等.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538.
[3] 陈纪平,陈家泽,唐小玲,等.复方丹参、东莨菪碱和地塞米松治疗百草枯中毒大的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516-518.
[4] 杜捷夫.中毒与药物过量临床表现及救治.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0,12:445-447
[5] 郑新贵.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2):104.
[6] 刘冰,韩玉平,高华.强化血液灌流救治百草枯中毒疗法分析.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4,16:420.
[7] 王永建,王洋惠.百草枯中毒治疗的开展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04.
[8] 董存元,李桂喜.不同吸附剂对百草枯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6-28.
下一篇:院前急救预防次生灾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