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研究
摘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而确立的重大举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发布更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政策保障。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文化产业政策基本现状及发展走向、厘清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已有结构和文化产业本土资源的基础上,立足武汉城市圈之区域特色,提出了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衔接的保障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战略措施。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政策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2-057-02
国家面对国际文化竞争力的迫切形势,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各地区以纲要为发展方向,并依据各地区的文化特色,设计出适合与本地发展进程配套的区域指导方案。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为武汉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知识产权战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报告同时强调,文化产业成为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文化竞争力又可以分为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文化硬实力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健全程度,文化遗产数量,文化从业人员的结构等。文化软实力则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如何,文化传统如何,文化法规健全程度如何和城市居民的规则意识如何等。与提升文化硬实力相比,提升文化软实力更为艰巨。[1]
目前,构建既符合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又不悖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举措。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序言中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2]
二、武汉城市圈的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区域政策的制定要遵循科学调研、统筹全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将区域政策表述为:“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武汉城市圈文化产业链特征分析
1.总体实力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等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
2.产业链特征
公共财政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是近年来写入中央文件的战略性意见,并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我省提出将重点突出发展“九大优势文化产业”,即报业、期刊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文娱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印刷复制业、文博业、动漫游戏业。努力建立健全“三大文化体系”,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力争形成“一个特色文化中心区域”(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的浓缩了楚文化精华的江汉风情文化区)、“四个文化特色带”(清江巴土民族民俗文化带、武当神农两山文化带、鄂东红色文化带、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现代工程文化带),把武汉建设成中西部文化强省。
(二)文化产业政策现状
武汉文化产业依靠法规整顿产业,建立各自的法律模式,法律模式中树立了各自行业的体系,让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传媒业、光电科技,与大众文化、体育、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体娱乐业,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文化教育培训业,与咨询服务相结合的会展文博业。
1.支持鼓励性政策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武政﹝2007﹞64号),提出了13条支持鼓励实施商标战略的政策、措施。市政府出台的《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市政府令181号),于2008年1月5日起实施。
2.强化政府引导职能
近年来,武汉市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在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的同时,加强培育、注重引导,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大社会商标品牌意识宣传
市工商局举办了“武汉城市圈”首届商标品牌战略促进黄鹤楼论坛,向媒体通报了商标侵权典型案例,并编印了《企业争创驰名商标指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和使用指南》等宣传资料,并组织现场咨询会,上门指导企业保护知识产权。
4.净化商标代理市场
武汉已启动市场商标品牌商品代理行为整顿规范工作。对商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是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应不遗余力地投入管理。
三、国内外城市文化产业实践考察
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提炼文化品牌之路。如韩国互联网游戏出版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背景。其政策重点是帮助游戏业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和开扩国外市场。“创意立国”的理念培育起多元的文化社会。此外,韩国企业商会团体努力加强业内国内外交流。韩国文化产业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经过长久的发展历程,相关的法律已经拥有了可以对应文化产业环境巨大变化的基本框架。欧美是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他们在文化运营中提高产业品牌与资本品牌的效应,开发产业链与资本链的效应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我国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把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思路,采取措施,吸引、培育动漫企业和人才落户园区。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园区的动漫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市近70%有影响力的动漫企业都注册聚集在园区,注册资金总额8884万元,企业的总产值达到3800万元,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3]
四、发展思路与保障体系
遵循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区域文化。
第一,公共政策上,要全面规划文化体育娱乐业、艺术教育培训业、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和版权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丰富提升文化产业内涵,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区域政府应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吸收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投资领域,积极参与特色产业项目的开发和特色产品的生产经营。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着力培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把文化项目投资与文化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领域优质文化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
第二,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积极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股份制改造和产权改革;积极进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突出本地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积极进行产业、行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和主导产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构建品种多样化和功能多向化的特色产品链。重视项目整合,推动组建文化发展投资公司,通过项目招商来整合特色资源。
第三,建立配套扶持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在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评、工商注册等方面要缩短审批时间。对重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景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纳入政府重点项目管理。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库,对引进域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及研发生产文化旅游产品项目的,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全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四,政府要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理顺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审批。完善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参考文献:
[1]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国发〔2008〕18号文件
[3]中国文化产业网天津出台动漫扶持政策加快动谩产业发展[EB/OL] 2008-5-30
[4]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文化蓝皮书 2007: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2005(2)
[6]郎佩娟公共管理模式研究[J]政法论坛,2002(2)
[7]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成思危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M]中外管理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韩慧玲 田 静)
上一篇:浅谈丰宁县城市规划与建设
下一篇:河南省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