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国家投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安全问题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基于此,针对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从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入手,把安全管理理论应用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上,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事前和事中控制的方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传统管理方式造成的不足,为建筑建筑项目理论研究工作与实践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
一、建设项目的特点
①可移动性
相对一般商品而言,建设项目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在西方的法学和经济学著作中,工程项目被称为“不动产”。这是建设项目最基本的特征。
②一次性特点
表现为资金的一次性投入,建设地点的一次性固定,设计单一,施工单件。
③一定的约束性
约束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时间约束,即一个工程项目有合理的建设工期目标;二是资源的约束,即一个工程项目有一定的投资总量目标;三是质量约束,即一个工程项目都有预期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或使用效益目标。
④建设项目使用的长期性
一般产品在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之后,都会陈旧、磨损,以至最终丧失使用价值,但建设项目只要能依据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其使用价值不仅不会损耗、丧失,还有可能因长期使用而得到改良,甚至有所增高。如房屋、道路等设施的利用具有相对的长期性。
⑤建设项目的高投入性
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限额标准,其投资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土地费用和项目建造费用。
二、推进管理体系的创新
从宏观层次上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法行政,即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要使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为此,应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一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统一、规范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必须以此为准绳,不得与其冲突。另一方面,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并同时废除与安全生产基本法不符合和不适应现实生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同时,应根据新的形势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条例等。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是难以承担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三是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
三、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
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
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四是安全生产主体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应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这方面应很好地借鉴国家
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经验和作法。
四、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
从微观层次上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了,安全生产形势就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当前,要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庆来.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J]. 城市建筑,2012,11:39-40.
[2]王思凌. 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 山西建筑,2013,17:247-248.
[3]王欣. 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