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可行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可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在临床实习期间所护理脑卒中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及临床护理风险的预测对有可能造成坠积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实施规范化的肺功能护理,比如体位引流、吸痰、清洁空气;改进鼻饲护理方法,严格口腔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并观察其效果。结果: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保障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13-02
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尤其是临终前由于心功能减弱,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坠积性肺炎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多为混合感染。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衰老使肺纤毛运动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随重力流向肺底,加之病人长期卧床,部分危重病人意识障碍,极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这种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危害极大,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患者产生的原因,实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现将预防性护理的临床资料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在临床实习期间所护理的40例住院的脑卒中卧床患者,年龄48-70岁,其中男性29人,女性11人,脑梗死23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意识清楚者18例,嗜睡患者12例,昏迷患者10例,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其中糖尿病13例,高血压17例,褥疮3例,冠心病2例,心衰5例。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坠积性肺炎。
1.2 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 出现下述症状:咳嗽35例 、咯白黏痰 10例 , 黄脓痰 23例 , 干咳 2例 , 发热28例 , 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8例 ,肺部湿罗音 36例 , 干啰音和哮鸣音 4例 。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34例,淋巴细胞升高者者 4例; 中性粒细胞分类中性>0.80者 36例。 40例痰培养34例阳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19例, 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杆菌6例, 铜绿假单胞菌3例, 其它2例,1例痰涂片发现大量细菌, 而需氧培养为阴性, 疑为厌氧菌感染。
1.4 判断标准:脑卒中患者出现咳嗽频繁、痰量增多、呼吸急促、肺部干湿罗音,体温>38℃,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小斑片状阴影等表现,即可确诊为坠积性肺炎。
1.5 治愈标准:咳嗽、咯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听诊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啰音;X线胸片正常, 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 2次以上正常。
2 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实施卧床患者基础护理,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预防性护理:
2.1 评估
2.1.1 患者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 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 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心脏疾病, 特别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 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还要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 以确定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 为做好预防性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1.2 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合理安排人员, 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前瞻性地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 保证护理的实施。
2.1.3 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人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患者的经济情况, 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同时评估本科室拥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
2.2 护理方法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者意识障碍, 咳嗽反应丧失或减弱, 不能将痰液和分泌物有效的排出, 再加上长期卧床,分泌物易沉积在肺低垂部, 从而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 由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 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 因此, 我们要加强气道的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 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 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 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2 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依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体位引流每天做2-3次,总时间30-45分钟,每次体位维持5-10分钟,如果气道分泌物引流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延长时间。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引流宜在饭前进行,防止饭后引流致呕吐。对痰液粘稠者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或用祛痰药以稀释痰液,以提高引流效果。引流过程应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咯血、呼吸困难、头晕、发绀、出汗等情况及时停止。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及吸引也是改善引流的有效方法。采用头低足高位, 使腹腔对胸腔压力增加, 挤压膈肌, 迫使呼吸系统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气道而排出。引流期间积极配合拍胸拍背的措施, 通过叩击震动胸背部可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脱落排出体外。
2.2.3 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时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管1次1换。吸痰时严格要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动作轻柔,敏捷;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 15 s,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如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呼吸道湿化等;病情允许情况下多饮水,维持足够体液量降低痰液粘稠度;吸痰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发生紫绀,心率下降,氧合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痰。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若发生肺不张,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结束语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不仅需要医生的努力,更需要全方位的、优质的护理,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保障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书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3)
[2]. 李崇娜.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内科.2013(04)
[3]. 李翠凤.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
下一篇: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