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就从身边做起
这次我们有幸采访了著名的科普作家郭曰方爷爷,他是专门给少年儿童写书的。
郭曰方爷爷准时来到饭店和我们共进晚餐。面对佳肴,郭爷爷没有马上动筷子,而是先给我们小记者题词、签名,并和我们合影留念。他侃侃而谈,丰富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让我们大开眼界。
注重积累 全心工作
郭曰方爷爷是河南原阳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1960年,郭爷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郭曰方爷爷的阅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令人称奇:他担任过外交官,担任过领导的秘书,学文科出身又在科学院担任领导工作……他既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又做到干一行、成一行,让我们敬仰不已。郭爷爷认为,多种角色的跳跃既是组织的决定,也是工作的需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自从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郭曰方爷爷没有一天不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他知道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是祖国的首都,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他认为:自己在地方大学学习,到了首都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求知。
一个自信、努力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事业进展条件。没多久,郭曰方爷爷作为外交部官员被派往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任外交官,回国后因具有外交工作经验调入国家经贸部工作。“四人帮”粉碎以后,祖国又迎来了腾飞的春天,时值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主管科学院系统工作,经组织部门考察推荐,郭曰方爷爷开始担任方毅副总理的秘书,这是上世纪80年代郭爷爷的一段重要经历。之后,郭曰方爷爷的工作和他的专业一直不一致,他先是到《中国科学报》工作,后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
我们问郭爷爷:“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几乎都是科学家的天下,他们所从事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您不一定在行,那么您是怎么让他们尊重您,或者对您的工作给予理解呢?”
郭曰方爷爷微笑着吃了一口面饼,连连说:“你们真厉害,过去有人说少年儿童人小鬼大,我还不信,今天可真让我遇上了。”他认真地答道,“组织当时找我谈话时我就有这样的顾虑,等我去工作以后才明白要当好一名党委书记不容易啊。科学院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当时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没有住房,办公楼里没有暖气,工资待遇差,可他们仍在努力工作。数学家陈景润世界闻名,他当时住的房子只有几个平方米。我们搞政工的同志在科学院里走了一圈没有人不流泪的,当时我的顾虑全都烟消云散了。虽然国家很穷,科学家们却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没有信息和资料,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日夜攻克科研难关,他们啃着馒头,喝着自来水,单位与家庭不分,天天工作至夜深。当时对我的工作要求是搞好科学院的管理工作,可当时并没有在搞管理,说白了是在科学院当后勤部长,利用自己熟悉中央领导的背景,打报告、写计划,要求拨款,把钱款用于造大楼、建住房、买设备、提供待遇等方面。这些都是硬件工作。谈到软件方面,中国有几十年没搞过职称评定,外国科学家到中国来不是院土就是博士生导师,或者是研究员,而我们只有一个统称:一律叫科研人员。专家若无职称证明其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就无法进行科学交流,更无法出国讲学。怎么办?国家的惯例是一次评几个人的职称,科学院各类有成就的专家有很多,那就必须突击要名额,这类事是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郭曰方爷爷开心地说:“我的专业工作没啥进展,全部都扑在行政工作上了,但我得到了别人没有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生活,懂得了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担子之重,明白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我对科学家有了深深的了解,他们是最优秀的人。兢兢业业地投入工作,对生活从不提出高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是发自肺腑的感激,这种感激不是在嘴上千恩万谢,而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为了保护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我们每年要为科学家采购丰富的食品和年货,并且送到他们家中。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少年儿童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一心把国家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为了事业可以放弃个人利益的坚强信念,学习他们踏实勤勉、勇攀高峰的不屈劲头。尽管我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只要这种精神久远传承,祖国的辉煌和振兴一定是可以实现
战胜病魔,重铸辉煌
20多年前,郭曰方爷爷一直认为自己身体不错,整天忙于工作,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也许是因为休息得不好,造成了体质下降,也许是因为平时有病症也没多加注意,等住院时已经被确诊为晚期胃癌。对一个爱岗位、爱事业、有着干不完工作的人来说,这样的打击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郭曰方爷爷告诉我们:“癌症至今未能攻克,到现在为止,患上这类病的人就等于判了死刑,对于生命的珍惜在我住院的第一天起开始变得如此地强烈。”他对自己说:“我要活下去,我还可以工作。”这句话成了郭爷爷战胜病魔的坚强动力。
郭爷爷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动完手术后的恢复阶段非常痛苦,他坚持听广播,咬紧牙关不随便乱哼哼,各种药丸量多难吃又不好下咽,但他都坚持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由于是癌症晚期,为防止癌细胞转移,医生采取了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方法。这使郭爷爷的头发脱掉了,连喝开水都很困难,有时甚至思维都有问题。但只要有一点点好转,他就会看书写文章。手中握着笔,他就会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足。
郭爷爷起先写的都是短文章,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1000多篇。后来他发现:自己在科学院工作为什么不写写科普作品呢?为了弥补对于科学常识的不足,郭爷爷在床上开始涉猎科学方面,写了一些科普文章。他前后出版了诗集12本、传记文学1本、散文集3本、电视文学、文献剧本4本、论文集2本、主编文学与思想理论著作9本。其中,《新时期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童眼看世界》、《太阳花》、《金银花》、《十岁的男子汉》、《红狐侦探》、《成才之谜》,科幻作品《马戏团里的不速客》、《微波犬》、《可爱的大傻个》等作品都拥有大量青少年读者。
郭曰方爷爷不屈服命运的顽强精神,感动了“上帝”。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得到了恢复,重新又活跃在工作岗位和文学创作之中。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他在国内获得过多次文学创作大奖,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多次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郭爷爷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他还随作家代表团访问过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希腊、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少年儿童文学和科普创作与各国的交流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
郭曰方爷爷希望我们从小要懂得一些科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基础打好了才有可能干更大的事情,基础打好了长大才能对社会真正地有所付出和回报。
最后,郭曰方爷爷告诉我们:科学领域的专家们文科水平都不错,尽管他们没有时间写文学作品,但他们的文学知识、音乐、京剧、绘画、书法的水平都相当高。一个人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后盾,缺乏各种知识的积累,就无法对社会有所贡献。
我们深深地点了点头。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室内却温暖如春……
上一篇:方舟子“打假”林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