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驱虫药对斑马蛔虫驱虫效果研究
摘要3种驱虫药对斑马蛔虫驱虫效果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对马副蛔虫具有较明显的驱虫效果,可作为昆明动物园驱虫选用药物。
关键词伊维菌素;斑马蛔虫;驱虫效果
中图分类号Q959.843;S859.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291-02
马副蛔虫(Parascaris equorum)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小肠中,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普遍的寄生虫,对幼驹的危害很大。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昆明动物园饲养的斑马中,笔者针对马副蛔虫选择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等3种驱虫药物进行对比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选用昆明动物园饲养的6匹斑马,根据笼舍分隔分为3组,分别为A、B、C组。试验药物为盐酸左旋咪唑(西南制药一厂,批号:20050707)、丙硫苯咪唑(陕西制药厂,批号:20040604)、伊维菌素(韩国LG,批号:20041006)。
1.2试验方法
分别采取A、B、C等3组斑马粪便进行蛔虫虫卵检测,采用斯陶尔氏法对粪便虫卵进行计数[1],记录检测结果。驱虫分2轮进行,第1轮分别对A、B、C等3组斑马投喂2次驱虫药,间隔7d。用量分别为:A组盐酸左旋咪唑2mg/kg体重,B组丙硫苯咪唑15mg/kg体重,C组伊维菌素2.5mL/匹。在驱虫后5d内,严密观察动物健康情况,每天检查动物排虫情况,15d后取3组动物粪便再次进行寄生虫卵虫卵计数(斯陶尔氏法)[1]。根据第1轮驱虫分析结果,选择效果较好的药品进行第2轮驱虫,分别对其他2组再次进行驱虫情况分析(方法同上)。驱虫过程中,对排出粪便进行集中处理,笼舍内外活动场进行严格消毒。
2结果与分析
2.1第1轮驱虫效果
A、B、C等3组动物使用3种药物后,驱虫效果最显著的为C组,虫卵减少率为35.14%(表1~3、图1)。
2.2第2轮驱虫效果
再次选择C组使用的药物伊维菌素对A组、B组进行重复试验,结果也取得好的效果,同样证明伊维菌素对马副蛔虫有明显的驱虫效果(表4、图2)。
3结论与讨论
昆明动物园针对线虫类的驱虫药主要有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达虫净、伊维菌素等。长期以来,由于主观上的原因,对寄生虫的防治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多年来习惯一直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驱虫,加上对驱虫效果没有进一步分析,造成寄生虫耐药性的增强,如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一些对线虫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物已不能起效[2],次对比试验采用以前未使用过的药物伊维菌素,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可作为昆明动物园下一步选用的药物之一。
伊维菌素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残留少、无抗药性等特点,是抗寄生虫新型良药,目前已在昆明动物园广泛用于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工作中,对线虫和外寄生虫及其他节肢动物有强力驱虫作用,但对吸虫、绦虫作用甚微,或不具活性作用[3,4]。为了使抗虫谱更广,曾有专家提出将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等抗吸虫、绦虫作用较好的药与伊维菌素通过一定的制药工艺制成合剂,使其抗虫谱更广、效能更高,以减少人们为同时驱除多种寄生虫而多次给药的麻烦。该试验因试验动物未检出吸虫,未进行相关试验。
昆明动物园现行寄生虫防治措施的制定是以寄生虫的发育史、流行病学与生态学特征为依据,每年定期进行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做好驱虫后环境卫生工作,加强除四害工作,以及提高动物的自身免疫力等[5,6]。但由于野生动物的特殊性及笼舍等特殊原因,给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由于笼舍不能轮转造成的寄生虫的重复感染,另由于野生动物免疫体系不健全也给寄生虫的免疫预防带来不便。
4参考文献
[1] 商云霞,狄明山,王培,等.三种药物对鸡蛔虫驱除效果观察[J].辽宁畜牧兽医,2001(1):33-34.
[2] 张宏伟,乔艳双,臧雅秋.动物寄生蠕虫对驱虫药的抗药性[J].中国兽医科技,2002(9):36-37.
[3] 李有业.寄生虫对伊维菌素的抗药性及其应对措施[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3(5):11-12.
[4] 贺兰,周艳琴,姚宝安,等.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控制[J].养殖与饲料,2006(10):52-54.
[5] 蒋红萍,涂红星,蒋建平,等.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10):55-57.
[6] 朱明,刘振武,关新富.左旋咪唑在生长育肥猪驱虫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省农学院学报,1991(1):38-43.
下一篇:獭兔的常见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