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的慢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COPD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可减少住院时间,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对延缓疾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呼吸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641-01
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50~7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20例,以下40例;平均住院天数13.5天。
2.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教育的方式采用一对一的宣教,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记忆力的好坏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健康教育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对患者提供教育、解释教育内容。每次时间要短、内容不宜过多,使患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文字教育,通过黑板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指导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要以患者为中心,由陪护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采用集中示范的方法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并利用患者间相互学习。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基本知识教育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名称和特征、引起发病的病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疾病自我照顾的重要性和常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家庭康复的意义和方法、药物治疗与相关的副作用、症状急性加重时的应对、心理照顾。
3.2心理指导由于该病是慢性病,患者因病史长、自身照护需求给照护者带来身体、情感、心理及经济等方面的的负面影响而产生顾虑。并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行动受限,易产生严重的内疚感自卑感。要允许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耐心做好解释,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康复锻炼,正确认识该病,增加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指导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加强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3.3饮食指导COPD患者由于进食减少、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宜进食高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饮水。多饮水可避免脱水,防止痰液黏稠。饮食指导内容应尽量具体到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不使用医学术语。
3.4预防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①戒烟。戒烟是防治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键,长期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呼吸阻力增加或使呼吸道阻塞加重,戒烟可延缓呼吸困难的发展,因此应鼓励患者马上戒烟,指导家属做好监督。同时,亦应避免被动吸烟及吸入空气中的其他刺激物质如粉尘、厨房油烟、烟雾等。②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感冒、避免过度劳累等诱因。③注意吸入氧气要湿化。防止气道内痰液干涸、结痂,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3.5呼吸训练指导[2]
3.5.1缩唇呼吸训练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呼气时缩拢口唇,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s,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要求呼气时间要长一些,尽量多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
3.5.2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取仰卧位,可在两膝下垫软枕,放松双肩。腹肌松驰,左手置胸部,右手置腹部,用鼻吸气。通过鼻子吸气时,右手稍微加压,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用口呼气,呼气时腹部下沉,右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呼气应该缓慢和均匀,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每次休息2min,重复3次为一组,每天重复此练习多次。
3.5.3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在上述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锻炼,如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每次锻炼由专职护士指导。
3.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详细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抗菌药物不能长期自行服用,服用多药物时,使用化痰止咳剂时应最后服用,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注意使用气雾剂后要用清水漱口,去除上咽部残留的药物防止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霉菌等。
3.7氧疗COPD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是长期氧疗,其原则是控制性给氧,即氧浓度控制在37%以下。长期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活动耐力,一般氧流量为1~2L/min,氧浓度25%~30%,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h,选择患者较易接受的鼻导管给氧或鼻塞给氧,告识患者夜间长期持续吸氧的重要性,并对患者加强正确的氧疗指导,避免因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教会患者自测心率、识别缺氧的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指甲床、口唇稍发紫、心跳加快[3]。家庭氧疗可采用医用氧气瓶或制氧机,注意存氧气的房间不能在火源附近,也要远离热源如电暖器、电视等。氧气装置应放在通风的地方,固定好,防止翻倒,出院后要按医嘱吸氧,不要随意调节氧流量,防止氧中毒。
3.8家庭治疗的教育指导出院前与患者及家属制定一份详细的出院后计划书,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疾病预防,营养饮食,出院后继续呼吸功能训练,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晨起及睡前坚持排痰,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每天步行30min,每天做3套上肢运动动作1次,服用出院及复诊的处方药,采取措施避免被动吸烟和吸入做饭油烟;不到人多的公共场合,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自我监测症状和体征,发现痰液增多、变黄、黏稠、呼吸困难加重、意识障碍等症状加重要随时来院检查。并要求家属监督执行。
参考文献
[1]郝春颖,程秀丽.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42-142
[2]姚翠玲,刘洪君.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肺功能影响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