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
【摘 要】目的:对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该类型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感染性疾病,92.6%,是主要病因;非传染性疾病16例,7.4%。经治疗后存活70例,32.1%,29例进行内、外科治疗,41例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状明显改善。136例死亡,36例患有其他疾病。结论: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准确而迅速的诊疗此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发热症状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63-02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中,发热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照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二者差别很大。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没有特征性,在临床上诊断此类发热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热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6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16例,其中男性113例,52.3%,女性103例,47.7%;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56±0.7岁,在入院治疗前发热时间为1d-1年,平均为15.8±45.23d;住院时间为3-61d。
1.2 诊断过程及方法
本组216例患者中87例(40.7%)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等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以及X射线检查就可以确诊,107例(49.5%)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28例(26.2%)可以确诊,仍有22例(10.2%)患者经过以上方法没有办法确诊,其中10例是因为拒绝行病理学检查,但是最终通过运用试验治疗法进行了确诊。
2 疾病分布与治疗结果
2.1 疾病分布
在本组216例病例中,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共200例,92.6%(肺炎98例,4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18.5%;支气管扩张19例,9.5%;肺结核11例,5.5%;结核性胸膜炎11例,5.5%;肺囊肿9例,4.5%;脓胸9例,4.5%;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例,2.5%;COPD急性加重期1期1例,0.05%);非感染性疾病16例,7.4%(间质性肺炎10例,62.5%;肺癌6例,2.8%)。
2.2 治疗结果
在所有入院治疗的216例病例中,存活70例,32.1%。这些存活者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免疫系统,经体格检查后,29例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41例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3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其中有36例患有其他的疾病。
3 讨论
3.1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
在人体与外界接触的内脏器官中,呼吸系统是最为密切的。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而言,一天24小时吸入的空气体积大约为10 000L,空气中含有大量、多种细菌、病毒等致病因子,空气中粉尘含量的增加、自身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以来呼吸系统疾病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衰老等因素使得人体的呼吸系统对于各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就出现了感染性疾病占呼吸系统疾病的绝大部分的现象[1]。
在本组216例病例中,感染性疾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的研究结果,主要是本次研究所采取的标准不同,与其他研究相比,本次研究对发热时间没有限制,即没有排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本次研究中感染性病例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3.2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及程度的探讨
由于发热是内科诊疗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其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讲,发热又是肺炎、肺结核或者是肺癌等某几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就造成了呼吸系统疾病不能引起人们重视的现象,也给医生在临床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的难题[2]。所以,在患者入院时,确定患者在入院以前的发热时间以及发热程度有助于对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一般来讲,对于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来讲,起病比较急,病程较短,所以入院前的发热时间一般比较短。而非感染性疾病则恰好相反,多数起病缓、不易察觉、症状不典型,在临床诊断上十分困难,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无疗效,耽误治疗,导致病程长。有时,虽然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以退烧,但是却无法治疗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发热。
在本组200例感染性病例中,入院前发热时间在一周以内的121例(占感染性病例60.5%);16例非感染性病例中,在入院前发热时间超过两周的11例(占肺感染性病例68.8%),病程超过三周的3例(占肺感染性病例18.8%)。
3.3 血常规检查对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的常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数量等。它的主要意义是可以及早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现象。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或者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预示着患者可能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本组200例感染性疾病病例中,白细胞总数或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123例、正常的55例、降低的22例;16例非感染性疾病病例中,白细胞总数或者中性粒细胞总数百分比升高的10例、正常的4例、降低的2例。对比发现,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血常规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不同,但是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得出血常规检查对于鉴别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意义并不大。
3.4 试验治疗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如果无法得到病理学的结果时,一般要进行试验性治疗。在临床上,试验性治疗有很多的应用实例,尤其是在肺结核和胸膜炎的诊断上[3]。本组感染性疾病200例,肺炎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支气管扩张19例,肺结核11例,结核性胸膜炎11例,根据临床经验,炎症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在有效的抗生素和药物治疗下,2~3周炎症可以消失,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炎症消失缓慢,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可能形成计划性肺炎,影像学检查可能会将上肺野的炎症误诊为肺结核,下肺野的炎症误诊为肺炎。这样,医生可能就无法正确判断到底是那种病变,所以不能急于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以免错误治疗,延误患者的康复。
4 总结
感染性疾病是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此类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邹小英,施焕中,邓静敏等.85例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4):592-594.
[2] 岳玲艳.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热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09,22(12):2846-2847.
[3] 陈怡.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效诊断方法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8):2816.
上一篇:探讨呼吸疾病的相关因素
下一篇:方便实用保健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