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华蚕桑丝织起源多元论

|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治丝的国家,并且还是一个在很长时期里唯一能养蚕治丝的国家。这一点,在英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已有论证。不过,在中国学者内部,却对中华蚕桑丝织业最早起源于何处颇有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发源于中原、起始于江浙和滥觞于巴蜀三说。

一、蚕桑发源手中原

这一论点最鲜明地展现在《中国古代史常以·专题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里。该书在《我国古代养殖蚕桑、柞蚕的情况怎样》一篇中举出,商代甲骨文不仅有“桑”、“蚕”、“丝”、“帛”等字,而且从桑、从蚕、从丝的字也多至105个。该书同时还举出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和山东益都苏埠屯商代火墓中均出土有玉蚕以及在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常发现丝绢印痕的事实;而后者印痕中不但有细密的平纹绢,还发现有织物的菱形图案。这些,均说明商代的桑丝业已较为发达,而这则可反映出中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应有桑丝业了。

事实上,考古工作者1983年在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第142号、164号墓瓮棺中,也发现有用来裹JJ的炭化丝织物,其年代为公元前3600年~前3000年。在早,考古工作者还在山西夏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半个经过人工割裂的蚕壳,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前3600年;在河北正定杨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一枚陶蚕蛹,年代为公元前3400±70年;……

降至周代,黄河流域的家蚕养殖已很普遍。最能说明问题的便是《诗经》的记载(如《豳风·七月》、《邶风·绿衣》、《魏风·汾沮洳》)以及《左传》、《礼记》、《仪礼》、《管子》等典籍的记载。前举《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指出,当时黄河流域不但已有“蚕室”,进行室内养蚕,而且还有蚕架、蚕箔等专门的养蚕工具。《礼记·祭义》中关于“奉(蚕)种浴于川”的记载,就是用清水洗卵、进行消毒,以防止蚕蚁破卵壳时感染病疾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早的养蚕育种学

《管于·山权数》关于以对民间养蚕能手的奖励来推广先进技术,促进蚕丝业的发展的叙述则反映出当时官方对蚕桑业的重视。在整个先秦时期,山东部是中国蚕丝业的最发达地区。灌木式的地桑最初就育成在这里,是谓“鲁桑”

二、蚕桑起始于江浙

《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书在提出蚕桑中原起源(中心)沦的同时,也指出:“我国南方的蚕丝虽在《禹贡》成书的战国时代已有记载,但至东汉永平末(公元704F)‘滨江湖郡’(指长江中下游)尚‘率少蚕桑’。南方蚕丝缫织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是在唐代中期,因为唐代前期的蚕丝业中心仍在北方。”直迄天宝年间,“江浙·带的蚕丝还比较落后”。该书还认为,秦汉时代,山东蚕丝业在全国仍保持领先地位;“至于四川的蜀郡成为汉代居第二位的蚕丝基地,则是东议的事”。而所滑丝织业南方超过北方的事,则是进入末代以后发生的了

由于蚕桑中原起源(中心)沦属于中华文明中原起源论的一个分支观点,所以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史式、黄人受为首的包括李新、张光直、茅家琦、季羡林、金冲及、袁坷、梁白泉、蔡美彪、戴逸等在内的海峡两岸100名学者联名提出的《重写中华古代史建议书》。《建议书》写道:

过去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之源,一切重要的发明创造都先产生北方,然后才向南方传播试举一例:直到现在,有些历史书中还说养蚕缫丝为黄帝正妃嫘祖所发明一但在黄帝之前的两千年,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中已经有了丝织工具的图像,足证古史记载失实,近年来,考古发现与民俗调查的许多研究成果说明,中华大地上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均先起于南方我们承认在三代以下,黄河流域已经形成中华文明的主流;但是也应该承认,就文明的起源而言,南方更早于北方这一历史事实。

在该《建议书》里,河姆渡遗址所出丝织工具与图像是做当作中华文明南方起源论的一个重要实证提出的。1977年冬,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县(今余姚市)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约公元前5000年~前3300年)出土的骨制盅上,发现有刻制的四条形态逼真的蚕纹,蚕的头部和身上的横节纹清晰可见;同期还发现有用于纺织的木、陶、石纺轮以及可能属于原始腰机(织机)的零部件,如木质打纬刀、长条木齿状器、卷布轴等。“从蚕纹已作为装饰图案来看,早在七千年前,蚕丝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了,可能由于河姆渡人为了展现蚕对人类以衣服的功绩,就将蚕纹刻画下来作装饰,以示崇敬”。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600年)出土有丝织品,包括绢片、丝带和丝线,“经鉴定为家蚕丝。残绢片长2,4厘米,宽1厘米,为平纹织品。”

顺便指出的是,《涛经·小雅·南山有台》中有“南山有桑”句。对所涉“南山”,笔者以为或为南方地域的泛指。冈为《南山有台》中写到的五种长在南山的植物,除桑树以外,今天均在南方湿洼之地及湖滨河边繁茂地生长着。它们是:台(即扶须、莎草)、杞(一说为枸杞,一、兑为杞棚1)、栲(俗名鸭椿)、枸(枳枸,今湖南名鸡脚梨,四川称金钩梨,云南叫鸡橘子,贵州呼拐枣)。

三、蚕桑滥觞子巴蜀

持此论者多为川籍学者。很早以来,四川不少研究者就已注意到,“蚕”与“蜀”字均是现实生活的蚕形象的模仿;另一方而,许多学者亦赞同《说文》关于“蜀,葵(桑)中蚕”的解释,将蚕归入蜀族的网腾之一。人们还注意到,殷墟卜辞中有双蚕加一王的造型(如《殷墟书契前编》六·六七)即“蚕王”。而在古蜀国,其第一代王也可视作“蚕王”——称“蚕丛”,因为他教民蚕桑。今茂县叠溪西的蚕陵山、都江堰市的蚕崖石,都因蚕一蚕丛而得名。

四川民间传说认为蚕神嫘祖出生在岷江河谷。《史记·瓦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两陵之女,是为嫘祖。”《汉书·地理志》云:“蜀郡有蚕陵县”;《水经注·江水》官本刻作“西陵”;沈炳巽渭:“西陵”乃“蚕陵”之误。据此,邓少琴认为:蚕陵即今四川茂县之叠溪,因嫘祖而得名。今川两蚕农多供奉蚕神——西陵神母神像,并有民谣流传日:“三月三日半阴阳,农妇养蚕勤采桑,蚕桑创自西陵母,穿绸莫忘养蚕娘。”

四川民间还盛行另一种传说,即认为嫘祖出生在四川盐亭。赵钧中、何天度在《文史杂志》1094年第5期发表题为《嫘祖与盐亭》的文章说:四川盐亭县金鸡、高灯等地世世代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嫘祖饲蚕治丝、嫘祖与黄帝的传说,还存留着嫘祖早年生活的历史遗址、人文地名、祭祀嫘祖的宫观庙宇、传统的祭祀习俗以及许多与嫘祖有关的地方文献资料、名胜古迹、出土文物。它们无疑地说明了嫘祖与盐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国典籍中的蚕桑之神大致有三。其一为嫘祖娘娘。南宋罗泌《路史·后纪五》说:“(黄帝)元妃西陵氏日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凶她教民养蚕丝,所以被祀为神。此说认为嫘祖娘娘系出生并

生活于岷江上游的古羌一蜀人氏。其二即为青衣神一蚕丛氏。《三教搜神大全》卷七载,蚕丛常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死后,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祠祭祀。冯鉴《续事始》引《仙传拾遗》则载:蚕丛,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头,每岁之首给民一蚕,“民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则归蚕于王”。其三为蚕花娘娘,也称“蚕姑”一“马头娘”一“马头神”。此说起源亦甚早,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有载。有关马头娘的故事旧时广泛流传于川西平原。

早有《荀子》卷十八“蚕赋”即说蚕“身女好而头马首”,以为蚕首如马首:任乃强先生以为,之所以以蚕首比马首,系因“蚕丛出于牧羌,善养马,既又创养蚕,恒以良马与蚕丝与华夏贸易,故华人渭‘蚕与马同气’。以天驷为蚕,天马为丛辰,护持蚕命。故俗于饲蚕之月禁杀马,而绘蚕丛神像作马头。华夏周秦之俗如此,汉魏晋世亦当如此。故晋人传马头娘故事(崔豹、程雅皆晋人)。”任氏还指出,蚕丛氏之得名,当源于其最早“聚野蚕于一器而采桑饲养之”。邓少琴则引《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笔者按,此为毛诗写法,而鲁、齐、韩三家则传为“蜀”),烝在桑野几句指出:“蠋(通蜀)为野蚕,经蚕丛氏之驯养而为家蚕,此为古代蜀人一大发明,故以蚕丛氏称之”。

《华阳国志·蜀志》说,蚕丛氏“其目纵”。由此笔者联想到三星堆的大型青铜纵目人面具以及青铜爬龙柱形器上的那条“烛龙”。这“烛龙”短而圆的身躯,与其纵目四羊角大头很不成比例,也不像众所熟知的曲虬浑长苍劲的龙的形象。因此,我们以为这“烛龙”之身乃是蚕身。所谓爬龙柱形器实际当属集蚕、羊、烛龙等多种图腾于一体的复合图腾柱。它反映出商周以前的羌一蜀族团在长达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部落部族发腱史上曾圳有过的多种图腾崇拜

四、结语

我们认为,就中华蚕桑丝织业的沿革史而言,根据迄今为止的考古资料与典籍记载,可以认为其拥有三个大的发源地,即中原(黄河流域)、江浙(长江下游流域)以及巴蜀(长江上游流域)。三地的先民们在各自不同的地域,在大体柑同或相近的时期(上可溯至原始社会晚期,下可延至汉末三国时期)内,都为中华蚕桑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杰出的贡献。三者应该是齐头并进,甚或互有影响,携手并行,共同书写了中华蚕桑丝织史的辉煌开篇。因此,任何扬此抑彼,抬高·地而不顾其余的观点,都不具备坚强的实证,因而都是不可取的。而这场关于中华蚕桑文化发源地问题的时沦,不是可以又一次地说明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么?不是可以又一次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的观点,当是正确无误的么?

具体落实到蜀地,应该说,正是由于三星堆文明时期以来的古蜀工匠们不断进取与艰苦探索,这才造成尔后汉代“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的气势,以至以蚕丝为原料的蜀锦、蜀绣……名湔全国且驰誉世界。当时蜀锦几欲取代北方最为先进的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与襄邑(在今河南省睢县)而称冠天下至三同时期,蜀锦甚至还成为蜀汉赖以支撑社会绐济以抗衡曹魏、孙吴并进而统一中国的主要财政柱石。诚如蜀相诸葛亮所叹:“今民贫嘲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里描绘汉晋时期蜀郡首府成都景致说:“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工织锦濯其汀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今成都仍有锦城之名,穿城二江(府河、南河)仍作锦江之称。两下年来,蜀锦与蜀绣一直是成都乃至四川的一个重要标识,也可以说是一张令世界十分看重的名片。

推荐访问:多元论 蚕桑 中华 起源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