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摘 要: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开创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文化生活的先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否为凯恩斯主义,仁智互见。但无疑,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却不能说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相反,正是罗斯福新政的权威成就了凯恩斯主义。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相互关系
一、史学界的几种不同说法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史学界历来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思想依据。美国共产党前主席威廉·福斯特说:“新政大部分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依据的。”美国史学家约翰·加勒蒂也曾说:“……萧条的紧急情况迫使他的政府开支超过他的政府税收。这样,他就部分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办法。”
与以上观点持不同意见的是我国学者黄绍湘,他在其著作《美国通史简编》中说:“罗斯福新政及其‘智囊团’实行‘新政’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它是和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相吻合的。”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是不谋而合的,我国学者刘绪贻、金重远就持这种观点。
二、“不谋而合”
罗斯福毕业于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哈佛大学,罗斯福在上大学的最后一年,选修了4门经济学课程,“讲授这些课程的老师,都是主张改革的;他们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他们是主张‘管理国家’的。”可见罗斯福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接触了这种类似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观点。到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时,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理论”或者说危机处理的方法。富斯菲尔底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私人利瑞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有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当然罗斯福本人则否认自己有什么“经济理论”,这也表明罗斯福确确实为实用主义者。
在罗斯福致力于新政的同时,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使得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彻底的破产,形成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学派、美国早期芝加哥学派以及凯恩斯主义等。
凯恩斯主义从产生到成为西欧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指导思想,有着一个长期的过程。在1931年的哈里斯金圆桌会议上,凯恩斯对美国实行公共工程还表现的信心不足:“我感到,关于实行公共工程的理由,在美国要比英国小得多。”1933年,凯恩斯在《走向繁荣之路》一书中对财政政策作用的肯定程度才开始加强,1936年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这时已经是新政的第三个年头了,新政的推行无疑早于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三、罗斯福与凯恩斯到底谁成就了谁
凯恩斯对罗斯福本人的影响是非常小的。1934年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接见了这位经济学家,会后罗斯福说道:“他完全是个书呆子。他一定是个数学家,而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凯恩斯把这些财政措施当作原理,而罗斯福只是迫不得已“只把它当作权宜之计,目标还是平衡预算……”
相反,罗斯福新政则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9年以来,凯恩斯就密切关注着美国的时局,并多次在《大西洋》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为“新政”出谋划策。1933年7月,美国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对于此举,凯恩斯在《每日邮件》上写文章盛赞说:“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的种种言论表明,其从“非凯恩斯主义者”发展到“凯恩斯主义者”这一过程中,“新政”毫无疑问地对凯恩斯起着促进作用。
“新政”的成功在当时的舆论界被普遍認为是凯恩斯理论指导下的结果。这一赞赏也逐渐被资本主义学界,甚至政界所接受。于是“凯恩斯主义神话”便应运而生。由此可见,“新政”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和认可,奠定了凯恩斯主义“新正统”地位的基础。在标志着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将近10年以后,凯恩斯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正统”地位被最终确立了下来。
参考文献:
[1]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2]约翰·加勒蒂.美国简史.哈珀与罗出版社,1985.
[3]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3.
[4]丹尼尔·R富斯菲尔德.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经济思想与“新政”起源.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6.
[5]厉以宁.凯恩斯理论是怎样成为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的.北方论丛,198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沟中学)
上一篇: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综述
下一篇:国有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