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0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诊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B超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包括胰腺炎52例、肾包膜下血肿2例、肠套叠6例、肝脓肿患者8例、肝包膜下血肿2例、腹腔脓肿6例、脾内血肿6例、胆管炎并胆总管结石30例等。其中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6%﹝192/200﹞,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84﹝168/200﹞。结论 螺旋CT对急腹症的诊断在临床上有其充分的优越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利于指导治疗。
关键词:CT;急腹症;诊断;准确率
众所周知,对急腹症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不但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上,多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1],为急腹症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充分条件。本项研究回顾性地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为13~83岁,平均年龄为(40.7±6.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腹痛。
1.2方法 本研究初期采用GE HI speed 2 CT,研究后期采用GE公司bright speed 16 CT。患者扫描前30min~1h口服泛影葡胺500~1000ml,以充盈胃和小肠。临床上对怀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需要禁食者采取直接扫描,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则用水口服。患者的扫描范围从膈顶开始扫描至耻骨联合结束。对于怀疑患动静脉血栓性病变和消化道出血性病变等疾病者,建议加做增强CT扫描。扫描参数均为:电压120Kv,300mA,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mm,重建层厚为3.75mm,层间隔为2.0mm,其螺距为0.75:1,床为11.25mm/rot,螺旋时间0.6s。检测后采用相应的处理软件进行后重建、阅片,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肠道准备。超声检查采用本院自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东芝 ,阿波罗500,探头频率2.5~12MHz﹞, 同时对患者进行腹部盆腔的超声全面检查,重点观察患者受伤的部位,检查时避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检查完毕即出具相应的诊断报告。诊断标准为螺旋CT和依据超声的急腹症诊断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证实诊断为以下结果:包括胰腺炎52例、肾包膜下血肿2例、肠套叠6例、肝脓肿患者8例、肝包膜下血肿2例、腹腔脓肿6例、脾内血肿6例、胆管炎并胆总管结石30例、肝内血肿6例、腹股沟疝4例、急性胆囊炎6例、脾挫裂伤伴脾内血肿12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5例、肠梗阻10例、阑尾炎18例、创伤性急腹症14例、胃肠道穿孔12例、卵巢囊肿并感染4例。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6%﹝192/200﹞,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84﹝168/200﹞。经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腹症临床上发病急,病程的进展迅速,一旦诊治不及时、准确,往往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多通过影像学的方法诊断。临床上常见的关于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有有X线透视、腹部平片、腹部超声以及螺旋CT和MRI,但是每一种检查方法均有其长处和短处,有自己的特點[2]。对肝脏、胆囊以及盆腔的病变,超声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而对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以及消化道穿孔,X线则十分有效[3]。如何选择一种全面的、科学的诊断急腹症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但可节省检查过程的时间,还可节约患者的费用。
本项研究对腹部螺旋CT平扫和超声对急腹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对急腹症的诊断准确性很高,达96%,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84%﹞。由此可以认为,螺旋CT对急腹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同时,CT扫描不但所需的时间短,而且速度快,一次扫描的脏器多,还能够最大密度地重建,而多平面的重建可获得各角度的图像,使病变的征象呈现的更为清晰和明确。CT对病变的诊断特异性高,在诊断急腹症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项研究还发现,CT征像显示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的增厚,胆囊的增大,胆囊周围的积液[4]。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是由于胆囊壁的脓肿、坏死、出血导致胆囊的不对称性肿大、肥厚。急性胆囊穿孔后可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膈下感染、内或外胆瘘、肝脓肿等,如穿孔为亚急性,漏出的胆汁被大网膜及其周围脏器所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从而呈现局限性腹膜炎征象。CT在诊断胆管结石方面不仅可清晰显示扩张的胆管,而且也可明确显示胆管结石的部位。通过三维立体的重建,不仅可显示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同时还可显示胆道和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扩张的程度,利于准确判断胆道内的结石及气体病灶[5]。虽然超声也能诊断胆道疾病,但有一定局限性,即超声对胆道内的部分结石和气体灶进行准确的诊断[6]。
急腹症的患者常常会伴有一定的肠腔胀气和扩张,准确检出受损脏器的部位及其程度非常重要。CT也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7]。虽然急性阑尾炎一般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正确诊断,但仍有20~33%患者临床上诊断并不清楚,而X线平片的诊断经常受到限制,超声虽可以显示阑尾的扩张,但是在肠气较多和肥胖的患者中诊断困难,而螺旋CT扫描则显著提高了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口服/灌肠对比剂,可清晰地显示阑尾周围炎症、肿大的阑尾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等,对阑尾炎正确诊断得以显著提高[8]。螺旋CT还能清晰显示肾盂以及输尿管的扩张和积液[9]、肾及输尿管各段的结石影,而超声则常常因为骨质的影响,不能很好显示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10]。大量的研究还表明[11,12],对于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目前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仅可根据膈下的游离气体观察胃肠道穿孔的情况,据此判定有无肠梗阻,根据胃肠道是否出现液平面、积液和积气,但并不能明确肠梗阻的原因,而螺旋CT扫描,通过多平面的重建分析,不但可清楚的显示萎缩的肠管,扩张的肠管和移行段,还可以判定肠梗阻的水平和原因,也可以判定是否存在以及程度的轻重,是否存在缺血和绞窄,是闭袢性还是单纯性[13]。对于腹腔内脓肿,超声在肠气较多或患者肥胖的情况下对于病灶常常不能清晰显示,螺旋CT可清晰显示腹腔脓肿的中央坏死和形态大小,以及脓肿对周围脏器浸润的程度以及推移。目前,超声检查虽然以其操作简单、费用低、诊断的准确性高作为首选的方法,但CT能更好的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和变化,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螺旋CT对腹腔炎症、内脏创伤、胃肠道疾病和腹部大血管疾病方面较超声有明显的优势[14]。
综上所述,CT可以清楚显示腹腔脏器损伤的准确部位和程度,也能准确对损伤的分型做出诊断,对腹腔和腹膜后出血的诊断也较敏感。通过螺旋CT扫描,不仅可发现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症等,还可以了解腹腔其他脏器的变化,也可对胆道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结石,肠道的肿瘤,腹内疝等少见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所以,螺旋 CT对急腹症的诊断在临床上有其充分的优越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利于指导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群,钱阳明,王占宇,等.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32):66-68.
[2]闫喆,李欣,赵滨,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3,28(7):735-738.
[3]王娜,蒲红,赵原,等.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8):1356-1357,1360.
[4]王康,趙泽华,王之,等.肠道急腹症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3,28(2):191-195.
[5]兰俊,林黎明,邹建勋,等.16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22-2123.
[6]孙晓云.螺旋CT在老年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660-661.
[7]唐益民.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099-4100.
[8]吴仁华,钟小玲,邱小康,等.多层螺旋CT对胃肠穿孔患者腹腔少量游离气体的诊断[J].当代医学,2013,(24):62-62,63.
[9]朱佳,赵萌,唐文伟,等.16排螺旋CT在急诊中对诊断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4):617-619.
[10]罗海翔,邓锻炼,刘辉,等.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204,206.
[11]姜本忱.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 CT 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200-200,178.
[12]曹文.腹部16排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44,146.
[13]蒋清,罗江山,刘寒湘,等.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诊断的优势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99-100.
[14]叶泳松,刘波.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肠病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1):29-31.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