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改良式追溯记录单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报告如下:
1改良设计记录单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统一用A4纸打印(A41、A42 2页,正、反两面)。
1.1 A41正面 为高压蒸汽灭菌记录,内容包括:①灭菌物品记录区:时间、科室、灭菌物品、数量、锅号、锅次、装载者及灭菌者姓名[2];②物理监测记录区:物理监测参数、监测结果及监测者;③化学监测记录区:化学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及监测者;④生物监测记录区:生物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及监测者。
1.2 A41反面 为化学监测原始数据粘贴区及快速生物监测记录区。化学监测原始数据粘贴区包括BD监测数据、PCD监测数据及3M胶带粘贴区。快速生物监测记录区包括日期、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植入性器械公司、植入性器械名称、锅号、锅次、灭菌结果、灭菌者、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及荧光反应结果、监测者等项目。
1.3 A42正、反面 均为物理监测全过程原始数据单粘贴区。包括BD试验监测及每锅次高压蒸汽灭菌过程打印数据:工作开始时间、指示卡、指示胶带、操作员号、运转次数、程序性质、置换时间、灭菌时间、干燥时间、脉动升温灭菌及压力等。
2应用
2.1灭菌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按WSO 310-2009要求)结束后,确认合格,立即填写高压蒸汽灭菌记录表格。
2.2灭菌者与助消班护士共同清点待灭菌的器械物品数量,按要求进行装载后,填写锅号、锅次等信息并签名。
2.3灭菌者按卫生行业标准(WSO 310-2009),做好物理监测,化学监测(PCD管腔监测、3M胶带、爬行卡)及生物监测(植入性器械每锅的快速生物监测)。
2.4灭菌结束后先将物理监测结果剪下,取出灭菌物品,灭菌者与助消护士共同检查所有监测试纸变色情况,快速生物监测按要求与对照管同时放在培养基相应位置(3h后观察结果),荧光反应阴性合格。
2.5如所有监测合格后,灭菌者与助消班护士再次核对结果及灭菌包数目等,普通包由灭菌者进行发放。植入性器械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才发放。由灭菌者填写高压蒸汽灭菌记录,并将监测结果粘贴在监测表中相应区域。BD监测、PCD监测、3M胶带、爬行卡监测试纸(监测条)左边线与粘贴区左边线吻合,物理监测纸则先将无打印内容的空白区剪去,上、左、右三条边线与粘贴区上、左、右边线吻合,平整粘贴,待干。
2.6《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每日1份(A41、A42),整齐夹在塑料文件夹内,月末进行扫描,以jpg格式保存在电脑内专门文件夹中,年终备份。纸质记录单装订成册,封面标注时间,入档案盒保存3年以上备查。
3结果
统计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消毒供应中心表格式灭菌过程及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前、后用于灭菌监测记录耗费时间、费用支出、CSSD工作人员及护理质控检查组对监测记录的满意度方面的数据,见表1,表2。
4讨论
4.1《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版面简洁美观、项目齐全实用,涵括灭菌物品从装载开始到灭菌结束整个流程的动态观察记录,便于追溯查询。
4.2填写快捷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厂家预设的数据打印规格设计生物监测如BD监测、PCD监测、3M胶带爬行卡监测试纸(监测条)及物理监测原始数据粘贴区,区域独立、标识醒目,各种原始监测结果分门别类地粘贴在相应区域内,整齐规范、清晰美观,有效避免了因记录分散、凌乱,原始数据单折角、卷边、磨损,甚至丢失导致的查询追溯困难。
4.3《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每日1份,规范填写完毕后暂时夹在塑料文件夹内,月末将记录单扫描后以jpg格式保存在电脑内专门文件夹中,年终备份,保存时间不受限制,便于随时调阅。纸质记录单则按日期先后顺序装订成册,封面标注时间,入档案盒保存,其页面少、体积小、装订规范、时间醒目,方便追查灭菌工作过程的历史状况,采用电子版与纸质版同时保存备查,做到万无一失。
4.4《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应用的意义。原有的消毒灭菌监测记录凌乱、分散、有数据丢失的可能,不便于追查,且记录更耗时、耗费纸张,不利于保存,使用《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过程与效果监测追溯记录单》后,灭菌过程及效果监测记录更加规范、完善、便捷,监测结果原始数据单完整、集中保存,既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又便于随时追查灭菌工作过程的历史状况,对无菌物品实施可追溯性管理,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有力佐证。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更规范。在各兄弟单位推广使用良好。在等级医院评审省厅专项验收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5.3.
[2]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5.4.1.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