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总结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组织专家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新一轮的修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突出信息时代特点,引进最新学科、信息技术思想和理论,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建议专家成员中除了一定比例的学科专家外,还应增加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有影响力的“大家”。同时,为了避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理论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修订时还要倾听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心声,让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接地气,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彰显培训的英语学科特色,让远程培训切实助力教师培训工作。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关键在教师。英特尔公司第四任总裁、原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认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对英语教师进行具有学科特色、有针对性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二是围绕英语课程改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同时在教师培训中,要教给教师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和技术分开的教学知识,而应注重技术与学科相结合。
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一直困扰各类教师培训的一大难题,过多的培训,往往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安排,影响培训效果。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新手段,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让教师学习工作两不误。近年来,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cn/)在远程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在镇江、南通、泰州等地区开展了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只需打开电脑,根据自身需求,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完相关内容后,再通过问卷、在线讨论、案例设计等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员对学习中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可反复观看或在线提问,学科专家会对学员所提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3.去伪存真,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在各种展示课、公开课中,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给传统英语课堂吹来一阵春风,让听课教师赞不绝口。但回到常态课时,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难觅信息技术的影子。教师在展示课和常态课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总是若即若离。信息技术不能成为英语教学的“遮羞布”,只有等到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用一下。广大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摒弃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伪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要摒弃“高大上”,遵守实用原则。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和学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如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的讲解、背诵、检测、批改等却因为枯燥、单调、投入时间多、效果差,一直饱受师生诟病。为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尝试将金山词霸软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去。
(1)将需要背诵的词汇输入生词本(见下图)。
(2)根据需要,设置测试的试题数,题型分为: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顺序可选择:随机顺序、从难到易、从易到难(见下图)。
(3)学生词汇记忆后,可选择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三种形式进行词汇测试(见下图)。
学生在单词拼写时,如遇到单词一时想不起来,可点击“发音提示”,在读音的提示下写出词汇。
(4)检测结果反馈(见下图)。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无可替代的选择。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后,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将信息化教学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强化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掌握英语知识点,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凯丽,李悦,赵颖.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晓,孙艳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之思考与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1).
[3]叶力汉,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度第十一期立项课题“跨区域名师工作室联动的研究”(课题编号2015JK11-L19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下一篇:浅谈微课在高校航空英语中的应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