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小主持社团工作总结
本期来,我坚持以活动育人的宗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员快乐成长为目的,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14人,均来自一至三年级,多数学生不乐于在众人面前表现,性格较内向。
二、做法与成效
1、认真做好班务工作
每次进行课前点名,做到及时和缺席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情况。
每次课间进行安全巡视,及时处理学生矛盾,营造良好班风。
每次放学时督促学生搞好卫生,关好灯扇门窗,及时和未及时来接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全体学生回家后方离校。
设立了学生情况登记本,对学生每天的表现进行点评奖励,并根据学生的评比情况评出了三位“主持小新星”和四位“进步星”。
经常和家长进行联系,通报学生在校表现, 了解学生情况,共同探讨。
2、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1)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系统教让地了解并掌握语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口齿清晰度、音质的优美程度,针对容易错的内容,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我逐个认真纠正,反复示范指导,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
(2)、在教学中,我注重基本功训练,经常进行站姿,坐姿,走姿,表情、气息的训练,使学生能较正确运用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等技巧。
(3)、通过艺术表演、作品赏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对艺术真实的洞察和体验能力。通过系统的绕口令训练、儿歌朗诵、诗歌朗诵、节目主持训练、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同时感受表演艺术的乐趣与内涵。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我都让每位学生最少有一次上台的机会,对学生每一次上台的表演进行点评,培养学生达到语言规范、口齿伶俐,同时提高了主持、朗诵、讲故事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最小的为7岁,最大的为9岁,且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上课的难度较大,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但仍存在着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认真的现象。
基于以上情况,我不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着重培养孩子当众说话的自信心,训练学生普通话发音,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及语言组织能力,掌握主持的基本技巧,提高临场心理水平,通过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训练学生普通话及培养基本语感;
通过形体训练,培养学生基本主持人风范;
通过主持人能力的系统训练,掌握主持节目的基本技巧,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学校、家长的认可,这些离不开主任的正确领导,同样也是任课教师努力的结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打工作做得更好。
白合学校
周定华
2013-6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题目中“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萧伯纳称小姑娘是小老师?对于前面两个问题,大部分孩子听完我的问题就跃跃欲试了,显然文中只出现了两位主人公,非常容易判断谁是“大作家”,谁是“小老师”。至于第三个问题,孩子们好像有点犹豫,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述。于是,我让孩子们先别急着回答,细细地读课文,并抓住关键句的朗读,体会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对于孩子们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没有因为怕延迟教学时间而直接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还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得内容,接着我让孩子们边读课文,边体会萧伯纳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娜塔莎又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圈圈画画相关的句子,并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圈画得也很仔细,他们还不忘及时地写上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一些孩子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通过朗读他们也非常认真地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在了相应的句子旁边。看着他们勾画地那么用心,我想应该把发言的机会先留给他们。于是,在交流时,我先让这些孩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站起来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不够自信,回答时声音也不够响亮,但都能表达自己的读书后的感想,这点让我很是欣慰。针对孩子们不够自信的表现,我给予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变得大胆多了,有些孩子看到我很认同他们的想法时,一下子有了自信,整堂课上小手便不停地举了起来,看起来格外的兴奋。
通过《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教学,使我意识到只要给孩子充分的朗读时间,即使基础很差的孩子他也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不能抹杀这些孩子的积极性,而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恢复自信心,从而慢慢地适应课堂教学,跟上其他孩子的成长步伐。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对题目的分析的确过多,而且有点偏了。特别是对“小”字的分析。所举的例子“小鬼头、小露珠”等,与本课的“小老师”并不完全一样,我为了引出娜纳莎的可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有点单调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对前后对比性的感悟,还有点把题与文割裂开的感觉。
我的读书指导确实没有到位,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得有些少了,缺少反复的自由练读,还应该关注一下读书能力稍弱的学生,指导一下他们的读书,更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感觉。
课堂上应减弱预设的束缚,多让出一些空间让学生交流碰撞。譬如,对萧伯纳的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像的语气,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辩一辩。“小女孩的话又应该怎么读”这个环节也是一样。以上两个环节我处理的节奏的确有些快了,没有给足学生思维碰撞的时间。
另外,在最后第三次修改教学设计后,我把“找小女孩的外貌”改为“找找小女孩的可爱之处”,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我认为,作者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可爱,与其让学生“读外貌”还不如让学生“读可爱”呢!
小作家社团教学工作总结题目(共15篇)
小学手工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武术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国画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上一篇:物态变化,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17学年化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