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教学考试 >

大江保卫战教学心得体会

| 来源:网友投稿

大江保卫战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大江保卫战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大江保卫战》读后感

五二班 朱怡琳

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要靠水才能生活。水给我们带来了一切,它为人类来带了希望,却也是毁灭的象征……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长江地带洪水奔腾不息,淹没了房屋,让许多人无家可归;
淹没了学校,让无数学生在恐惧、潮湿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
淹没了树枝,鸟儿,动物们无家可归,有的被淹死了,有的逃到了别的地方,只留下了一颗颗悲伤地泪珠……

这时,当长江地带被黑暗、恐惧淹没时,一束希望的光芒出现了——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们接到任务,日夜兼程地赶到了灾情现场,进行救援。

这些官兵不畏惊险,每人一套救生服,分散到各地去进行救援。有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一座座人墙,阻止洪水的侵袭;
有的,背上麻包,不顾泥地行走困难,即使受了伤,也没有休息,依旧把麻包堆在大堤上防固大堤;
有的,划着救生艇,不顾疲劳,火速赶到被淹没的房屋,去寻找需要救援的人……

他们,对当地的群众来说,就像大救星,把他们从黑暗中拯救出来。那些战士,为了救当地的群众,不知做出了多少奉献:个个都成了泥人,有些受了伤,因为没及时处理,又加上被水浸泡,伤口被感染得非常厉害,甚至有些人在这场“战争”中死去。

他们,是为了群众的生命而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伟大的,是英雄。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姓名,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民奉献的优良精神,让解放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中心小学 王飞 邮编:222135 联系电话:13675275912 教案背景: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感悟,让学生得到了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进而实现了入境、感悟、激情的最佳境界。充分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优势,恰到好处地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声像影”的同步画面中,使他们进入课文情境,进入人物角色。引用“看、听、读、思、议”实践活动,从“人物表现-内心世界”的真是感悟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合作、自我展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激发情感

1、电脑多媒体播放1998年洪灾纪录片,让学生用书上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2、交流汇报:你从网上或报纸杂志上了解了哪些子弟兵救人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小结过渡: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人民子弟兵们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人民子弟兵是怎样打胜大江保卫战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通过交流体会,了解学生对抗灾救灾情况的了解程度,渲染情境,为一堂课教学奠定情感基调。]

二、细读探究,体验感情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概括。①大堤抢险;
②铁汉本色;
③勇救群众。(教师随机板书)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多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联系课文内容,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小组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出示:“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学生齐读后教师提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子弟兵救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体会)

(5)再次朗读这句话。

(6)齐读第四节。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抓住课文中折射体现战士们伟大精神的重点词句,通过抠词抠句,细细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感悟;
并通过说的训练和相关资料的介绍,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近英雄,从而使战士们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省略了什么内容?从这个省略号中可以看出来什么?(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

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如果你是被救援的群众,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请先用笔写下来,再交流。

(3)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那么深,能通过朗读把你们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4)学生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五节,再全班齐读,最后练习背诵第五节。

(5)总结引读第六节,不仅要读出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气概,读出他们的崇高精神,还要读出人民群众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歌曲《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播放歌曲《为了谁》)

2、在歌曲声中,让学生在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对参加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说一句祝福(或赞颂)的话。

3、以“我心目中的人民子弟兵“为开头写一段学习本文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积蓄情感的过程,因此,课文接近尾声时,师生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一触即发,教师应充分抓住成熟的时机,将渗透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精神进行升华、内化,引导学生将喷薄而出的情感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 英雄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铭记

教学反思: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教师对教学充满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感染着学生,又为他们树立了无声的榜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课文的情感基调,从学生的实际处

罚,捕捉能够产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情感的立足点,用教师对课文的不同情感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学时注重情境教学,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多媒体展示、材料汇报等形式,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思维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重回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作情感铺垫。

二、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在课文教学中,我引导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说一句祝福或赞颂的话,升华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的情感,抒发自己的体会。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沈菊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解放军官兵英勇保住大堤的气壮山河场面,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2、品味文章语言,以文章思想内容为背景,体会作者四字词语表情达意的妙用和人物动作描写的精准。

3、认识领会课文“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领悟情感,并体会四字词语在写作中妙用;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认识领会并实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学生做“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并提醒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2、“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练笔训练稿纸、黄晓文动作流程图示、PPT

一、复习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让我们用朗读把自己带进。那1998年的夏天„„出示引读:
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跟老师一起写这这个词。(板书:气壮山河) 那么,这篇通讯的2-6小节主要向我们描述了哪两个气壮山河的场面?请概括地说。

板:保大堤 救群众

二、学习2-5小节

1、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笔触回到1998年7月27日的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旁,去看一看四百多名官兵保卫大堤的场面。

请你默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打动了你,让你读出了那种气壮山河的感觉?划出来,可以作简要批注。(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

谁来,先选最打动你的那一句读读,简要说体会。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四处:

①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点红“闻讯赶到、一场令下、一条长龙”,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一声令下,就成了一条长龙,一道钢铁长城,这种英勇无畏的气概气壮山河!!谁再来读一读,把这气势读出来。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

②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学生交流时引导抓住,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点红:来回穿梭、赤脚奔跑、全然不顾、一个念头。这里有一个词,全然不顾。请你联系句子想一想,他们全然不顾什么?

他们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他们全然不顾肩头沉重的沙包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他们全然不顾泥水中来回穿梭的劳累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他们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脚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他们全然不顾生命的危险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四百多名官兵 “一个念头”!这就叫“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你再来读。

③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战士们高声喊道,你喊得不够好,这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三个感叹号,要怎么读才好?)再来!或者表扬你读得好,声音一个比一个高,你为什么这么读?你再读。你们听出了什么?(气势(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可以说这喊声气壮山河,震撼人心,我们一起喊出来。用心来朗读。激情澎湃、坚强英勇、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点红“奋然跳入、血肉之躯、难道他们不知道也许这一跳,就会被急流冲走 ;
被巨浪吞没 ;
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再也不能回到温馨的家里了? 但是战士们义无反顾,与狂风巨浪作战,与洪水作战。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大堤,保住大堤!)这激情高亢的喊声,这舍生忘死的精神气壮山河啊!

④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读到这个“伤痕累累”,你能想象一下,官兵们的身上可能有哪些伤?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不忍心读出来,大家浏览一下,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再来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心疼和怜惜。

引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回过来读读刚刚划出的这些关键词,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来用心读读这些四字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作者正是用这么多锵锵有力的四字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场面的气壮山河,写出了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勇精神,让我们好好地读第二节,关注这些四字词语,读出气势,读出感动来!(配乐)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铮铮铁汉)

接下来课文具体描写了黄晓文的感人事迹。请你读一读第四小节,哪里最能显现出黄晓文这一个铮铮铁汉的本色?学生读,说体会。

我们发现,作者在描写黄晓文时着重抓住了什么来写的?请你再读这些句子,圈出几个关键动作来。指名说圈出的词语(说、咬、拔、扯、捆、转、扛、爬)“来不及了!”从黄晓文说的这四个字让你读出了什么?什么来不急了,他究竟急的是什么?(他在与时间作战)平时,你有被什么刺伤过?疼吗?而黄晓文呢?哪个词看出来。你被刺伤后是怎么做的?而黄晓文呢?这么一对比,你读出了什么?读书就是要把自己带进去,这样才会有深切的体验。

正是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铮铮铁汉,一个英雄的本色。谁来读读?(英雄仿佛就在眼前)

2、对比出示第2节和第4节

回过头来,比照一下,同样是写保大堤,课文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是写四百多名官兵保大堤,全场的整体描写,是“面”,第四小节是具体写黄晓文一个人的,是“点”。

对,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板书)就好比摄影,面的描写就相当于给一个“广角镜头”,而点,就是一个特写镜头。

既然已经写了四百多名官兵一起保大堤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黄晓文一个人呢? (以点带面,从一个人身上看到很多人,写一个人,代表的却是整体) 点面结合的描写,既给人以整体感,又可以很真切地了解具体情况。

是啊,从一个黄晓文身上,我们可想象到有无数这样的铮铮铁汉英勇奋战在长江堤坝上。这里有一个 “„„”。李向群42度高烧不下岗,直至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
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

(音乐响起)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他们是为了谁?让我们继续用镜头来扫描人民子弟兵英勇救群众的情景。

4、学习第5段

自由大声读第五小节。

谁来读第一句。这组排比句连用了三个“飞向”,战士们驾驶的是冲锋舟,用“驶向”不是也很恰当吗? 好不好?(引导:“飞向”写出速度快。被困的群众身处危险,战士们的心里如何?时间意味着生命。能不急吗?) 同学们,阅读就是要善于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就发现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当。三个“飞向”写出了速度之快,写出了战士们救群众之心切,写出了气势啊!建议大家在“飞向”下加个三角符号。谁来读出这种急切来?

谁接着读?

第二句:一个省略号的背后又藏有多少故事。请看一组图片:
第三句:引读,也就是说——

第四句:红五星,迷彩服,人民子弟兵就是人民的大救星。

读到这里,你想说对这些战士们说什么?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勇精神气壮山河。(指板书)

这一段句式整齐,流畅,朗朗上口,同桌两个人配合来接读,读出你的赞美、敬佩之情!

三、学习最后一段

1998年夏天,这场气壮山河的保卫战,我们的铮铮铁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必将深深地融于大江不朽的灵魂之中,人民不会忘记,也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资料,阅读1998年抗洪中的英雄故事。

2、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从运动会、竞赛活动、联欢会等任选一个内容写一段场面描写。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四百多名

保大堤

点面结合

气壮山河

黄晓文

( 铮铮铁汉)

救群众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洪水画面。

2、这就是1998年的夏天。当时是暴雨,大暴雨,是一场接着一场。那奔腾不息的长江,转旋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板书:大江保卫战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受一下语言文字背后所描写的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请同学们自由读2---5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语句。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A学生交流所画的语句,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B “嶙峋”这个词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C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钻到心里疼,因为十指连心啊。那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们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 D是的,尽管——(疼痛难忍),尽管——(血迹斑斑),可战士们——(全然不顾),从这里你感受到战士们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呢?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感动。那么谁能把这几句话读好,读出你的感动呢?

E战士们对这种疼痛为什么会全然不顾呢?(因为他们心中只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对!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生回答) F“保住大堤”这个念头在他们新中深深扎根了。子弟兵们都在心里默默的祈求能够保住大堤,并且决心一定要保大堤。让我们读读他们的心声吧!

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战士们在怎样的环境下筑起了一道人墙?

B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这几个小时战士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C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血水汗水,水水相融。

D我们的战士们并没用害怕,他们曾立下这样的革命誓言: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E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3、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A“劈波斩浪”,你是怎么理解的? B三个“飞向”你读懂了什么呢?

C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真是急人们所急,想人们所想啊。

D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出示资料)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个被救的人,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战士说些什么呢?

E有人说,军和民就像鱼和水,我看,军和民就是血和肉。

4、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A 理解“军旗飘扬”“军徽闪烁”“红五星”“迷彩服”

B引读: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

5、学习黄晓文的事迹。 A面队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我们一起来听听黄小文的故事吧。

B此时此刻的黄晓文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不疼吗?假如你就是他身边的一个人,你会对黄晓文说什么? C出示子弟兵奋战图。

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献出的不止是鲜血,甚至是年轻的生命。

四、总结。

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子弟兵。

2、出示: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3、抗洪尽管已过去近10年,相信这一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1998年,13亿双眼睛同时凝聚这里,那拍岸惊涛撞痛了13亿颗心。然而,众志成城。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终于屈服在全民族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移山威力前。让我们重温那一副副感人的画面,牢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五、作业

给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写一封信,把最想对子弟兵说的话写下来。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

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教师教学大江保卫战心得体会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共3篇)

湘江战役现场教学 心得体会(共9篇)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保卫战 大江 心得体会 教学

热门排行

张祖庆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课前谈话:1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举手。2 你喜欢怎样的动画片?3 你有没有想过

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教学

武汉市武昌区是全国新课改实验区之一。我们不敢说武昌区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代表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三篇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一篇近年来,市城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平田小学曹文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

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问题探讨

摘要:在学校中,武术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然而,武术教学与其他课

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强调生活化。关键词:音乐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

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13篇

夹杂多种声音,未经官方证实就经微信、微博等公文微信公众号途径广泛迅速传播,往往言之凿凿、先声夺人,使

2022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导语】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一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人生每一步十九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