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教学考试 >

端午粽,教学心得体会

| 来源:网友投稿

《端午粽》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把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加深对屈原了解和尊敬。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难点: 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突破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粽子颜色的叠词,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粽子,提高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创设情境导入。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想:外婆是什么时候盼我们回去?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板书。

(3)在这段话中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一读。

(4)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5)拓展练习。

(6)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粽子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7)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并扩展。

(8)指导朗读。

(9)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指名回答。

(3)出示本段最后一句话,大家齐读,问:从这句话中说明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范读,指名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提问: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师过渡,引出视频动画《端午节的由来》

三、课外拓展

1.同学们,在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粽子,还干什么? 2.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叶

糯米

味道:清香

又黏又甜

意义:纪念屈原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豆、真”两个生字,认识两个部首“立字旁”和“米字旁”。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感受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两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刚刚过了清明节,谁能和我们分享下,在节日里你都做了什么事情?(踏青、扫墓、吃鸡蛋)。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你知道端午节吗?想不想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端午节有关习俗的图片)

2.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学生交流。看来啊,同学们都对粽子情有独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午”。

1、利用口诀“牛字不出头”来识记“午字”。

2、指导书写。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师范写,学生仿写。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

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立”字旁。粽子是米做的,所以粽子的“粽”带“米”字旁。

开火车读再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学以致用。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端午节的时候外婆给我们煮粽子。

3.学习第

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这段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点,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2)粽叶、糯米、枣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想一想你平时吃的粽子是不是也这么好吃又好看?边回想粽子的美味边美美的读一读。

(3)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咱们平时吃的粽子最外面是什么?(粽叶)粽叶的里面呢?(糯米)最里面呢?(红枣)。是不是和我们课文里写的一样呢?看来啊,作者就是按照这样从外面到里面的顺序来描写粽子的。那我们也按照这个顺序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运用学到的朗读方法自己读第

2、3句话。 (4)指名读第3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又了解到了粽子的那些特点?(花样多)。美滋滋是什么意思呀?美滋滋说明粽子的味道怎么样?你还能想到哪些像美滋滋这样的词语?学生交流ABB类型的词语如乐呵呵、笑嘻嘻。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宁愿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屈原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热烈的爱国之情啊!和屈原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全国人民都在习爷爷的带领下团结奋进,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能像屈原那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豆”“真”,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好笔画“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豆”和“真”是上中下结构要写紧凑,整个字不能太长。

3.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展评生字书写情况。

五、拓展阅读主题丛书《端午节》。 1.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和节奏。

2.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惯,也了解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我们也要向屈原那样热爱我们的国家,决心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那么你心目中祖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课下画一画,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端午粽教学设计课件(共5篇)

端午节个人心得体会(共5篇)

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策划方案(共14篇)

端午节口号(共3篇)

教学心理课心得体会(共3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端午 教学

热门排行

张祖庆创意教学心得体会

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课前谈话:1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举手。2 你喜欢怎样的动画片?3 你有没有想过

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教学

武汉市武昌区是全国新课改实验区之一。我们不敢说武昌区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代表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三篇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一篇近年来,市城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一年级汉语拼音α、o、e教学三法  平田小学曹文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

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问题探讨

摘要:在学校中,武术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然而,武术教学与其他课

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强调生活化。关键词:音乐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

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13篇

夹杂多种声音,未经官方证实就经微信、微博等公文微信公众号途径广泛迅速传播,往往言之凿凿、先声夺人,使

2022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导语】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一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人生每一步十九大体会